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我們註定看不到他們老去的模樣
他們的死因或許沒那麼的「光彩」,
但在我們心中,卻是神一樣的存在。
去年落下帷幕的第91屆奧斯卡,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獲得包括最佳男主角在內的三項大獎。
影片主角Freddie Mercury由演員Rami Said Malek扮演
《波西米亞狂想曲》不是一部以搖滾樂團Queen(皇后樂隊)為主的電影,而是講述Queen雙性戀男主唱Freddie Mercury傳記的電影。
即使你對Queen(皇后樂隊)樂隊不了解,但是對他們的音樂,你肯定耳熟能詳,比如經常在運動場萬人合唱的《we will rock you》、《we are the champion》。然而他們經典的歌曲遠不止這些,片名《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就是皇后樂隊最經典的歌曲之一,也是英國史上目前銷售量最高的單曲(沒有之一)。
《波西米亞狂想曲》是一部個人傳記片,展現了主唱佛萊迪(Freddie)叛逆狂妄、善良溫存卻又飽含爭議的一生。他出生在東非,在印度度過了青少年時光,隨後才和家人來到英國。在希思羅機場當搬運工的他,出於對音樂的熱愛,主動結識了布萊恩(Brian May)、羅傑(Roger Taylor)、約翰(John Deacon),四人組成一支獨立樂隊。佛萊迪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他不滿足於小打小鬧,想盡辦法去做他們的第一張專輯,甚至將四個男性的樂隊組合名字從溫和的「smile」改成了霸氣的「Queen」,他說:這源於至高無上的皇后,代表著肆無忌憚。
70年代他們完美的將華麗搖滾,前衛搖滾,古典音樂及重金屬熔為一爐,創作出很多經典,而他們的視覺風格更是大膽,佛萊迪甚至還穿著女裝表演,營造出妖豔又邪魅的風格,影響了無數音樂人。Lady Gaga的藝名就取自皇后樂隊經典歌曲「Radio Gaga」。
但隨著名利而來的也有人生困惑,來自經紀人保羅(Paul)的強吻開啟了佛萊迪對同性性取向的探索(影片情節有所改編,佛萊迪現實中的第一任男友是唱片高管David Minns)。
一開始他也不敢直面事實,因為他深愛著女友瑪麗,並已經向她求婚了,他叫瑪麗答應他,永遠不要取下那枚戒指。意識到自己喜歡同性之後,佛萊迪決定向瑪麗坦白,他們雖然還愛著對方,可這份愛,卻變成了脫下戒指的另一種愛。
保羅的出現並不受其他樂隊成員的待見,不是因為他的性取向,而是因為他的傲慢(他曾用他和佛萊迪的親密關係威脅其他成員)。可是因為孤獨,佛萊迪需要保羅。
和瑪麗和平分手後,他也有過幾任男友,媒體和大眾更是大肆窺探他的私生活。影片中記者會的一段尤為犀利。媒體逼問佛萊迪,希望獲得他性向有關的更有料的新聞。佛萊迪面臨巨大壓力,勇敢做自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後來佛萊迪個人才華被唱片公司看重,他脫離樂隊單飛,但過的並不好,名利讓他變得高高在上卻又異常孤獨,他在豪宅舉辦奢華派對,想通過這種表面上的熱鬧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散場之後,偌大的豪宅裡,只留下他一人,和一個素不相識的服務生吉姆(Jim)。
吉姆告訴他:
「如果你想解決問題,應該找個真正的好朋友」。
佛萊迪對他說「我喜歡你」
「我也喜歡你,但是,等你真正開始喜歡你自己的時候,再打電話給我吧。」
隨後起身離開,從此便短暫的消失在了佛萊迪的生活裡。
當佛萊迪發現自己感染了愛滋病毒,他和生活中所有人都斷了聯繫,可是依然愛著他的瑪麗在一個噩夢之後突然出現在他面前,將他叫醒。他重新找回了自己的隊友,並在LIVE AID演唱會上大放異彩。
1985年7月13日的LIVE AID演唱會,被譽為迄今人類最偉大的一次表演。演唱會持續了16小時,分別在英國倫敦和美國費城同時舉行,目的是為饑荒籌集資金,集齊了當時世界上所有的超級大腕兒:U2,鮑勃迪倫、麥當娜、保羅.麥卡特尼...英國溫布利體育場中72000名現場觀眾和全球15億電視觀眾共同見證了這場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演出,黛安娜王妃和查爾斯王子也在觀眾席中。
皇后樂隊成為那次演出停留在舞臺最長,演唱曲目最多的樂隊。現場的觀眾,沒有人會想到,這個偉大而傳奇的樂隊主唱,會在不久之後與這個世界告別。而他的人生就像這場盛大而狂放的演出,讓他擁有「把天吼出個窟窿」的勇氣。
在最後的日子裡,佛萊迪接受了自己的「與眾不同」,接受了自己的性取向,接受了自己身上的缺點,也接受了愛滋病,他只想用生中命最後的時光來做最好的音樂,毫無保留,將自己獻給音樂事業。
後來,他還找回了吉姆,帶他見了多次家長。直到去世,都與他相伴。
佛萊迪留給了吉姆50萬英鎊,以及與他共同在愛爾蘭老家投資建造的房子。吉姆一直住在那裡到去世。
佛萊迪生前最後一張照片
佛萊迪說過:
「我們都不合群,特立獨行,所以我們的音樂是做給和我們一樣的人,那些受排擠處在人生低谷的人,我們正是為他們而唱。 」
每個時代都有像佛萊迪一樣的人,他的才華,性向,魅力閃閃發光。他們衝在最前面,挑戰權威和僵化的教條,甚至用生命為他人照亮前路。很難講是時代造就了他們,還是他們影響了時代?然而更多的,是坐在觀眾席等待被點燃的人,是平凡的無名之輩。
或許成為不了佛萊迪,但可以成為有勇氣的,獨一無二的自己。
作者:
馬富貴(文案組)
資深吃瓜群眾,業餘段子手
編輯:
Ang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