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促使鋼琴教育成為不少家庭的熱門選項,越是發達的國家與地區接受鋼琴教育的兒童就越多。鋼琴教育的種種意義,使其得到社會的肯定與普及,足以證實鋼琴給我們所帶來的一切正面的影響。只有深刻的認識鋼琴教育的重要意義,才能促使更多的孩子長期的堅持學習。為此,筆者以鋼琴教育對兒童成長的意義為主題,依據科學研究的成果,結合實例,全面闡釋鋼琴教育對兒童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旨在引導更多的兒童學習音樂,並持之以恆,用鋼琴改變人生。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斷言:「對教育而言,音樂訓練比其它任何方式都更具有潛力。」一方面,科學家們通過長期深入、系統的實驗研究,證實了這個論斷的正確性。另一方面,該論斷也獲得了諸多實例的支持。例如,音樂是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最大愛好,他始終認為:音樂促進了他的科學靈感,在其不斷創造的科學徵途上,音樂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
20世紀以來,兒童早期教育問題已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許多國家的兒童教育專家、心理學專家以及人才學專家,針對兒童早期的教育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把這一問題作為促進社會進步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長期研究發現,學習音樂是兒童智力開發的金鑰匙。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稱「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倡導人們要培養有一雙音樂的耳朵。法國大文豪雨果也有這樣的名言「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
鋼琴教育對兒童的成長意義巨大而深遠,遠非其他樂器能及。鋼琴作為「樂器之王」,是一件濃縮管弦樂隊的多聲部樂器,具有高度的演奏複雜性,表現力豐富,是最常用且效果最好的音樂教育工具。
荷蘭教育家赫伯特·齊佩爾說:「音樂教育尤其是鋼琴教育,是開發人類智力的最好途徑。
」著名教育家、鋼琴家涅高茲教授表示:「如果能由我決定的話,鋼琴應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包括所有普通中小學)。」鋼琴教育中的許多特性,如節奏感、均衡感、勻稱感等,必將促使兒童們生活規律、行為有序、動作協調、反應靈敏,使兒童們在理解能力、反應能力、記憶力、想像力、創造性思維和注意力等方面,都顯著高於一般兒童。同時,鋼琴教育對培養兒童優秀的心理品質(性格,意志,氣質)、學習習慣、學習態度、自信心等具有正面意義。學習音樂,尤其是學習鋼琴,對兒童的生理、心理發展都起到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適用於任何有利於人類發展的領域。學校老師發現,由於鋼琴音樂在精神上、生理上和情感上能吸引兒童,所以鋼琴教育有助於教師發展兒童的心智。一些發達國家有著很高的鋼琴教育普及率,有些學校甚至將鋼琴作為必修課。近年來,我國鋼琴的普及率也在不斷上升,學習鋼琴已作為提高民族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
早期研究者大多片面地認為學習鋼琴的意義是開發右半腦。基於科學研究的成果,結合具體的觀察和研究,筆者確切地認為:學習鋼琴是整個大腦的綜合訓練,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方面,而絕非僅限於右半腦的開發。
一、 鋼琴教育促進兒童綜合能力的科學依據
