香港賭片「消亡史」

2020-12-22 騰訊網

本報特約記者 羅曉汀 董 銘

被稱為「賭王」的何鴻燊26日去世後,一部港產賭片被頻頻提起——由王晶執導、劉德華主演的《賭城大亨之新哥傳奇》(右圖)。這部以何鴻燊為原型的「賭片」戲說其發家史,上映後還得到賭王本人肯定——「華仔演的新哥夠帥氣」。近年來賭片幾乎「絕跡」,「港產賭片」這個標籤也逐漸消失。作為港片巔峰期具有代表性的類型電影,賭片有過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佳作,究竟是什麼讓它走向消亡?

第一部賭片勸人戒賭

1992年的《賭城大亨之新哥傳奇》中,男主賀信的父親是洋行裡的買辦、因沒錢看牙被拔掉門牙和返回香港後做房地產積累財富等橋段與何鴻燊的人生經歷基本吻合。與其說它是賭片,倒不如說是一部人物傳記。

而第一部港產賭片到底是哪一部,在影迷間存在較大爭議,一種說法是1972年張曾澤導演的《吉祥賭坊》,該片是以民初為背景的功夫賭片,延續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港片的警示傳統,屬於「戒賭片」。1976年程剛導演的《賭王大騙局》則為後來的賭片打下基礎,導演為角色設定不同能力,包括聽骰子知點數、超強記憶力、換牌、策劃布局、假冒身份等令觀眾眼花繚亂的千術和賭技,後來被王晶等導演廣泛使用。

但接下來推動娛樂化賭片繼續發展的不是香港影壇,而是電視劇。1980年,TVB王牌監製王天林提議將賭術搬上熒幕,次年王晶編劇的電視劇《千王群英會》大獲成功後,前者得到邵氏公司肯定,開始執導《千王鬥千霸》等多部熱門賭片,掀起第一波賭片熱。

隨後市場迅速出現《賭王鬥千王》《流氓千王》《賭王千上千》等低質量跟風電影,因此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賭片一度銷聲匿跡,成龍動作片和林正英殭屍片等成為香港電影市場主流。直到現實中被稱作賭聖的葉漢在公海賭博,給了王晶靈感,他決定運用不同手法拍攝一部全新賭片,賭片類型再一次「重獲新生」,這就是周潤發和劉德華主演的《賭神》。

「賭門三傑」掀起新高潮

《賭神》為代表的「賭門三傑(賭神、賭聖、賭俠)」的出現背後,其實是港片進入創作高峰期背景下的必然結果。賭片作為新興類型之一,電影公司也樂於開拍製作規模更大的賭片,港片黃金時代崛起的大批票房明星也滿足了影片陣容需求。一系列有利因素助推下,1989年《賭神》面世。

王晶把港產喜劇和英雄片元素融入《賭神》中,第二部因為邱淑貞的加盟吸引了更多觀眾。最終第一部本港票房為3600萬港幣,第二部達到5100萬港幣,從此全面打開賭片市場。

在旺盛的市場需求下,劉鎮偉和元奎導演的《賭聖》結合周星馳特質的同時,利用港產功夫片元素重新包裝賭術,讓賭片走向無釐頭喜劇路線。王晶則選擇創造「港產賭片宇宙」,在1990年的《賭俠》中劉德華晉升為主角,配合票房靈藥周星馳,兩部《賭俠》的票房都超過4000萬港幣。

當時市場上以賭門三傑為代表的知名賭片基本出自王晶之手,隨後再次出現《賭王》《賭尊》《賭魔》低質量跟風賭片。王晶導演的賣座賭片在創意、娛樂性、內容編排都有一定過人之處。但這些影片也遭到不少批評,尤其是王晶執導的賭片對千門中人的過度神話。而賭片的過度娛樂化,也為這一類型接下來走向衰落埋下伏筆。

