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民族共同體 實現偉大復興夢 | 十一月份示範團課(高校版)

2020-12-22 澎湃新聞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於2020年9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總目標,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以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多謀長遠之策,多行固本之舉,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

根據河南共青團重點工作項目——團隊課引導示範工程工作安排,推動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會議精神進團課,我們錄製了本期團課,快來一起學習吧。

課前準備

授課人需提前掌握相關歷史背景、講課稿等資料

參與人員

共青團員

活動過程

中原邊疆心手相連

河南的團員青年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本期團課。

打開中國版圖,很多人會把目光注意到西北最大的部分,這就是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我們河南,地處中原大地,雖然與新疆相距2000多公裡,但是情感上,卻很近,早在2003年我國啟動了第一批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而我們河南省有很多同學畢業後奔赴新疆進行志願服務。而在眾多參與西部計劃的大學生當中,有一個同學還獲得了2004年度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金獎,他就是目前團中央未來網的副總編輯李遠。從李遠對當年在新疆工作的回憶我們能了解到,20年前西部大開發戰略剛剛起步,李遠就奔赴新疆開展志願服務。正是有千千萬萬個像李遠一樣的有志青年,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裡,為新疆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就像歌裡唱的那樣,到西部去,去擴充大沙漠的綠洲,去拓展大草原的牧區,去擴建大西部的交通,去擴展大西部的信息。

中央關懷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

今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迎來成立65周年,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了重要講話。總書記在講話中首先總結了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經過各方面艱辛努力,新疆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效。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習近平總書記從四個方面回顧了過去六年取得的成績:

一是經濟發展持續向好

二是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三是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四是中央支持和全國對口援疆力度不斷加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深化對治疆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形成了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

即:八個堅持

堅持從戰略上審視和謀劃新疆工作;

堅持把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為新疆工作總目標;

堅持以凝聚人心為根本;

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

堅持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堅持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

堅持加強黨對新疆工作的領導。

家鄉變化日新月異

實踐證明,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完全正確,必須長期堅持。

那麼新疆的這些變化,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新疆的各族人民,同學們當中有來自新疆的同學,請大家分別說說自己家鄉這些年來的變化。

李放放:近年來新疆的交通發展是越來越快,越來越方便,比如說在城市內有多條快速公交路線,然後也有地鐵。在鐵路方面,然後也有動車組,這樣使我們的交通更加快捷和方便。

李路婉:近年來新疆收到了大量的國家方面的資金支援,醫療機構設點也很多,是為了照顧到廣大邊遠地區的農戶。今年疫情初期,新疆也對武漢有醫療方面的支援。前段時間新新疆疫情爆發,也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支援,我們也相信能一起共渡難關。

曾冬:近年來,新疆教育的發展是越來越好,我見證了這一段時期,學校逐漸實行信息化,國家也實行了12年義務教育,對於少數民族地州區域也實行了雙語教育等等這一系列的變化,我堅信新疆的教育發展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完善的。

蘇靜瑩:克拉瑪依經濟方面一直都是穩中向好,一直以石油石化出名的我們,慢慢從「石油城」轉變為「旅遊城」:著名的雅丹地貌魔鬼城相信大家都有聽說,近年來發展的四季如畫的獨庫公路也非常有名,歡迎大家來我們家鄉旅遊,謝謝。

非常好,同學們都談到了自己家鄉這幾年來的變化,從這些變化當中我們能夠清晰的感受到這幾年黨中央對新疆工作的重視程度和取得的輝煌成就。身處新時代的廣大青年,既擁有廣闊發展空間,也肩負光榮歷史使命。新疆的發展建設離不開青年,新疆的團結穩定更需要各族青年奮勇當先!

新時代新疆工作總目標

總書記在回顧了新疆過去取得的成績,也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新疆工作提出了「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的總目標。對比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的:「依法治疆、團結穩疆、長期建疆」工作總目標,這一次座談會上新增加了兩個內容:文化潤疆和富民興疆。該怎樣理解新增加的這兩個內容呢?

先來看文化潤疆。

我們分為兩個層面去解讀,首先是「文化」。我們知道「四個自信」當中就有「文化自信」,在黨的十九大報告當中,習近平總書記是這樣論述的:「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創造的精神財富,代表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特性。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多種文化包容互鑑、交融貫通,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同時豐富了中華文化的深刻內涵。而中華文化則始終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發展的深厚土壤,始終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園,始終滋養著各族人民的心靈世界。

因此,中華文化為各族人民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和豐潤的道德滋養,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發展的動力源泉。所以,只有以中華文化為主體,文化潤疆才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和思想導向。因此,文化潤疆,就是用中華文化涵養滋潤新疆各族幹部群眾的精神世界。

再來看富民興疆。

新疆,地處祖國大西北,地大物博,自然資源豐富。新疆具有天然的區位優勢,新疆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向東,擁有13億人的國內市場;向西,同樣有13億人的市場。新疆有17個國家級一類口岸、喀什和霍爾果斯兩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又與8個國家接壤,還有著與中亞國家人文相近、經濟相融這一獨特優勢,可以說新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天然的核心區。

