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演員請就位2》以陳凱歌戰隊的胡杏兒奪冠收官,被觀眾評價為「實至名歸」。
不過,比起這毫無懸念的奪冠,爾導帶領家人撐場子,似乎更讓人印象深刻。
關注過爾冬陞的人都知道,他曾說過一句話:「我母親這一輩子沒拿過女主角,卻生了三個最佳男主角。」
不得不說,節目組是真的會玩。據爾導透露,三兄弟集體同框,原本是準備給40屆金像獎製造看點的,誰知一檔綜藝的收官之戰,就有了這世紀名場面,讓太多有港片情節的觀眾爺青回。
上場之後,兩位哥哥也是人狠話不多,低調秀輝煌。
秦沛說:「我今年75歲了,3歲開始演戲,演了300部電影,200多部電視劇。」
姜大衛說:「我入行已經70年,當年受到我師父張徹導演的提拔,讓我成為第一個男主角,也我也成為香港第一個亞洲最佳男主角……」
不過,精彩的還在後面。
兩位大哥評價自己的弟弟時,都相當寵。
二哥姜大衛在力挺弟弟的時候,還稍微顧及了一些場面,先稱讚了其他幾位導演。
但是大哥資歷在那裡,完全不掩飾自己的喜好,直面外界對弟弟的質疑,當場發話:「有什麼不滿意,都衝著我來!」
這番話說完後,彈幕可謂相當精彩:「又在嘲諷小四。」
看到這裡,不明就裡的觀眾可能有點懵:跟郭敬明有什麼關係?
這就不得不說到倒數第二期節目了。
因為郭敬明跟爾導私下溝通時求對方在點評時放過演員,不要太犀利讓人下不來臺,誰知爾導給面子了,郭敬明反倒對著人家的演員一個勁兒批評。
當時,氣不過的爾冬陞當場發火,面對面懟郭敬明,
連趙薇打圓場都挽救不了。
直到他單獨退場,去了衛生間平息情緒後回到錄製現場,這場風波才算平息。
說實在的,看完全過程,飯姐覺得某種程度上郭敬明還挺可憐的。
在場四位導演,陳凱歌有資歷,爾冬陞真性情,趙薇精明,三位都不大願意為了迎合觀眾愛看的東西刻意製造衝突,砸自己招牌。
唯獨郭敬明無牽無掛,最清楚節目的玩法,最清楚如何挑起矛盾、製造衝突。
所以,整季節目看下來,網友討論最多的槽點,絕大多數都都集中在他身上:給何昶希發s卡引發的連鎖反應、與李誠儒battle、性轉版畫皮、王楚然版南湘、惹怒爾冬陞、讓大鵬站隊、被爾冬陞懟後落淚……
這樣看來,飯姐願意稱他為今年綜藝節目的「最強打工人」。
01、樹敵眾多的打工人
郭敬明雖然導演作品不被廣泛接受,但他對於《演員請就位2》這檔節目而言,可謂是資方眼中的話題保證。
事實上,他之所以自帶槽點,除了從第一季開始了解節目組的操作,精通搞事情玩法外,還得益於本人真的很容易引起廣泛批判。
畢竟,在上這檔節目之前,他就已經是被一眾名導演排除在導演圈子外的「異類」。
早在2013年第一部《小時代》上映時,郭敬明就曾引起廣泛討論時。當時,有不少圈內人站出來批判。
其中,參與《鐵齒銅牙紀曉嵐》劇本的知名編劇史航,毫不客氣地公開懟:「全片沒一個演技派,大家水準一般齊。」
因為這事兒,史航還被小四的粉絲圍攻了,更加深了雙方的芥蒂。
後來,他幾次三番提及《小時代》,無一例外全是嘲諷。
無獨有偶,著名編劇宋方金也對郭敬明非常有意見。
他先是在《吐槽大會》上痛批郭敬明、於正抄襲。
接著在12月6日針對郭敬明新作《冷血狂宴》的編劇署名一頓冷嘲熱諷。
因為粉絲無腦包庇,就連王朔都看不過眼郭敬明被法院判但是不執行的行為。
不過,這幾位都算說話不帶髒字的,罵起人來比較文明。
相比而言,其他幾位圈內導演、編劇就不那麼好糊弄了。
《霸王別姬》、《活著》的編劇蘆葦,在接受訪談的時候提到郭敬明的作品,先是肯定了他的優點:美學低劣,但是知道自己的作品拍給誰看,是一個成功的商業作品。
接著,無情指出價值觀問題。
這時候,在一旁的汪海林還不忘補刀。
「我針對他作品的批評基本上沒有,我針對郭敬明(這個人)的批評比較多。」
不過,這也不是說他完全沒批評過小四的作品,「華麗的夢魘」解說就很好笑。
除此之外,張紀中也幾次三番diss郭敬明,說他作品「比較超級庸俗化」。
馬未都更是明褒暗貶,說《小時代》是中國電影史上上有一筆,證明了「混亂的時代有混亂的作品。」
重點來了!