《澳門風雲》充滿「隔夜飯味」

港產賭片可以說和港片黃金時代共同進退,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賭片開始迅速退潮。首先是觀眾熱情消退,市場開始消失。1994年的《賭神2》聲勢大不如前,觀眾更多是為情懷買單。觀眾熱情消退一方面是大量賭片帶來的審美疲勞,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賭片不再能創造周潤發的「賭神」、周星馳的「賭聖」、劉德華的「賭俠」等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事實上是香港電影工業已經無法再造港片巔峰期的巨星。

同時,另一大軟肋成為壓垮賭片的最後一根稻草——以王晶為代表的港片導演在賭片類型上已經玩不出新花樣,創作力急速萎縮。上世紀90年代後期,王晶已經一改早期「英雄化主角」的套路,走起寫實路線。《雀聖》等影片中,賭術變成騙術,但現實感並不能令賭片煥發活力。

老套路不斷消磨觀眾耐心,挑大梁的新人沒有出現,導演編劇啃老本,這使得賭片熱潮逐漸退去。2014年,王晶找來周潤發拍攝《澳門風雲》,但影片卻充滿「隔夜飯的味道」,5.2億人民幣票房大多是為港片情懷買單。隨後王晶以一年一部的速度打造《澳門風雲》三部曲,幾乎榨乾了賭片在內地市場最後的剩餘價值。近幾年,賭博、賭場逐漸成為《媽閣是座城》《北京遇上西雅圖2》等國產片中的背景或元素。

新千年後的香港電影整體在走下坡路,大量人才外流、導演北上求生。好萊塢超英大片輪番轟炸下,觀眾也對大場面和高科技已見怪不怪。在內容創作乏力、觀眾熱情消退的背景下,賭片再想掀起觀影浪潮幾無可能。

