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魯鄭:罷免案通過——四大因素終結韓國瑜神話

2020-12-18 觀察者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宋魯鄭】

如果評選臺灣最不可思議的政治人物,實非韓國瑜莫屬。2018年,已退出政壇十幾年的他掀起了勢不可擋的韓流,在沒有資源、沒有人脈、沒有知名度的艱難情況下,不僅擊敗已經執政二十年的民進黨贏得高雄市長選舉,更帶動2016年大敗的國民黨席捲整個臺灣。當時正在臺灣觀選的我,親身體驗了韓流難以想像的威力:臺北的計程車司機不談柯文哲,張口就是韓國瑜。如果看媒體,不會以為這是「九合一」縣市長選舉,還以為只是高雄在選市長。投票前開往高雄的高鐵一票難求。選前之夜狂熱的選民全都棄座不用,一直站立振臂高呼。外圍的攤販別說一眼,兩眼都望不到邊。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上任僅4個月,韓國瑜就投入臺灣地區最高領導人的選舉,成臺灣選舉史上首例。就在世人以為他又要再創歷史的時候,一路領先的韓國瑜突遇香港修例風波,最終以空前差距慘敗。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高雄部分民眾發起罷韓投票,竟然通過,使得韓國瑜成為臺灣歷史上第一個被民眾投票罷免的縣市長。2018年韓國瑜獲得89萬張選票,這一次罷韓票接近94萬!更遠超57萬4996的罷免門檻。韓國瑜神話再度破滅。

韓國瑜的崛起和跌落,堪稱流星。賴清德參加黨內初選的時候,稱韓國瑜是百年一遇的政治人物,我今年年初在臺灣觀選時,也聽到民眾贊他五十年不會再有的政治人物。但以如此速度跌落,確實不可思議。這一極度罕見的政治現象,原因極為複雜。

首先,時勢造英雄確實是政治學的鐵律,個人再神勇,也難擺脫。2018年九合一選舉,民眾對民生問題的關注超越一切。民進黨執政兩年幾乎冒犯了各個階層,包括深綠。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利益受損者。當時全民戲稱臺灣最大黨是「對民進黨不滿黨」。所以,哪怕韓國瑜在辯論時公開承認「九二共識」、他對高雄不了解的短板一再暴露,都改變不了高雄民眾對他的支持。正常情況下,在一個綠遠大於藍的地方,敢於在選舉時公開承認「九二共識」是政治自殺。但天時地利人和全在韓國瑜這一邊,最終大勝。

韓國瑜市長選舉勝選的口號「貨出去(中國大陸),人(陸客)進來,高雄發大財」,為此2019年3月底,韓國瑜開始拜訪大陸,之後前往香港,接受特首林鄭月娥的高規格接待,並成為首位踏入香港「中聯辦」的臺灣地方首長。

但2020年選舉,時勢完全逆轉。大陸對臺政策從反獨到促統的轉變、香港修例和民進黨的刻意操弄,使得選舉的主軸從民生轉向「反中」和「主權」。但韓國瑜面對記者對香港事務的提問,並未予正面回答,以「我不知道,我不曉得」回應,被媒體評論為閃躲問題。

另外,國際因素也對國民黨不利:中美貿易戰長達兩年不休,兩國的地緣政治博弈日益激烈,美國也明顯介入臺灣選舉,立場鮮明地傾向民進黨。此時的韓國瑜儘管個人魅力不減,造勢現場熱度並未衰減,從場面上看也遠勝民進黨的蔡英文,最後確實也成功地把藍營的基本盤催出,但最終還是大敗。

這一次罷韓,實際是2020選舉的延續,其大勢氛圍未變。客觀而言,罷免的門檻還是比較高的,這也是為什麼臺灣歷次罷免公職人員都未成功。而且韓國瑜的市政表現也還不錯:雙語教學、抗擊疫情、吸引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可圈可點。但這一切都無法改變結果。雖然很難找到證據,但可以確定的是美國和民進黨都會盡力支持罷免行動,以給大陸顏色。

第二則是中國的政治傳統和文化。

從東西方對比的角度,中國政治傳統和文化最突出的一個不同在於高度的道德性。北大學者唐士其先生在其專著《西方政治思想史》開篇序言中就指出:「與西方思想相比,中國傳統的政治思想是高度道德化的,或者說中國古代思想家追求的是一種有道德的政治,至少這是先秦儒家的最高理想。」「它首先要求統治者追求道德的完善、接受道德的約束」。

美國學者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書對比過中國和俄羅斯政治的不同:「但與中國不同的是,俄羅斯最高精英沒有對國民負責的類似道德感。在中國,政治等級越高,政府質量越有改進。但在俄羅斯,它卻變的越糟。當代精英願意借用民族主義,使自己權力合法化,但到最後,好象仍在為己著想」。也是一語道出中國政治的特性。

