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臺結構的發展變遷
早在六七十年代,當時由於經濟落後、物質匱乏,體育運動場所幾乎沒有布置觀眾看臺或是採用簡易的看臺形式。
而到了七八十年代,在經濟改革開放後,由於國家對體育賽事的重視與投入,體育看臺採用混凝土結構及混凝土加玻璃材質座椅的結構形式。
由於國家對全民體育及國際大型賽事的投入,促使體育場館設施不斷設計專業化、規範化;如室內看臺形式從單一混凝土結構看臺發展為混凝土結構與可伸縮活動看臺相結合的布置形式。
二、國內看臺結構現狀
大型體育中心、大學以及中小學體育場仍採用傳統混凝土結構看臺,設計及建造成本高、施工周期長、施工現場髒亂、汙染嚴重、維護費用高切不可回收利用。
三、國外看臺結構現狀
金屬結構看臺系統符合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政策。其結構體系具有工廠化製造、自重輕、造價低、安裝快捷、安全可靠、造型美觀、環境汙染少等優勢。與混凝土結構看臺相比,更具有在「高、大、輕」三個方面發展的獨特優勢,在全球範圍內,特別是發達國家和地區,金屬結構看臺在場館設施建設工程領域中早已得到合理、廣泛的應用。
市場經濟體制下,體育場館的建設、運營都要注重經濟效益。由於土地資源不可再生,建設部已下令禁止使用傳統的黏土磚,同時,我國鋼材價格從1995年的9000-10000元/噸到現在的5000-6000元/噸。從材料對比看,鋼材的「容重與強度比」一般小於木材、混凝土,因此鋼結構比較輕,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要輕 50%左右.混凝土結構看臺大量使用鋼筋水泥,而且建造好後結構無法改變。金屬結構建築相比於傳統結構建築在環保、節能、高效、工廠化生產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並且鋼結構看臺採用工廠預製現場組裝形式,具有整體工期短,用工量少,施工現場簡潔,環保的特點。
綜上所述,隨著對環保節能等相關措施的不斷提倡及加強,傳統混凝土結構的成本將越來越高,而鋼結構形式由於其工廠預製、現場組裝、整體工期極短、無須二次裝修並可回收利用等優點勢必得到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