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變化,各類音樂的演唱者及其受眾都在發生轉變與遷移。拿國風類音樂舉例,十年前我們聽的可能是後弦、董貞或河圖等,近年來,更年輕一代樂迷們聽的則是霍尊、等什麼君、周深等。
國風音樂確實受眾很多,然而想要做到獨樹一幟且受到廣泛認可,其實並非易事。這不僅要求歌手具備很強的音樂辨識度,還對創作質量以及是否有持續輸出有極高要求。新生的國風歌手中,有個人特色並相對出圈的,等什麼君算一個。等什麼君的聲音和外形具有統一性——她在許多音樂平臺的頭像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樣子,而其眾多作品如《笑看》、《等風吟》等又帶著「猶抱琵琶半遮面」式的唯美,影影綽綽。
《笑看》採用電子國風編曲方式,在乾脆爽利之間實現「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灑脫。《等風吟》雖然是國風歌曲,但是在琵琶的基礎上融合了頗多流行音樂中用到的元素,鋼琴、弦樂的融入,讓這首歌的表達更為細膩動聽,漫天黃沙消逝,靜默等待離人歸來。她的許多作品,有靠近戲腔的處理,但又不是盲目朝著黃梅戲這樣具體的戲劇靠近,從大印象上就與其他盲目用戲腔的古風作品區分開來,這樣有意無意之間成為等什麼君音樂印記中的一部分。而她的音樂影響力也不可小覷,全網歌曲累計播放超80億,這對一位年輕歌手而言是很難得的成績。
最近,等什麼君加盟齊鼓文化。以音樂行業的發展視角來看,這大概率是一個一加一大於二的選擇。齊鼓文化能給予優質歌手舞臺並助力其走得更遠,此次等什麼君的加入,亦是一種嶄新的可能。
等什麼君加入齊鼓文化,其實可以用兩個視角去看待這件事。一方面,就是獨立音樂人加入了一個能不斷汲取養分的平臺;另一方面,則更宏觀——當下網際網路時代的歌手應該如何走得更遠。這需要才華,也需要機遇,也就是伯樂和千裡馬的相遇。
人們常說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在這個文化產品層出不窮並不斷搶佔大眾注意力的時代,並不能行得通。希望歌手有才華,更希望歌手走向適合自己的舞臺,讓才華能被更多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