科學家很早就認識到演奏樂器與提高大腦功能之間的聯繫。大腦皮層,作為人類智力功能的中心,代表著85%的大腦質量,剩餘的15%是腦邊緣系統,負責處理人類的情感功能。蒙特婁麥吉大學的研究發現,音樂是大腦皮層和腦邊緣系統之間的關鍵聯繫,這意味著,如果不具有諸如快樂、幸福、熱愛和敏感等積極的情感,演奏樂器是不可能的。而當這些情感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一部分時,我們的教育將變得更豐富、更有意義、更持久,更深遠地影響我們的生活。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的另外一項研究發現,大腦解釋音符和樂曲的能力與字詞的書寫之間存在一種直接的關聯。此外,鋼琴教育還能提高兒童的時空推理能力。加州大學醫學神經學臨床助理教授弗蘭克·威爾遜指出,學習一種樂器可以改善大腦和整個神經系統的發展,也可開發大腦的行為動作系統,這是其他任何活動所不能達到的。華盛頓西雅圖教育中心的行政總監迪迪伊·迪金森引證了一項研究表明:孩子聆聽古典音樂時,大腦右半球受到刺激,當他學習一種樂器的時候,大腦左右半球都被「點燃」,尤其突出的是,音樂所刺激的大腦區域與分析性和數學性思維所刺激的區域驚人的吻合。美國腦醫學家曾對酷愛音樂的幾位科學家的腦細胞組織進行了透視觀察,發現這些科學家的腦細胞與普通人的腦細胞的不同之處就是突觸眾多(腦突觸的多少決定著人的智力水平和智力發展方向)。著名心理學家斯帕利的研究成果指出,大腦左半球控制人體的右側器官,是理性的腦,大腦的右半球控制人體的左側器官,是創造的腦。若人的大腦左右兩半球合理利用並和諧發展則可使人聰明起來(此項研究成果獲得1981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鋼琴演奏是由人的「眼、腦、手、耳、腳」同時協調配合來完成的「精細工作」,在學習鋼琴中,複雜的手指活動可使大腦的神經元受到刺激,產生興奮,手指活動所產生的信息使大腦的新生腦突觸不斷增加。因此,學習音樂,學習鋼琴均可開發人腦,尤其是鋼琴演奏可以啟動大腦機制充分發揮音樂潛能,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為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奠定基礎。同時,鋼琴教育可使人的左右腦平衡發展,使人更聰慧、更具創造力。
一項關於樂器學習與智力之間關係的研究表明,在顯著提高兒童的抽象推理能力方面,音樂訓練(尤其是鋼琴學習)比計算機教育優越得多,這種抽象推理能力對於兒童學習諸如數學和自然科學,或者下象棋和掌握工程學是必不可少的。在這一能力的測試中,34%的兒童在鋼琴學習僅僅六個月之後就表現出了明顯的進步。由此可見,樂器演奏與兒童智力開發之間存在著直接的聯繫。
二、從樂譜到音樂的轉化看兒童綜合能力的培養
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從極為複雜的樂譜轉化為生動的音樂,要求演奏者擁有完全立體的思維能力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再加上非常耐心而又細心的磨練。而每一部作品甚至每一個段落均有不同的速度要求,高速度作品是對演奏者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的鍛鍊與培養。對於更多的音樂表現方式:例如音色、力度、語氣等要素,則需要演奏者結合見識,充分地發揮想像力,並極力地表現,才能使音樂形象鮮明生動,情感充沛,扣人心弦。讓兒童傾聽自己彈奏的音樂,邊聽邊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聯想——優美動聽的旋律,豐富多彩的和聲與繁雜的演奏要求是培養兒童敏銳音樂聽覺和豐富想像力的重要渠道。通過鋼琴,可以訓練耳朵認識各種聲音,提高學生的分辨能力,這是培養智力辨別力的開端,同時能促進審美洞察力與判斷力的形成。從視譜到演奏的過程極為複雜,下面,我們通過樂譜中所呈現的內容以及對演奏者提出的要求,便可得知鋼琴演奏的複雜性,同時,要求在讀譜的瞬間(一秒鐘之內)同時轉化為樂音所必須展現的至少十項內容,這一切足以驗證鋼琴教育對兒童成長之意義。試想:還有哪個學科需要在短短一秒鐘之內同時考慮多達二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問題而又不出任何差錯的呢?!