當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存在即合理",,覺得郭敬明作品有特定受眾,屬於下裡巴人文學時,姜文不樂意了。
在他看來,娛樂也分好壞,「不是說小曲難唱口難開,陪著大哥吃飯叫娛樂。這叫賤。」
你瞧瞧,這一個個文化兒,哪一個人懟人的功底,可都是不輸陳凱歌的呢!
如此看來,陳凱歌瞧不上郭敬明,也就不難理解了。
畢竟,這些大佬,原本就是一個圈子裡的人。
02、起底大佬背景
在嘲諷郭敬明的一眾大佬裡,馬未都或許是資歷最老的那一個。
大院出身的他,是根正苗紅的紅二代。
可是四年級的時候,因為趕上文革失去學習機會,四處闖蕩,學歷僅僅到小學。
為了在迷茫的歲月裡找到救贖,年輕的馬未都喜歡上了用文字。他嗜書,也愛寫作。
26歲那年,他寫了一篇小說《今夜月兒圓》,講述車間工人的愛情故事,順利發表到《中國青年報》上,結果成了當年的爆款。
這個機遇,讓他有幸進到青年文學出版社當編輯。
也是在這裡,他收到一個叫王朔小孩的小說《橡皮人》,第一頁就寫著:「一切都是從我第一次遺精開始的。」
審核的領導一看這小說,覺得太羞恥了不讓發。
多虧了馬未都堅持,才讓同樣大院出身的網絡自此走上筆耕不輟的道路,接連產出《頑主》《一點正經沒有》《玩的就是心跳》《永失我愛》《過把癮就死》等佳作,為米家山、黃建新、葉大鷹等人提供拍電影的藍本。
再後來,就是王朔的巔峰時期了。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馬未都聯合越來越紅火的王朔 以及 劉震雲等人一起組建了「海馬影視創作室」,創作了頗有影響的電視劇《 編輯部的故事 》、《海馬歌舞廳》等
經歷過範冰冰稅務事件後,劉震雲這個名字應該許多人不算陌生。他就是馮小剛電影《手機》的小說原作者。
巧合的是,罵郭敬明的宋方金,正好是這部電影的編劇,與陳道明、王志文等京圈衍生的名演員關係匪淺。
當他大加撻伐業內一些非常規現象時,陳道明還誇過他:「他(陳道明)說我太佩服你們了,中國影視在存亡之際,在出現危機之際,導演不說話、演員不說話、製片人不說話,他說只有你們這幾個編劇在這說。」
不過,事情到這還不是終點。
王朔紅火之後,同為大院的朋友姜文在1995年的時候將他的小說《動物兇猛》改編成電影劇本,首次擔任導演拍成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就此一炮而紅。
感念於大哥對自己導演生涯的幫助,姜文當時在拍攝片場拉大橫幅,「陽光永遠燦爛,朔爺永遠牛掰。」
而在他之後,王朔另一個喜歡拍馬屁的小弟馮小剛,也因為搭上了做廣告生意的王氏兄弟走上了商業化道路。
華誼的成立,先是集聚李冰冰、任泉、陳道明等一眾大牌演員,後來又不斷擴張,吸納張紀中、康洪雷、蘭曉龍等導演、編劇。
其中,《士兵突擊》就是華誼投資,康洪雷導演,蘭曉龍任編劇的合作作品,捧出了李晨、王寶強、張譯等幾位男演員。
因為這部戲,蘭曉龍與李晨、張譯成為親密好友。
而除了這兩人之外,他還有一個同為編劇的死黨叫史航,就是那個多次懟郭敬明的名編劇。
非常巧合的是,史航和汪海林共同合作過《鐵齒銅牙紀曉嵐》,也算是有些交情。
至此,罵過郭敬明的一眾大佬基本全部集合。
很輕易可以看出,大家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同屬京圈一環,多多少少彼此間都有些關係。
03、文化圈子的博弈
陳凱歌和京圈也有剪不斷理還亂的聯繫。
出生在導演世家,父親又是第四代導演陳懷皚,從小接觸的都是文藝人士,上大學期間還與大院子弟田壯壯(母親於藍,表弟李雪健)等人交好,後來又跟華誼有互惠合作。
這些經歷,都讓陳凱歌與草根導演相比,有了幾分驕傲的資本。