出生於眷村的韓國瑜是非典型政治人物,沒有受過好的教育,脾氣爆,性子野。他在早期從政時就卓爾不群:吃、喝、打(架),前領導人陳水扁就曾被他打進醫院。因此韓國瑜是「民意代表」的時候,就曾經面臨罷免投票,雖然沒有通過,但37.7萬的罷免票也成了全臺最高,再無人能企及。對此他本人也不諱言,並在2018年選舉時就把自己塑造成「浪子回頭」的形象。

這種形象,在縣市長層次影響還不是很大,反而給見慣了滿嘴政治正確的選民以真實、耳目一新的感覺。但真要選臺灣島最高領導人標準就不同了。「德不配位」的指責一直不絕於耳,也成為這次罷免的一個主要口號。他在去年的選舉中風格不改,屢屢出語低俗,比如民調落後,他就說:「得民調者得痔瘡」。這在南部比較草根的社會或許不以為意,但在以知識群體為主的北方則頗損其形象。就是國民黨的知識藍都不願意投票給他。2020年選舉,他在臺北的得票率甚至都比國民黨的「民意代表」低。也就是投票支持國民黨「民意代表」的選民卻沒有把票投給他。

從西方的政治光譜看,一般把韓國瑜定性為民粹主義政治人物。民粹主義在西方大行其道,並出現了美國總統特普、英國首相詹森,還在義大利贏得議會選舉。但民粹主義在儒家文明中雖也存在,也可以小贏,卻難以在更高層面取得突破。

放眼世界,川普這樣的政治人物可以在巴西、墨西哥、菲律賓等信奉基督教的第三世界再現,但無法在儒家文化圈內複製。

第三則是韓國瑜的戰略性冒險和失誤。

當選高雄市長僅4個月就決定參加臺灣地區最高領導人選舉,是一個破釜沉舟的戰略性舉動。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當時韓國瑜攜高人氣,確實有很大勝選的機會。但政治風雲詭譎,特別是臺灣的選舉結果還涉及到中美關係,它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從法律上講,韓國瑜參選2020並沒有問題,也是他的權利。但在道德上卻有虧:辜負了投票支持他的選民——其中很多是對民進黨不滿的綠營支持者。而且他曾多次表示一旦當選一定不會離開高雄,把任期做滿。背棄自己的承諾,對於一個政治人物的誠信來講還是相當嚴重的。

當然我們可以說臺灣有很多政治人物都在任期未滿而離去。比如陳菊,在任期還有8個月的時候擔任「總統府」秘書長。賴清德更是在任期還有一年多的時候就擔任「行政院長」。但一般都是在第二任期,而且離到任時間也不太長。儘管如此,也被批評違背做滿任期的承諾。

象韓國瑜這樣,確實打破了臺灣的政治底線。

按說贏得高雄的韓國瑜,並不需要去做這樣的賭博。他只要守好高雄,不管2020選舉結果如何,他都是最重要的政治人物。更重要的是,國民黨已經在野兩年,許多人都是兩手空空,而且在2018年的選舉時不少重量級人物都支持過韓國瑜,作為回報,他們希望韓國瑜能夠支持他們。但韓國瑜決定參選,卻形同「已經佔著碗裡——而且是很大的碗,還想著鍋裡」,有違政治倫理,自然把自己的後路給斷了。

當然,有一個因素可能影響到韓國瑜的判斷:他認為蔡英文一定敗選,如果 其他國民黨候選人勝了,加上連任,就是8年,到時他就70歲了,也就沒有機會了。但這個判斷顯然是錯了,低估了政治的複雜性和多變性。

最後一個因素則是高雄長期被民進黨統治,綠明顯大於藍。全力以赴治理、保住高雄都是難度很高的挑戰,更何況上任幾個月就「落跑」。

韓國瑜能在2018年獲得綠營選民的支持,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本身藍營色彩並不突出。他長期脫離政壇,在國民黨裡面也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小人物,因此他和國民黨的聯結並不突出,更象是柯文哲那樣的中間派政治人物。在許多選民心目中,投的是韓國瑜,不是國民黨。

但韓國瑜代表國民黨競選地區最高領導人後就不一樣了,他的中間色彩蕩然無存。於是綠營意識被喚醒,再加上韓國瑜參選缺乏正當性和道德性,所以儘管罷免門檻很高,他仍然成為臺灣史上首個被民眾投票罷免的政治人物。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假如韓國瑜是在一個藍營佔優勢的縣市,就不會發生這樣的罷免案。這背後還是脫不了政黨惡鬥。

未來,韓國瑜的政治生命是否終結?從臺灣的選罷法來看,一旦罷免,四年內不得再競選高雄市長。但此時已62歲的韓國瑜如果想繼續從政,最根本的前提條件是韓粉是否能一直牢固地存在。