1.音高:同時在五線譜上看兩行譜,且譜號不同,不同譜號同一條線上的音高是不一樣的,找到音高的同時必須考慮調號和臨時變化音,太高或太低的音需在五線譜上增加多條上加線或下加線,在難度稍大些的曲目中須同時看清並在相應的鍵上縱向彈下6~8個音,而音符在快速跑動時,要在一秒鐘之內清晰、準確地彈奏20~30個音符,且每個音需要的力度不盡相同。
2.指法:當看清譜上的音高並在琴鍵上找到對應的音高之後,需採用譜上標記或未做標記的科學的指法。
3.奏法:在看清音高、指法的同時需注意每一個音的奏法,如連奏、跳奏、非連奏等,音符之間總是有連有跳。
4.句法:音樂的句法猶如文學中的標點符號,其中,對分句、呼吸、語氣等的把握非常複雜。
5.節奏:每個音的長度有長有短,雙手的節奏往往不同。在彈出節奏感的同時,還得注意節拍感。
6.力度:每個音的力度都不同,要根據音樂作品的情緒作出極為細膩的變化,就如朗誦與歌唱。但彈鋼琴需要作出的力度變化要複雜得多,兩隻手同時彈下去的八個音,每個音的力度也不盡相同。
7.觸鍵方法:鋼琴演奏中最高深的技術莫過於觸鍵技術,從初學者到鋼琴大師,都花費大量的精力學習和研究觸鍵技術。鋼琴演奏並非單純地把音符在相應的琴鍵上奏出,演奏者還需用各種觸鍵方法去控制每一個音,使鋼琴發出美妙而豐富多彩的音色,用不同的音色表現不同的情感,塑造各種各樣的音樂形象。
8.表情術語:這是作曲家為了讓演奏者更準確、生動而細膩地表達作品所作出的標記,是音樂表現上的導航。準確地表現譜上的表情術語絕非易事,要求演奏者擁有過硬的鋼琴技巧和非凡的樂感,並結合廣博的學識去表現和刻畫音樂形象,表達音樂情感。
9.聲部:鋼琴是一件濃縮管弦樂隊的多聲部樂器,每個聲部都包含著上述八個方面的內容,同時,每個聲部所需要的力度、音色各不相同。眾多的音符被分配到不同的聲部,不同的聲部擁有不同的音色——第一聲部旋律線的音色時而如小提琴、大提琴,時而如雙簧管、長笛,時而如女高音、男中音;第二聲部是猶如豎琴般的晶瑩剔透或如弦樂群般美妙的背景和聲;第三聲部則是低音提琴、大號、大管或大鼓般的低音線條,而復調音樂則更為複雜多變。
10. 踏板:鋼琴的三個踏板配合手指,不停地被使用。右踏板被譽為「鋼琴的靈魂」,宛如汽車的油門,關係著生命安全,需要演奏者極佳的控制能力和極好的音樂聽覺並結合作品的內容風格才能作出恰如其分的控制。
教師首先要引導兒童從琴譜中發掘到點乃至線,線乃至面的音樂要素,接下來就是要把諸多音樂要素整合到一起。例如,眼睛看到譜上縱向的音符(同時看兩行譜,三個聲部以上,即低音﹑和弦﹑旋律)和橫向進行的音符時,手指幾乎同時地在對應的琴鍵上進行彈奏。為使音樂連綿不斷,眼睛要有「超前意識」,不可隨意停頓。僅僅從視譜彈奏這一方面就可以折射出習琴對兒童綜合能力的培養所具有的重大意義。
三、智力因素的開發
學習鋼琴對兒童的視覺感受性、聽覺感受性、運動覺、記憶力、注意力及其分配和轉移等諸方面能力,進行全面的特殊訓練和培養,從而刺激了腦細胞的發育,使兒童的智力得到全面提高。學習鋼琴至少能提高兒童八個方面的智力因素:①想像力②注意力 ③思維能力④反應能力⑤觀察理解能力⑥記憶力⑦協調能力⑧組織能力。
1.豐富的想像力
想像力是一切發明創造的源泉!最近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大約6300萬人會彈奏樂器,接受調查的父母中有97%的人認為,兒童受益於音樂教育而變得富有創造力和想像力。鋼琴音樂是通過特有的音樂語言來塑造音樂形象,利用生動可感的音樂形象來感染兒童,使其展開豐富的想像,不受約束,在鋼琴上自由表現他們的創造力。
要彈好一首樂曲,不僅僅是停留在樂曲的表面上,更要了解樂曲的背景及民族風格、地域差異,並對其進行深刻的思考,學會去理解,去感受,才能深刻的表達出作品的真正內涵。因此,鋼琴演奏並非單純地把音符在相應的琴鍵上奏出,演奏者還需用各種觸鍵方法去控制每一個音,通過豐富的想像,來塑造音樂形象,以聲態、情態、動態等一系列的形象化特徵來表現情感。例如:速度的快慢可以令人聯想到情態形象或情境形象,快速活潑的節奏會令人想像到敏捷、快樂的情境,緩慢的速度則會令人想像到笨重、沉思的情境;音響的張馳可以令人產生緊張與松馳的心理體驗:不協和的和弦、粗糙的音色會令人想像到一種緊張的、憤怒的或鬥爭的情緒,而諧和的音程和弦、純淨的音色則令人想像到一種平靜的、自然的情緒。所謂「情」的想像是對音樂中的情感內容的想像,要求演奏者充分運用音樂特有的語言,引意抒情,以情炫技。音樂是最善於表現感情的藝術,黑格爾說:「在這個領域裡,音樂擴充到能表現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感情,是魂中一切深淺不同的歡樂、喜悅、諧趣、輕浮、任性和興高採烈,一切深淺不同的焦躁、煩惱、憂愁、哀傷、痛苦和惆悵等,乃至敬畏、崇拜和愛之類的情緒都屬於音樂所表現的特殊領域。」利用這些震撼身心的樂句和生動的音樂形象來感染兒童,使兒童展開豐富的想像,讓演奏者在音樂中成為「詩人」、「畫家」,在音樂的海洋裡大膽的表現,盡情的渾灑著自我。
