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當頭,嘉善縣惠民街道一幢小院子前,雙鬢斑白的老民警抹了一把汗,敲了敲門。門開了,老民警和院子裡的人對上眼,同時愣了愣。「老張?」對方的語氣裡充滿了不確定。「欸!老王!」老民警卻是篤定喊出了對方。
這一聲問候,像一個時光機,將兩人帶回了35年前——那時,老張還是惠民派出所裡初出茅廬的新警張毛生;惠民鄉人口還不到1萬,整個派出所只有2個民警,走社區是張毛生他們的工作重點。工程隊負責人小王,也就是現在的老王,正是張毛生的走訪對象。如今,捏著警務通走社區的張毛生,再遇多年未見的故人,想起了當年拿著筆和紙走訪的自己,不禁有些恍惚。
自1985年加入警隊,張毛生見證了嘉善縣公安局的不斷成長:1995年首次榮獲全國優秀公安局,2005年獲得最高榮譽——國務院頒發的全國「模範公安局」……張毛生和同事們在「國模」公安局的榮譽光環下,始終堅守著一個信念,這個信念也被刻在公安局大門口的巨石上——「為民」。
2019年7月,已經到齡退出中層崗位的張毛生接到新任務「下基層,當社區民警,盤活警力資源」時,沒有一絲猶豫。一年來,像張毛生這樣的31名老民警,都陸續「上崗」成為社區民警。
在嘉善縣公安局黨委副書記、政委茅磊看來,機關老幹部閱歷多、眼界寬、人脈廣,到齡就退崗非常可惜,「推動機關『老幹部』下基層,不僅是讓他們在基層廣闊的天地間發揮餘熱,更是實現了基層的『補血』、減負。」
張毛生的喇叭
系好腰帶、別上對講機、掛住4G執法記錄儀、配好辣椒水……58歲的張毛生,之前沒想過這套在新警兒子張平身上看到過的裝備,自己有一天也能穿得這麼利落!
「滋……滋……」對講機傳來的幹擾聲,一下子把張毛生拉回到了過去。1995年嘉善縣110報警服務臺誕生,張毛生正是第一代接警員。那年冬天,張毛生接到好幾個報警電話:轄區街面小店連續發生盜竊案。沒監控、沒目擊者,咋辦?張毛生只能和同事用最「傻」的辦法:死守。寒冬,他們每晚穿著大棉袍,在路邊草垛一趴就是幾小時,足足趴了20多天,「好歹是被我們蹲到了!」
兒子張平也當了警察,對於父親當年的破案經歷,覺得有些無法想像。「現在可大不一樣了!都用上高科技了。」當了1年多片兒警,張毛生對嘉善縣公安局情指聯勤中心的能力無比放心。「呼叫張教,報警人就在你右前方。」肩膀上的對講機傳來聲音,那是惠民派出所綜合指揮室的民警通過4G執法記錄儀和附近街面監控給出的「溫馨提示」。這是一起小糾紛,張毛生很快處理完畢,「就算遇到緊急情況也不怕,在前方要求增援前,後方就已經做好了調度,不僅提高警務效能,也保證民警安全。」
回到惠民派出所,張毛生翻找出十幾節電池揣進兜裡,「我要去給小喇叭『做保養』了!」隨著時代變遷,社區民警的工作,從走訪、登記基礎信息,慢慢變成化解基層矛盾糾紛、防範電信網絡詐騙等。上門宣講常常「逮」不到人,張毛生就想了一個點子:給電梯裝感應小喇叭,一旦有人走進電梯,小喇叭就會開始反詐宣傳,所以,隔一段時間,張毛生就要去給270多個小喇叭換電池。
張毛生哼著小曲出發了,他剛發動私家車,就傳來「刷單詐騙天天有,千萬別再被騙走……」原來,他的車上安裝了「大喇叭」!
許偉榮的底氣
和張毛生一起「下基層」的老民警許偉榮,也感受到了基層警務工作的轉變。他曾在基層派出所當過7年副所長,如今是羅星派出所的片兒警。
2000年前後,地處長三角城市群核心區域的嘉善,成為浙江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市場經濟繁榮,流動人口激增,隨之而來的是社會治安形勢的嚴峻,高峰時偷盜類案件要佔80%以上警情。許偉榮經歷了這一時期的「智慧安防」變革——
1999年,嘉善在全省首推夜間為無防盜裝置二輪機動車上防盜鎖的辦法,當年度盜竊機動車案件同比下降近60%;2005年,針對野外水利農機被盜現象嚴重這一難題,首次引入「智慧安防」理念,安裝無線防盜報警裝置,實現實時報警功能;2007年,針對電力、電信、廣播電視「三電」設施被盜案頻發,深化「智慧安防」體系,在為「三電」設施安裝防盜報警系統時,還實現與110指揮中心聯網,實時定位……
「現在,我轄區裡的臨江景苑,這一年多來,沒發生過一起盜竊案!放20年前,那不敢想!」許偉榮的底氣來自2014年起全國首創的「智安小區」,人臉識別、車牌抓拍等系統做到了「人過留影、車過留牌」。截至2019年底,嘉善縣已建成210個「智安小區」,實現縣域全覆蓋,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8.3%。
金海龍的面兒
金海龍有時會去魏塘街道的餐館吃飯,偶有人語氣親熱地和「金民警」打招呼,即使有時想不起對方是誰,金海龍也覺得這是倍有面兒的「高光時刻」,「這是老百姓對我的認可」。
2019年7月,已經從嘉善縣公安局督察大隊教導員崗位退二線的金海龍,同樣遇到了「下基層」的抉擇時刻。當時,他有過猶豫。「他不是怕辛苦,他是怕自己幹不好,給『國模』丟面兒!」一直在機關工作的老民警施敏學和金海龍是二十多年同事,又一同成為了魏塘派出所的片兒警,「吐槽」起來狠且準,「後來,跟著他的輔警偷偷說,跟著金教去社區走訪,腿都走斷咯!」
2005年8月,嘉善縣公安局從北京領回國務院頒布的「模範公安局」榮譽時,金海龍正在交警大隊當副大隊長。「那幾天,我們上街巡邏、檢查,敬禮時腰杆都挺得比平時更直!」這種榮譽感和信念感,始終伴隨著金海龍和同事們。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今年2月,面對新冠肺炎疫情,12名平均年齡57周歲的民警集體寫下一封請願書,請願「承包」最危險的嘉善縣火車站,其中就有金海龍和施敏學。凌晨5點半到深夜10點,這是他們駐守在火車站的時間。施敏學至今騎上電動車,還能想起趕去火車站值班路上那呼嘯而來的大風和砸在臉上的雨滴。正是這樣的榜樣引領,迅速提振了魏塘派出所警隊的士氣。
在機關工作時,金海龍從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警務室與百姓的貼近感。15年來,嘉善縣公安局將一個又一個警務室設在了離百姓最近的地點,後來又在城區交通咽喉要道設立了聯勤警務站,這些警務室(站)承擔起了絕大部分基礎防控工作。「誰家的狗一直叫,誰家院子裡違規種了菜,誰家樓道裡堆了好多柴……」百姓給片兒警金海龍打來電話。在臨近退休的時刻,金海龍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可不能給『國模』丟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