相關焦點

  • 香港賭片「消亡史」|王晶|賭城大亨之新哥傳奇|周潤發|何鴻燊|劉德華
    作為港片巔峰期具有代表性的類型電影,賭片有過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佳作,究竟是什麼讓它走向消亡?第一部賭片勸人戒賭1992年的《賭城大亨之新哥傳奇》中,男主賀信的父親是洋行裡的買辦、因沒錢看牙被拔掉門牙和返回香港後做房地產積累財富等橋段與何鴻燊的人生經歷基本吻合。與其說它是賭片,倒不如說是一部人物傳記。
  • 港產賭片「消亡史」:巨星、時勢、潮流,和終將消逝的「賭神」
    作為港片巔峰期產出的高度娛樂化的類型電影,賭片一直處在影迷鄙視鏈底端,但也曾產出過許多深入人心的佳作,後來賭片為何消亡,賭片又還能重生嗎?千王之王:王晶父子聯手開創的賭片盛世?港片笑匠許冠文在該片中融入了擅長的嬉笑怒罵風格,諷喻的則是香港市井社會的狀況,搞笑又接地氣,但該片依然不被一些影片人認為是真正的賭片。直到1976年程剛導演的《賭王大騙局》問世,才真正開創了港產賭片這一獨特類型,該片將賭壇塑造成世襲武林派別。
  • 悼念賭王何鴻燊,香港十大賭片推薦
    02《賭神》《賭神》周潤發、劉德華、王祖賢等主演,可以說發哥在其中塑造了最經典的賭神形象,也開創了香港賭片這一類型片。03《賭神2》《賭神2》這部電影是《賭神》續集,也是香港為數不多的續集也拍成經典的電影。
  • 香港影壇十大賭片:賭神、賭俠、賭聖,誰是真正的賭王之王?
    《賭神》【香港影壇十大賭片:賭神、賭俠、賭聖,誰是真正的賭王之王?】 賭片在香港影壇是一個極有特色的片種,雖然歐美也有賭片,但完全沒有香港賭片的那種味道和氣質。在香港賭片裡,小賭靠技術和心理,大賭則全部是靠布局,是一個很有意思也很有技巧的鬥智遊戲。所以,賭片在華人世界有廣泛的觀眾基礎。通過這些賭片,成就了賭壇世界的一代代人物,賭神、賭俠、賭聖、賭霸、賭王等等。
  • 香港賭片知多少?除了《賭神》《賭聖》《賭俠》,這幾部也經典
    賭片是香港電影一個很出彩的題材,我們熟知的就是賭片三部曲《賭神》《賭聖》和《賭俠》了,其實除了這幾部,香港賭片還有不少經典之作,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部劇還滿屏的武俠風,把江湖上的各種恩怨帶到賭場中來,真是吸了不少賭片的粉。《勝者為王》第二部《天下無敵》走的是狂虐的武俠風。主角石志康仍是吸人眼球無數,曾華倩的加入讓這部劇亮色不少,出人意料的是第一部中的萬人恨秦沛老爺子瘋癲之後竟變得善良起來,江湖世事真是讓人難以預料。
  • 香港賭片「造星」實錄:導二代王晶上位,周潤發和周星馳逆天改命
    香港八九十年代有「雙周一成」的說法,指的是成龍、周潤發、周星馳,三大電影票房怪獸,幾乎完全霸佔每年香港電影票房排行榜前10位。「雙周」雙雙在賭片發光發熱,造星能力驚人。
  • 這三位,讓香港賭片紅極一時,一直被後來者蹭熱度
    提到香港賭片,就不能不提這三位,分別由周潤發、周星馳、劉德華飾演的賭神、賭聖、賭俠,香港賭片的盛行,也正是從這三位開始的。自此之後,香港出現了很多蹭熱度的低質作品,有什麼賭王、賭尊、賭魔等等,甚至多年之後的《澳門風雲》系列,如果沒有周潤發「賭神」的風採,怎麼可能拿下那麼高的票房。
  • 從《千王之王》到《賭神》到《澳門風雲》,原來王晶才是真正的賭片...
    不過,要說真正的香港賭片之王,既不是周潤發,也不是周星馳,更不是劉德華、張家輝,而是他們背後的那個胖子王晶。 從引領風潮的《賭神》,到跟風起勢的《賭俠》、《上海灘賭聖》,最後還有票房20多億的《澳門風雲》系列等等, 香港經典的賭片幾乎都離不開王晶。 最神奇的是,所有的賭片都有一個共同的隱藏主題,就是反賭。
  • 《賭俠1999》:賭片之絕唱,最懂我們的是阿King
    1989年《賭神》橫空出世,在百家爭鳴的香港電影黃金時代開創了賭片的高潮:周潤發的賭神,霸氣側漏戲內戲外開始了對票房的統治,周星馳的賭聖,靈性十足奠定了喜劇之王的基礎,而夾在他倆之間的賭俠劉德華則稍顯寂寞。但十年之後風雲再起《賭俠1999》問世,劉德華用阿King這個角色證明了自己。賭片的輝煌已漸行漸遠,而《賭俠1999》也成為了香港賭片電影最後的絕唱。
  • 《羅曼蒂克消亡史》發布英文插曲MV
    程耳編劇、導演,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倪大紅、趙寶剛、袁泉、閆妮、韓庚、霍思燕、杜江、王傳君、呂行、鍾漢良、馬曉偉等主演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繼曝光浮世版海報之後,今日英文插曲
  • 「香港十大賭片」,誰是你心中真正的賭神