2.細緻的注意力
智力開發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內容是對注意力的訓練,鋼琴的學習能使人得到一種獨特的集中注意力的訓練。鋼琴彈奏要求當演奏者的眼睛在看到譜上縱向的音符(同時看兩行譜,三個聲部以上,即低音﹑和弦﹑旋律)時,手指應幾乎同時地在對應的琴鍵上進行彈奏,並同時注意上述十項要求。在 「一對一」的鋼琴個別課教學形式的學習中,優秀的教師都要求學生將所有要求做到沒有任何差錯時才能結束每一首作品的學習。琴童們要極為細心地讀譜並將樂譜化為琴聲,若注意力稍有分散,就會丟掉許多細節,也就談不上完美的演奏,這有助於培養兒童的注意力。筆者教過不少非常調皮的男孩,初學的幾節課中,他們注意力很難集中,但由於本人密切留意其一舉一動並根據其具體情況及時加以調整,使他們逐漸變得專注聽課與練琴。據家長反映,學習鋼琴的兒童上小學之後均能認真聽課,從未受到科任教師的投訴,成績優秀。
3.嚴謹的立體思維能力與敏銳的反應能力
鋼琴演奏中,要在每一秒鐘裡面同時注意並完美的演繹出上述十項樂譜內容,同時考慮多達二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問題而又不能出任何差錯。演奏者必須學會從立體的角度出發,手彈,眼看,耳聽,思考,事先作好大量的預習準備工作,結合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思想來理解和消化,才能演奏出真正意義上的音樂。 因此,高質量地演繹一首作品,要求孩子們擁有完全立體的思維能力和敏銳的反應能力,並通過非常細心的磨練方能達到。每一部作品甚至每一個段落均有不同的速度要求,而高速度作品更是對演奏者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的鍛鍊與培養的有效手段。通過鋼琴的學習,兒童可以從橫縱雙向發展立體的思維能力和敏銳的反應能力。
4.敏銳的觀察與理解能力
琴譜中要求表達的音符、指法、奏法、句法等諸多音樂要素和表情符號,如果演奏者缺乏敏銳的觀察能力,則很難勝任。
兒童首先要看清五線譜上高高低低的音符,譜號不同,音高不同,找到音高的同時必須考慮調號和臨時變化音,太高或太低的音需在五線譜上增加多條上加線或下加線,在難度較大的曲目中要求同時看清並在相應的鍵上縱向彈下6~8個音,而音符在快速跑動時,要求一秒鐘之內用正確的觸鍵方法,清晰、準確、均勻地彈奏20~30個音符,同時注意力度變化(音樂起伏)。看清譜上的音高,在琴鍵上找到對應的音高,採用科學的指法,同時注意到每一個音的奏法、句法(分句、呼吸、語氣),注意雙手不同節奏的配合,並表現出內在的節奏感與節拍感。孩子們必須靜下心來,一絲不苟地觀察樂譜,否則兒童面對的只是一堆僅僅只是音高的音符,毫無音樂可言。要彈好一首樂曲,不僅僅是停留在樂曲的表面上,更要了解樂曲的背景及民族風格、地域差異,進行深刻的思考,學會去理解,去感受,才能達到深刻反映作品歷史及其意義的目的。
5.優秀的記憶能力
演奏一首樂曲,還需要背譜。準確記住樂譜中的每個音符、節奏、指法等所有細節,並結合聲態、情態、動態等樂譜上可以讀到的一切,是一種空間、時間的立體化記憶。即便是一套高級別的考級曲目,也達到數以萬計的音符量!而一場高質量音樂會的所選曲目的音符量更是高達幾十萬!這種長期的記憶訓練,所呈現一定是優秀的記憶力!例如:《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鋼琴家要在33分鐘之內(包括協奏部分的時間)背譜高速演奏上百頁樂譜,十九萬多個音符!沒有超強的記憶力、反應能力、協調能力和完全立體的思維能力是決不可能做到的!