2020年選舉時,他擁有38%的鐵票支持,而且到目前為止,支持者粘度非常高。如果其支持者仍然初心如一,2022年九合一選舉他可以競選臺北市長。如果國民黨慘敗,現任主席江啟臣辭職,韓國瑜也有可能競選黨主席,並進而在2024年競選地區領導人。

如果2022年國民黨小負或者繼續維持縣市長選舉的優勢,到2024年,黨內其他競爭者仍然落後於他,而且黨內初選機制不變的話,韓國瑜仍然有可能再次出馬。

因為2024年,新北市長侯有宜、臺中市長盧秀燕都有可能連任在身,如果連任失敗,更喪失競爭的資格,老一代政治人物如朱立倫、王金平這一次就看的出來,並不得選民喜愛。就只剩下「立委」身份的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但江啟臣顯然沒有強大的韓粉優勢,更沒有黨內大佬那樣的人脈。

從國民黨的角度說,韓國瑜的支持者是大於泛藍的基本盤,同時支持者粘度相當高,所以國民黨也不會放棄韓國瑜,勢必進行整合。韓國瑜的政治生涯並不會到此結束。

第二個條件則是民進黨未來四年的執政表現。目前來看,蔡英文雖然空前高票當選,但民眾對民生議題和兩岸關係的處理都相當不滿。未來四年,蔡英文也未必能有所改觀。民進黨再次天怒人怨也是大概率事件。

第三個條件則是外部形勢。這包括中美關係、香港國安法實行以後的情況。中美關係只要穩定,香港只要穩定,國民黨就會加分。反之,民進黨就有機會。

最後要說的是從臺灣這次罷免,看西方民主制度的問責。新冠疫情,令東西方問責的不同淋漓盡致的體現於世人面前。中國是即時問責,官員失職或者瀆職,會被立即免職,承擔責任。所以整個疫情,許多官員因應對疫情不力而被處分。

西方制度上的問責主要體現於四年或者五年一次的選舉,是對執政的總問責,不是對具體某一件事的問責。所以整個疫情期間,儘管歐美表現低劣,以致於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都建議發達國家向非洲學習,借鑑非洲的經驗,但無一人被問責和為此承擔責任。不同的問責方式,效果自然也就不同。對於具體一位官員來講,他幹的再好,如果政黨下臺,他也得下臺。如果他幹的再不好,只要自己的政黨連任,他照樣有機會連任。西方類似於集體問責,有事大家抗,這種人人有責,到了現實中往往是人人無責。

另外西方這種選舉體制下,一個政黨能否勝選或者連任,並不僅僅取決於治理的好壞。比如2020年臺灣選舉,蔡英文的民進黨明明執政非常糟糕,但由於她成功操弄「反中」和「主權」議題,照樣以前所未有的高票連任。2002年法國大選,民眾對席哈克第一任期並不滿意,但由於極右政黨意外進入第二輪,所有的政治力量只好把票投給席哈克,從而令其高票當選。2004年小布希能連任則和當時反恐戰爭沒有結束有關,選民普遍認為戰爭時期還是不換帥的好。關鍵的是,在西方即使治理的好,也未必能勝選。柯林頓8年治理的非常出色,不僅經濟持續增長、失業率下降,甚至都出現罕見的財政盈餘。結果2000年同黨的戈爾仍然敗選。實際上,執政好壞和選舉時體現的問責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少,對政治人物的約束作用也越來越小。

既然執政好壞只是條件之一,而且還不一定是決定性的條件,政治人物自然不會把精力都放到治理國家上。所以這種通過選舉進行的問責,問的究竟是什麼還未可知。

這次韓國瑜被罷免,或許又有人認為至少在臺灣還是有和大陸類似的問責。但第一,這是唯一一例,非常特殊,不具備普遍性,當然也不可複製。所以也不會有問責的效果。第二,罷免的理由是韓國瑜「落跑」,是違背自己的承諾,但並非其執政表現,更多的是道德層面。第三這種罷免就算是問責,但成本和代價非常高。2020年1月,高雄選民剛投過票,為了罷免韓國瑜,又不得不投票。被罷免後,三個月又要投票。一年三次總動員。投票雖然只有一天,但動員則持續數月,甚至一年。如果從2018年九合一算起,等於這三年高雄市民除了投票就是投票。這樣的問責成本,實在是一個社會所無法承受的。大陸這次疫情問責如此之多的官員,如果採取臺灣模式,整個社會將無法治理。

就在本文即將結束之際,傳來一個令人震驚的噩耗:一向挺韓國瑜的高雄市議長許崐源跳樓自殺!按說政治人物見慣了選舉勝負,不應為了一場選舉連命都不要。許崐源此舉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對臺灣政治的失望和絕望。確實,一個執政如此低能的民進黨,居然憑藉操弄「反中」和「主權」欺騙民眾就能贏得選舉。