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597.11億元,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8.09萬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4.91萬人。全年全區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8%全年全區64.57萬貧困人口脫貧、976個貧困村退出、12個貧困縣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1.24%。這些數據都顯示出新疆具有強大的發展潛力和動力,因此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將為新疆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的回信中談到,前進的道路從不會一帆風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奮鬥。同學們生逢其時、肩負重任。希望全國廣大高校畢業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總書記的回信,為廣大青年學生指引人生道路、明確前進方向,勉勵他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前不久剛剛結束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黨中央描繪了2035年9個方面的遠景目標:

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十四五期間的6個方面主要目標:

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

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可以說催人奮進,激動人心,也為青年一代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當代青年們,讓我們行動起來,讓青春力量在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中閃現光芒,讓青春夢想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徵程,做一個無愧於時代的「中國建設者」,成為祖國建設的中流砥柱,為祖國的偉大復興建設而奮鬥吧!

原標題:《構建民族共同體 實現偉大復興夢 | 十一月份示範團課(高校版)》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衡水中學開展「立志科技強國 實現民族復興」主題團課活動
    為引導同學們了解我國科技發展成就,立志為中國快速發展,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力量,獻禮衡中建校70周年,11月18日,該校團委組織高一二年級上了主題為「立志科技強國 實現民族復興」的團課活動。20208班賈向菲:如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孕育興起,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必須重視科技發展,在信息化時代的迅速發展下,唯有立即採取措施發展科技,才能適應這變局。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認識到科技強國的重要性,要立志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 鍾清:凝聚民族團結合力,奮力實現中華民族 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要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幾千年來,各民族共同創造了悠久的中國歷史、燦爛的中華文化。新中國成立以來,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局面。
  • ...屆五中全會精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中孕育而生的文化軟實力,對內凝聚合力,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對外向世界展示了獨特的中國大國形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 思想|讓偉大的夢想照亮民族復興的未來
    該書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這一主題進行深入研究闡釋,對於全黨即將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廣大黨員幹部更好地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書的主題是:深入闡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豐富內涵,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前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國民族謀復興。
  • 在接續奮鬥中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中,正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註定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引領中華民族進一步走向復興。  回首「十三五」,「人民的美好生活,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
  • 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什麼是中國夢? 中國夢就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實現中國夢的三個必須內容是什麼?
  • 「『一國兩制』的港澳實踐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術研討會在穗召開
    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主任夏泉致辭 暨南大學供圖 攝   中國僑網廣州12月21日電 (記者 郭軍)12月20日,由暨南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主辦,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暨南大學中華民族凝聚力研究院承辦的「『一國兩制』的港澳實踐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多維度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以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為情感基礎,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奮鬥目標,以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為身份認同。只有將愛國主義時刻融入民眾的骨子裡,才能牢牢把握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的生命線,才不會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失去根基。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 習近平: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鬥——在...
    ——70年來,我們把握兩岸關係發展時代變化,提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政策主張和「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確立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進而形成了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基本方略,回答了新時代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團結臺灣同胞共同致力於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和祖國和平統一的時代命題。
  • 人民日報社論:凝聚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礡力量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我們黨正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前進道路上,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敢於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就是要銘記歷史、警示未來,動員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加奮發有為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聚焦|中央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舉行揭牌儀式
    11月27-28日,由中央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主辦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中央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掛牌儀式暨紀念費孝通、林耀華先生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 全面理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
    與會學者圍繞國際視野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研究等議題進行了交流研討。把握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旋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王炳林提出,要準確把握現代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邏輯;凸顯國際視野,全面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理解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堅持人民立場,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實現共同富裕;強調製度優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
  • 評論:以偉大抗疫精神推動民族復興
    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築起中華民族新的精神豐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農曆大年初二,河北150名醫護人員踏上疫情防控第一線。長城網記者 劉瀟 劉瀾瀾 攝生命至上。
  • 以偉大抗疫精神推動民族復興
    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築起中華民族新的精神豐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
  • 「紀念」人民日報評論員:凝聚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就是要銘記歷史、警示未來,動員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加奮發有為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銘記歷史、警示未來,讓我們大力弘揚偉大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時代使命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真偉大的夢想,是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進,開闢未來的精神旗幟。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的夙願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國,是世界僅存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極大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添強大精神力量,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開闢嶄新道路。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小康」一直是中華民族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則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
  • 【思想周刊·前沿】紅旗文稿雜誌社社長 顧保國:偉大復興需要偉大...
    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是由一個個鮮明具體的坐標組成,形成了可以長久涵養一代代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精神譜系。中國共產黨人偉大精神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精神主航道裡面最耀眼的浪花,是中國共產黨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生動闡釋,是紅色基因和紅色文化的源頭,是中國夢必須弘揚的中國精神先進內核和寶貴精華。
  • 黃一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戰決勝階段,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論述,對於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堅忍不拔向著既定目標前進,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