6.良好的協調能力
彈琴時通過雙手的配合,很好的開發了雙手的協調能力,特別是對左手的訓練,無疑開發了孩子的右腦,使兒童的左右腦得到了平衡的發展,通過雙腳對三個踏板的極為細膩的控制,進一步鍛鍊了兒童雙手雙腳密切配合協調的能力。由於鋼琴演奏的複雜性,學習鋼琴能充分訓練兒童的注意分配和轉移能力,雙手合作的鋼琴作品,首先要通過練習,把音符對號入鍵,注意其節奏、強弱、音色,接著開始把握樂句的呼吸,注意種種奏法等等。我們觀察到學琴的兒童、在舞蹈、繪畫以及動作協調方面都要優於未學琴的兒童,在各個方面的學習能力表現突出。
7.傑出的控制能力和組織能力
彈琴時需要專心致志,在把握樂曲整體節奏方面,心中就像一個「鍾」在平衡的控制著一切。這樣堅持不懈的要求自己,在曲目完整、統一方面必不可少,同時也提高了內心的控制能力。鋼琴在樂器中,以它特有的多聲部效果,可以發展成一個樂隊的聲響效果,音樂層次錯綜複雜,且井然有序。一個大型樂曲,演奏者既充當指揮又包攬了整個樂隊,把所有的體裁組織在一起,是非常嚴謹而有創造力的組織活動,兒童可從中培養出傑出的組織能力。
四、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非智力因素,包括與認識沒有直接關係的情感、意志、興趣、性格、需要、動機、目標、抱負、信念、世界觀等方面。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鋼琴的學習不僅有助於兒童智力因素的開發,還能培養兒童的非智力因素。
1.拓展視野,提高修養
三百年的鋼琴發展史中積累了豐富的寶貴文獻,世界各國的鋼琴作曲家在不同時期不同流派創作的音樂作品在音樂形象,情感和內涵上體現了人類的聰明才智,而音樂作品的發展軌跡是當時的社會發展徵程一定程度上的反映,它們幾乎涵蓋了人類的所有想像空間,需要演奏者擁有淵博的學識和超人的想像力才能得到正確的闡釋。在鋼琴作品中,每一個音、每一個和弦、每一個句子和聲部都包含著特定的內容、形象和情感,演奏者需結合自己所了解的知識範疇以及為了深入理解作品而進一步的學習。音樂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也是人類的「世界語」,它能溝通人與人直間的感情。美好的音樂不僅能給人類帶來極大的享受,還能陶冶情操。偉大的音樂藝術作品都有著崇高的思想境界,通過音樂作品的薰陶,不僅使兒童們情感豐富、情緒開朗,而且潛移默化的優化了兒童的心理素質,提升兒童的道德修養,為兒童開啟音樂殿堂的大門,並為兒童建立起偉大的歷史使命感。俗話說:「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確實在理,鋼琴家的犯罪率無疑是世界上最低的。
2.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鋼琴是鍛鍊孩子意志的有效途徑,因為彈好鋼琴不是一日之功,必須年復一年的不間斷訓練,絕無捷徑可言。孩子會在學琴過程中學會克制自己,逐步增長自控能力,形成不怕困難,堅持學習的良好品質。同時,演奏鋼琴需要熟練的技術、技巧,而掌握技術、技巧,需要有規律的、科學的、恆久的訓練,這種訓練需要有毅力、耐力、信心和勇氣。鋼琴教育對培養堅強的意志、頑強進取的品質,以及踏實、嚴謹、科學的作風,都有積極的意義。孩子們要在每天的生活中增添一項與其他小朋友不同的活動,而且要做到在每天的練琴時間裡注意力高度集中,認真細心,手腦並用,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經過系統而正規學習的琴童們必將養成不輕易放棄而又自覺、主動的的良好學習習慣,使其日後在完成其他科目的學習中也會易於接受,倍感輕鬆。