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紀以前,中國茶葉的重要性不亞於現在美國的高端晶片。曾經的茶葉是中國獨一無二的拳頭產品,全世界僅有中國才有茶葉。茶葉有效平衡了西方以牛羊肉為主的飲食結構,為他們的健康帶來了顯而易見的好處。
據統計,自公元1700年到公元1823年一百多年的時間,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對中國輸出白銀約53,875,032兩,而歐洲和美國也約有17000萬兩。這段時間內,整個英國全社會的人民已經離不開這種健康的做餐飲料——茶。
而眾所周知,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正是因為茶。中國自茶葉出口中取得了這樣巨額的利潤差價,大量的白銀流入中國。英國的貿易逆差扭轉不過來,為了彌補,英國將鴉片通過走私輸入中國。於是便有了鴉片戰爭,便有了後來的風雲變幻,偉人輩出的上百年近代史。
為什麼英國人不自己種茶呢?實際上,英國人確實是這麼想的,之前的百年是因為中國閉關鎖國,英國人進不來。而到了鴉片戰爭之後,中國被迫開放五口通商。1848年,一個英國人受東印度公司所託,將中國最優異的茶種,最好的種植技術,最美的器具統一帶回英國,以及印度。
這個人叫做羅伯特·福瓊,他在1848年到1860年間曾今四次來到往返中國調查以及引種,並分別走訪浙江,安徽,福建等等養茶大省,採集茶種以及茶苗。而當時的中國人根本沒有想到會有人想要偷盜茶種以及技術,因此福瓊的計劃根本沒有受到什麼阻攔。
而當時的世界上除了中國,其他國家的人都對茶葉有一個誤區,就是紅茶和綠茶並不屬於同一個種類。一開始福瓊也是這樣認為的,他還堅信這兩個茶種的生長環境也有不同,認為綠茶產自北面而紅茶則在南方。
於是其先決定前往北方的綠茶產區,但是一路走訪調查,他卻發現無論哪裡都有紅茶和綠茶的存在,而且茶樹在種植上根本沒有區別。他覺得自己的想法真的十分瘋狂,但是卻止不住要這樣想。於是為了探索事情的真相,他打算前往紅茶產區的中心,武夷山尋找答案。
武夷山上是一個寺廟聚集地,上面大大小小有著上千座寺廟道觀。並因其是紅茶產區的中心地段,每一座寺廟都種植著大量的茶樹。當時的福瓊便借宿在其中一個道觀之中,並在附近的茶園進行考察,在考察間隙就和道觀的老道士聊天。
老道士毫無警戒之心,福瓊問什麼就答什麼。有一天福瓊在和老道士聊天的時候就趁機拋出來自己的疑惑,紅茶綠茶到底是不是一種茶葉?老道士笑笑,直截了當的就告訴他是一種茶葉,只不過差了一道發酵的工序而已。
福瓊聽罷掩飾住心中的驚濤駭浪,自此專心的研究起了茶葉的加工以及烘焙,並在此走訪許多地區,探尋紅茶與綠茶的工藝。此後不過幾年時間,福瓊就掌握了中國茶葉的所有秘密,並帶走了中國8位經驗豐富的制茶師。
自此以後印度茶葉在世界崛起,而中國茶開始衰敗。自此以後傳統的,個性化的中國茶失去了世界市場,而茶葉這一個農產品也變成了全球通用的工業品。一百多年來中國已經失去了茶葉市場的壟斷,直至今天「七萬個中國茶廠不敵一個立頓」的局面也就此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