    香港的賭片,之所以可以霸屏八零年代,與何鴻燊先生還是有很大關係的。早期香港賭片之中,就有很多以賭王人生經歷為原型的影片,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 30年過去了,《賭神》依然是最好的賭片,可惜有5位演員不在了
    香港賭片有不少,《賭神》《賭聖》《賭俠》《賭霸》《至尊無上》等,要說挑一部最具代表性的話無疑是《賭神》,它曾經掀起了香港賭片的風潮。《賭神》在賭片中的地位猶如武俠片的《新龍門客棧》、殭屍片的《殭屍先生》、動作片的《精武英雄》、鬼片的《倩女幽魂》、梟雄片的《跛豪》一樣,它曾是香港最好的賭片。
  • 關隴集團消亡史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中末期,關隴集團經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後徹底消亡。關隴集團本質上就是關隴地區的幾大勢力家族為了共同的利益相互聯合。宇文泰建立之初是為了壯大西魏,共同抵禦外敵。但當他們的勢力權力嚴重影響到其後當權者獨一無二的皇權,消亡是無可避免的。歷史是不斷進步的,關隴集團的崛起和消亡。
  • 我的世界跑酷闖關遊戲最終消亡史全集
    我的世界跑酷 闖關 遊戲最終消亡史【上】
  • 王晶向華強首次合作,沒有這部賭片,就沒有發哥的《賭神》
    由周潤發、劉德華主演的《賭神》,如今已被封神,成為香港賭片中不得不提的重頭之作。它在1989年拿到了3706萬港元,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更引發九十年代香港影壇對於賭片的跟風熱潮,一大堆賭片由此拍出。然而在《賭神》上映半年之前,一部叫做《至尊無上》的賭片已經取得了非常不錯的票房成績,拿到了2329萬港元。
  • 曾閱片無數,人送外號「快刀手」,爛片之王卻開創了「賭片」先河
    王晶,原名王日祥,1955年 5月3日出生於香港。父親王天林縱橫香港影視圈60多年、拍攝了近 300 部作品,被稱作「香港影壇的活化石」。少年時期,王晶就讀於香港培正中學,同校的還有日後也成為知名導演的關錦鵬。會考結束,他考入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受父親的影響,王晶 7 歲開始看電影,15歲左右就常常替父親審劇本,閱片量驚人,曾有外號「行走的電影庫」。
  • 《羅曼蒂克消亡史》:把所有美好的事物撕碎在眼前,毀滅給人看
    《羅曼蒂克消亡史》刻畫了在一個特殊年代下一群人被裹挾在大時代中跌宕沉浮的故事。影片以黑幫大佬陸先生的故事為線索,牽扯出黑幫三兄弟、忠心車夫、馬仔二人組、家族管家王媽、被冷落卻依然痴心不改的姨太小五、美貌風流的交際花小六、渴望愛情的影后吳小姐、日本妹夫渡部等人物。
  • 歌曲盪氣迴腸、故事催人淚下,這是一部比《賭神》更經典的賭片
    在八九十年代,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人才輩出,將香港影業推向頂峰。這期間,香港影業百花齊放,不同題材的電影各領風騷,其中以王晶為代表的賭片也稱霸一時。1989年,由王晶執導,周潤發、劉德華、王祖賢等主演的《賭神》一經上映,便取得票房、口碑的成功,同時也掀起爭拍賭片的狂潮,正式宣告著「香港賭片」時代的到來。
  • 不見當年林正英,中國本土喪屍電影文化的消亡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被稱為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其中湧現了無數精彩絕倫的經典電影。比如以王家衛拍攝的《阿飛正傳》為代表的文藝片,吳宇森拍攝的《英雄本色》為代表的香港警匪片,王晶拍攝的《賭神》為代表的賭片,成龍、李連杰等為代表的功夫片,比如《笑拳怪招》、《黃飛鴻》、《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等等,以及周星馳等為代表的無釐頭喜劇片,比如《九品芝麻官》、《唐伯虎點秋香》、《烏龍院》等等。
  • 《千王之王2000》:周星馳最後一部賭片,最大的賭局不在賭桌
    《千王之王》【《千王之王2000》:周星馳最後一部賭片,告訴你最大的賭局不在賭桌】 1999年8月5日上映的賭片《千王之王2000》,是周星馳的最後一部賭片,也是他和王晶的最後一次合作。最終《千王之王2000》票房慘澹,主要是因為當年香港經濟整體的蕭條,和電影市場環境的惡劣。1999年,香港票房冠軍是周星馳的《喜劇之王》,僅僅2985萬港元,是整個90年代最差的成績。【香港電影最巔峰的1992年,第12名都過3000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