立體的思維和足夠的細心,加上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必將使學琴的學生在學習其它知識或課程時顯得輕鬆,且成績優秀。同時,頑強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必將為其創造成功的一生。例如,蕭邦《#c小調夜曲(遺作)》的尾聲中,有一個小節的華彩,須在短短的兩秒鐘之內高質量的彈奏35個快速跑動的音符,要求用很弱的力度彈得極為準確、清晰、均勻,聲音乾淨,音色晶瑩剔透,這是極端困難的技巧!琴童必須用正確的方法重複練習3000次以上才可能真正達到要求。這樣的訓練,無疑需要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和極為認真、細心的學習態度。
在我們周圍學習鋼琴的中小學生中間,那些鋼琴演奏出色的兒童,他們在學校裡也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在15年的鋼琴教學中,筆者的統計數字充分驗證了這一事實。例如:筆者的女兒由於入學前開始習琴,9歲時以優秀的成績獲得鋼琴8級證書,並能高質量的演奏《莫扎特A大調第23鋼琴協奏曲》。她上課注意力集中,而且主動在第一時間完成課外作業後才進行其它活動,並自覺地在規定的時間內練琴,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由於鋼琴曲目所需智力已大大超過該學段的文化課所需智力,其文化課學習顯得輕鬆而應對自如。據泉子反映,其同班部分同學在作業上已經花費大量的時間,根本沒有時間兼顧其它業餘愛好!
3.培養一絲不苟的態度和良好的性格
無論是文化學習還是未來的工作與生活,養成一絲不苟的態度將使孩子們終生受用。而良好的性格對一個人的成長始終起著積極作用。愛因斯坦說:「優秀的性格和鋼鐵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學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這點往往超出人們通常的認識」。
當代中小學的文化課考試中,測評學生的不再僅是「懂」與「不懂」,而著重於考核學生細心的程度。學習鋼琴的難度很大,要求在同一時間眼看、耳聽、手彈、腦想、腳踏,高度協調統一,如上文所提,在一瞬間大腦要同時處理幾十個問題,要求演奏者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活躍,全身心地投入。粗心的學生在彈琴時總是丟三落四,不是忘了調號就是不看指法、奏法,注意了音高卻又忘了節奏,顧此失彼,但如果一開始就在專業教師的嚴格教導下,他們定能變得嚴謹細心,專心致志。因此,經過系統而正規學習鋼琴的兒童,做任何事情都將變得專注而細心並擁有足夠的耐心。筆者的觀點是:世界上的許多悲劇(如安全事故、醫療事故等)都源於工作者的疏忽和責任心的缺失,如果是從小經過系統鋼琴教育的人從事這些關乎生命的工作,那麼悲劇發生的機率將大大減少。「作為一個鋼琴家和鋼琴教育家,我非常滿足。因為我的工作不僅僅是在音樂上的成就,還為我的國家和城市作了貢獻。」範尼·沃特曼女士這樣說。
4.樹立健康的心理特質
社會發展了,但患有心理障礙的人群卻越來越多,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若不對心理不健康的兒童加以正確引導,會導致其成長過程中對人對事產生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對抗社會等病態性格, 動搖熱愛生活的信念、泯滅美好的理想、衰退堅強的意志、使學習、工作消極被動、生活步入萎靡等,進一步發展還可能使孩子走向犯罪。
