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考軍校時,將重點軍校或熱門專業作為重點,希望畢業後能分配一個比較好的部門,或使所學專業對自己的人生發展更有利,這都是人之常情,其實很多人在考軍校之前,對於部隊還完全沒有概念。
軍校和專業的設置,重點考慮了面向各軍兵科的基礎學科,要想在這方面取得小小的成果,就要通過大學院考試和部隊的「摔跤」,逐漸清晰可見,但是,大部分的軍校畢業生,如果不是本校連讀的話,4年的本科畢業後會被分配到部隊,部隊經歷了實踐性的考驗後,很多想考研究生的想法也就此打消了。
一個是被部隊限制的,軍校被分配到部隊的大學生,或多或少根據部隊的超額編制狀況被分配,部分部隊根據上級的分配定員、本組織幹部的實際分布等情況,對剛分配的大學生進行適當的崗位調整,1年後才能定員編制,其中也有不是大學生個人意願的東西,例如,在某個通信機構,分為1名工程師、1名組長、2名相關通信專業的大學生,為了確保聯隊活動的正常化,1名大學生成為技術人員,1名大學生擔任「名譽上」的系長,如果要編技術幹部的話,最好先編自己,連隊的感覺也很好,因此,通過機關,這個「組長」也許從技術變成了行政,這在部隊裡很常見。
二是部隊的很多崗位需要補充,雖然也有不少大學生畢業於指揮類專業,但實際合上嘴的話,被分配到基層和機關的情況並不多,特別是政治工作部門,面向大學生直接從事政治工作的大學和專業不多,他們只是後期接受訓練,原本不是在軍校學的專業,而是全新的自己,他們原本是在軍校學習的書,但實際上不知道放在哪裡了,被調整為政治機關的很多科員,大部分都不是「本專業」,而是組織、幹部、宣傳、防衛、計生幹部等,部隊用「哪裡需要哪裡搬」的說法。
三使幹部的發展空間受到限制,部隊除了從事科學研究機關和技術人員以外,絕大多數人在軍事、政治工作等行政崗位工作,少數是從指揮類專業畢業的,其他的都不是「老本業」,多數是為了限制發展而「換行」的,例如,某個專門從事兵器的大學生,如果武器庫、連隊、股票到期的話,想調整到更高的水平,但是上面可能沒有專門的營和團,只能負責上級機關和部隊的指導,此時他所擁有的部隊,不僅是他的武器專業,也是他的整個部隊,玩了僅僅幾年之後,只能說是特技。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