除此之外,他大半個輝煌人生歷程裡,都離不開梨園文化的薰陶。無論是《梅蘭芳》還是《霸王別姬》,都拍出了比較高的水準。
換言之,陳凱歌是有自己的成長環境和藝術審美的,他的三觀與文化理念,和郭敬明奢靡「小時代」完全不同。
也因此,很大程度上他眼中郭敬明的審美是狹隘的,是不入流的。
這就有了陳導內涵小四的名場面:「建議你拓寬下自己的審美尺度和範圍。」
在這一方面,陳凱歌和上述內涵郭敬明作品拜金、浮躁的編劇蘆葦如出一轍。
兩人一起合作過《霸王別姬》、《梅蘭芳》,本質上所思所想共通。
不過,他比較好的地方在不僅有文化人的自傲,還有文化人為了顧及彼此臉面的「欲言又止」。
為了不讓場面太難看,他在節目上一般都是話不說死,點到為止。
李誠儒就不一樣了。
和陳凱歌一樣,他也是天子腳下、皇城根裡長大的北京人,接受了多年梨園文化的薰陶。
在他的潛意識裡,對傳統文化的認可,比陳凱歌還多。
因為拍攝過的都是《編輯部的故事》、《重案六組》這些優質作品,他更堅定地維護自己心中那片神聖的藝術領域。
再加上他年輕時發過大財,對錢財處於不屑的態度,又比陳凱歌這種需要考慮資本、票房的文化人要多一分耿直。
這就導致,他從第一季批判郭敬明「廉價筆觸」,
到第二季和他瘋狂互懟,
甚至於因為看不慣郭敬明亂發s卡退賽。
種種所作所為,都是在表達對郭敬明代表文化的不滿。
當然, 不是所有人都如李誠儒這般坦然,有什麼說什麼。
像趙薇,雖然是新晉導演中的佼佼者,但在陳凱歌面前,她始終是有所保留。
即便陳凱歌有幾場戲的表現不算很好甚至瑕疵明顯,她都沒有站出來批評過一句話。
為什麼?
因為趙薇就讀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時,研究生導師是陳凱歌的大學同學田壯壯。
這樣看來,陳凱歌不論是在圈內,還是在個人關係上,輩分都遠高於她。
不妄論長輩是非,這是一個聰明的後輩應該有的態度,更別提彼此之間還有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
至於爾冬陞,他所在的港圈和京圈,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但說到底,他們三兄弟推崇的電影體系以及文化理念,與陳凱歌之流是一致的。
再加上爾冬陞捧出來的張栢芝、舒淇、袁詠儀,都跟陳凱歌(《無極》)或者華誼有緊密合作,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大家同仇敵愾,始終站在同一個陣營。
04、 結語
如果不是《演員請就位2》這檔綜藝,三大導演與郭敬明本不該同場而坐。
從小接受的教育,人脈關係,都註定彼此之間難以形成同一個陣營。
在這種情況下,幾位大佬和小四,都做出了最正確的抉擇——貢獻話題,然後享受資源。
不論是趙薇的《聽見她說》,還是郭敬明的新作《冷血狂宴》,亦或是陳凱歌兒子陳飛宇即將播出的古裝網劇《皓衣行》,都和鵝系資源分不開。
至於交朋友,那都是小孩子才關注的。
畢竟,哪怕他們在娛樂圈的位置再高,在資本面前,也只是打工人——一手貢獻,一手回報。
唏噓的是,郭敬明承擔太多炮火討好資方,想藉助平臺割韭菜助力新作,誰知電影上映之後口碑依然不佳。
兜兜轉轉,他反倒被金主爸爸割了韭菜。
打工人實慘!
#演員請就位2#、#最強打工人#、#圈子#
作者:CHEN
責編:zeria
【往期精選】
臺偶不斷沒落的十年,瓊瑤女郎銷聲匿跡,傻白甜逆襲成大女主
女兒生病住院了還在直播?犧牲家庭30餘年,劉德華仍難擋事業心
範冰冰之後被稱為「紅毯定海神針」,華誼小公主鍾楚曦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