而音樂是人類追求美好理想、表達高尚情操和審美情趣的最令人嚮往的表現形式之一。冼星海言:「音樂使人生快樂,它是生命的源泉。」例如,貝多芬在作品中所表達的頑強不屈、與命運抗爭的的精神鼓舞了一帶又一代的人。
鋼琴教育培養了孩子們積極的樂觀向上的觀念,學會適當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熱愛祖國,熱愛生活, 積極憧憬美好的未來, 正確對待現實困難並勇於克服,在他們的觀念裡,樂觀、滿意等積極情緒體驗方面佔大比例優勢。正如上文所提,習琴使孩子們鍛鍊了堅韌不拔的意志力並培養了優秀的道德品質,這一切必將使孩子們正確面對人生,熱愛生活,熱愛這個世界。
5.增強自信心,全面改變人生
鋼琴大師霍夫曼說過:「當鋼琴家忘卻塵世單獨地面對他的樂器時,他能夠與內心最深處的和最高尚的自我交談……這種精神上的財富不能用金錢購買也不能用暴力強奪。」 從上述鋼琴學習中的多項要求我們得知:學好鋼琴,難度的確很大,但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任何兒童都能夠學有所獲。孩子在學琴過程中,逐漸加深理解「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深刻道理,逐步建立戰勝困難、攀登高峰的自信心。學鋼琴的學生很少在學習上表現膽怯,他們的自信心一定能夠幫助他們走向成功。在平時的校園生活中,這些自信的兒童總會受到老師同學的歡迎。因為自信,他們敢於參加各項大大小小的競賽;因為自信,他們積極參與節慶日的舞臺表演,在舞臺上展示自我;因為自信,他們樂於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因為自信,他們能夠接受老師同學的建議,完善並提升自己。
本人在小學階段讀書較吃力,聽課時注意力不易集中,完成作業所需的時間比成績優秀的同學多得多,在短跑等測速的體育項目中起跑總是「慢半拍」,反應能力較慢,語言表達能力不流暢,性格內向,常感到自卑。雖然自幼學習小提琴,但不見長足進步。學習鋼琴以後,竟逐漸感覺到各方面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性格變得開朗而熱情,各科成績也一躍成為全校的佼佼者,甚至在賽車等需要極佳的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的運動項目中名列前茅!本人現身兼多職,有極為廣泛的業餘愛好,仍能應對自如,並且都取得一定成果。感謝鋼琴給筆者帶來的這一切可喜變化,鋼琴徹底改變了本人的人生。筆者堅定不移地相信:《音樂讓孩子更聰明》!(莎蓮娜·哈伯邁耶著)
由於學琴的諸多意義,有條件的家庭最好讓兒童在五歲左右進行鋼琴的學習。猶如學習母語般學習它,從幼兒開始習琴,音樂就會自然而然的成為兒童生活的一部分,影響兒童的一生。對於有志於走專業道路的孩子,學習鋼琴,可以說是進入音樂殿堂最直接的通道。現代鋼琴的優越而全面的性能,為發展兒童的音樂才能提供了最好的條件,尤其是對那些先天稟賦較高的孩子,往往通過學習鋼琴獲得顯著而全面的發展。世界上最偉大的作曲家首先都是鋼琴家,如莫扎特、貝多芬、蕭邦、李斯特、拉赫瑪尼諾夫等等,而絕大部分音樂家幾乎毫無例外地都在幼年開始學習彈奏鋼琴並具有良好的鋼琴演奏技能。
中國鋼琴教育界的泰鬥周廣仁先生曾誠懇地說:「我們像園丁一樣,天天灌溉幼苗,讓它們茁壯成長,至於能開什麼樣的花誰也不能預言,還是讓它們自然地開花結果吧。成藝術家也好,不成藝術家也好,作為一種業餘愛好,不也能使他們生活得更美滿嗎?」筆者熱切的希望鋼琴能夠成為兒童忠實的朋友!用鋼琴藝術正確引導兒童們茁壯成長是我們共同的期望!
(本文作者為鋼琴教育家、廣東省鋼琴學會副會長王大立教授,轉載請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