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財富網
12月8日,京東健康登陸港交所主板,每股發行價為70.58港元,盤中一度暴漲75.55%,截至收盤股價漲55.85%。目前公司總市值在3440億港元,已經超過了阿里健康的3216億港元和平安好醫生的1050億港元。
招股書顯示,IPO前,京東集團持股78.29%,為公司第一大股東;高瓴資本持股4.34%,為公司第二大股東與最大機構股東;霸菱亞洲與CPEChina Fund均持股3.05%,中金公司持股2.29%,中國人壽持股2.19%。
目前劉強東已坐擁的京東集團與達達兩家上市公司,隨著京東健康的上市,劉強東也迎來他的第三家上市公司,而以及京東數科、京東物流等獨角獸未來順利上市,可以預見的是劉強東的身價將迎來暴漲。
最年輕獨角獸來了
據了解,去年京東健康才正式從京東集團分拆,成立時間僅為19個月,由此也被市場稱為最年輕獨角獸。這是繼京東數科之後,京東分拆上市的第二塊業務。京東健康IPO價格為70.58港元,為招股價區間上限,公開配售獲421.91倍認購。京東健康此次IPO淨募資264.57億港元,當中約40%預計在未來36至60個月將用於業務擴張;約30%在未來24至36個月將用於研發。
據招股書披露,在2020年前三季度,京東健康的總收入為1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7.1%;截至2020年9月30日為止的十二個月,京東健康的年活躍用戶為8000萬,相比2017年這一數字接近翻倍。
弗若斯特沙利文諮詢(Frost & Sullivan)報告顯示,按2019年收入計,京東健康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醫療健康平臺及全國最大的在線零售藥房。據悉2019年市場份額為29.8%,2017年-2020年,公司的總收入和淨利潤漲勢強勁,為業內唯一持續盈利的企業。
儘管京東健康成立僅19個月,但京東健康相關業務已在京東體內培育多年。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7月,京東和九州通合資成立「京東好藥師」,開始進軍醫藥電子商務領域。2013年,京東又收購了青島安吉堂大藥房,後將其更名為京東大藥房,全面發力藥品零售。此後,京東又成立了第三方醫藥B2B批發平臺「藥京採」,並陸續試水在線診療、健康管理服務等領域。2019年5月,京東整合旗下醫藥零售、醫藥批發、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城市四個業務版塊,京東健康正式成立,並從集團拆分獨立運營。本次上市前4個月,京東健康完成IPO前最後一輪融資,獲得高瓴資本8.3億美元投資,投後估值達到300億美元,成為全球估值增長最快的獨角獸。
年收入超百億
目前的京東健康旗下擁有零售藥房及在線醫療健康服務。其中,零售藥房業務通過自營、線上平臺和全渠道布局相結合的運營模式,提供藥品在線零售服務。在線醫療健康服務提供綜合在線醫療健康服務,例如,在線問診和處方需籤、慢性病管理、家庭醫生和消費醫療健康服務等。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20日,京東網際網路醫院入駐醫生數量超過6.8萬,2019年同期約為3萬名。上半年平臺日均在線問診量近9萬,相比去年同期增長6倍,年活躍用戶達到8000萬。
2017—2019年,京東健康總收入分別為人民幣55.53億元、81.69億元及108.42億元,複合年增長率39.7%。年內疫情也讓在線醫療大為收益,2020年以來京東健康營收增勢更加強勁,僅前三季度收入已超過去年全年總收入之和,達132億元,同比增長77.1%。
京東健康的收入主要來自通過自營業務銷售醫藥和健康產品,其次來自向第三方商家收取佣金和平臺使用費以及向供應商和第三方商家收取數位化營銷服務費等。其中,商品收入來自藥品及非藥產品的銷售。藥品主要包括所有常見非處方藥和處方藥,而非藥產品包括保健產品以及醫療用品及器械,醫療用品及器械主要包括隱形眼鏡、成人用品、計劃生育產品,以及用於家庭醫療保健、康復和健康監測的醫療設備。儘管公司營業收入持續擴大,但目前京東健康尚未盈利。2019年公司歸母淨利潤為-9.72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額進一步擴大至-53.59億元。
港股在線醫療三足鼎立
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正處風口,年內阿里健康和平安好醫生兩家港股上市公司漲幅驚人。截至12月8日港股收盤,阿里健康年內已經大漲166%,最新市值為3216億港元。而平安好醫生的年內漲幅為61%,目前市值為1050億港元。
此次京東健康上市港股,或將與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在港股醫療健康板塊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浦銀國際分析認為,京東健康憑藉其電商優勢、平臺優勢、運輸優勢等,若其上市成功,港股網際網路醫療板塊或再起新秀。網際網路醫療業態百花齊放,以信息化、數位化的形式嘗試解決各種醫療系統的痛點。政策不斷釋放利好消息,此次疫情也充當了催化劑的角色,網際網路醫療行業迎來了決勝時刻。
前海開源基金執行總經理楊德龍認為:「京東健康未來的發展空間較大,這會提升投資者對京東健康的看好程度。從行業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正在快速發展,屬於熱門賽道,未來發展空間較大。」
全球最大的企業增長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諮詢(Frost & Sullivan)報告顯示,我國2019年的國民醫療健康支出達到6.5萬億元,預測到2030年可以達到17萬億元;相對應,2019年國內健康與保健行業的市場規模為8.1萬億元,預計到2030年可以到達22萬億元。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只有2.1%的藥品是通過線上藥店銷售的,因此國內的醫療健康服務正在加快數位化,預計到2030年中國健康與保健市場的數位化比例將從目前的3.7%提升到25.9%。
分析認為,一方面是國內醫療健康需求巨大,但另一方面我國的醫療健康行業還處於數位化初級階段。隨著5G、大數據、雲計算及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的進步,包括在線零售藥房、在線問診、在線消費醫療健康及數字醫療健康基礎設施等在內,大健康市場及其價值鏈條將會迎來數位化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