許崐源資料圖 圖自臺媒

說民進黨操弄並不是扣帽子。當美國黑人慘死於美國警察的虐殺而引發席捲全美的抗議示威,民進黨上下全都視而不見,各緘其口。蔡英文面對記者的一再追問避不回答。這和對待香港安全兩樣。現在民進黨又藉助民主,組建「罷韓國家隊」,把韓國瑜拉下馬。

我以前很早說過一個結論:如果沒有共識,民主就成為鬥爭的手段。罷免韓國瑜不過就是以民主的外衣行鬥爭之實。韓國瑜「這個百年一遇的政治奇才」不過是臺灣民主政治的犧牲品。許議長看透這些之後,應該是以死來尋求解脫。這實是臺灣的民主殺人。

許議長的自殺,未必能喚醒臺灣的民眾,臺灣仍然在西方民主的陷阱中廝殺或掙扎。在我看來,臺灣的出路還是在統一。2019年福建省的GDP超過臺灣,後者的經濟實力日益下降。這其中很大的原因和臺灣的制度有關,和兩岸關係惡化有關。統一則是解決這一切的關鍵。

相關焦點

  • 臺灣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投票結果已出,罷免案獲得通過
    臺灣省高雄市市長韓國瑜罷免案6月6日正式投票,臺灣地區選務機構公布數據顯示,同意票數超過了57萬4千餘票,罷免案獲得通過。根據臺媒報導,罷韓案要達成罷免目的,須達成兩個條件,其一是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其二是同意票高於選舉人總數25%。
  • 韓國瑜高雄市長罷免案獲得通過,然後呢?
    原標題:[海外網深一度]韓國瑜被罷免,然後呢?臺灣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投票6月6日落幕,結果確定韓國瑜被罷免成功,將於臺「中選會」6月12日正式公告後解職。晚間8時許,韓國瑜於個人臉書(facebook)發表1500餘字的長文,質疑「誰會是贏家?」並稱「真正的勝負輸贏在選舉落幕之後才真正開始」。
  • 韓國瑜罷免案通過,民進黨打開惡鬥「潘多拉盒子」
    【文/海峽軍情 葉小川】前段時間,在臺灣舉行了一場是否罷免韓國瑜的投票,最後結果也是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同意票竟然超過了89萬,這就意味著韓國瑜會成為臺灣歷史上第一位被直接罷免的市長,這對於時至63歲的韓國瑜來說絕對是一個壞消息。
  • 海峽兩岸丨韓國瑜罷免案通過,民進黨打開惡鬥「潘多拉盒子」
    【文/海峽軍情 葉小川】前段時間,在臺灣舉行了一場是否罷免韓國瑜的投票,最後結果也是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同意票竟然超過了89萬,這就意味著韓國瑜會成為臺灣歷史上第一位被直接罷免的市長,這對於時至63歲的韓國瑜來說絕對是一個壞消息。
  • 韓國瑜「罷免案」通過 江啟臣發聲:將儘快尋覓補選人才 贏回信任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6月6日電高雄市長韓國瑜的「罷免案」投票今日舉行。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開票結果為同意票93萬9090票、不同意票2萬5051票,1823個投開票所投票率42.14%,同意票超過罷免門檻的57萬4996票,韓國瑜確定被罷免。韓國瑜罷免案通過後,人在高雄的國民黨主席江啟臣隨即也發表聲明,他表示,近日將儘快與韓國瑜、黨內幹部磋商,尋覓補選人才,贏回更多高雄市的信任。
  • 江啟臣接下來會怎樣幫助韓國瑜抗衡罷免案?
    韓國瑜會後士氣大振,足見江啟臣到訪已為他打上一劑強心針,與綠營罷免案的抗衡,將不再孤軍奮戰。&nbsp&nbsp&nbsp&nbsp事實上,力挺韓國瑜對抗綠營罷免案,對江啟臣而言,可說是當前最重要的政治課題。
  • 雪上加霜:韓國瑜被罷免,高雄「議長」跳樓身亡
    沒有懸念,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通過,接近94萬人投下同意罷免票。韓國瑜成為臺灣政治史上,第一個被罷免的直轄市長。支持罷免的,比他兩年前當選的89萬票還要高,徹底刷新了臺灣的選舉罷免史。更令人震驚的是,高雄市議會國民黨籍「議長」許昆源,在罷免案通過後的當晚,從住家跳樓身亡。許被認為是力挺韓國瑜的議員。他的跳樓,被認為是殉黨。
  • 深度解析/韓國瑜為何被罷免?
    「罷韓案」通過,韓國瑜也成為島內第一位被罷免的縣市長。根據臺灣地區相關規定,韓國瑜最晚於6月12日解除市長職務,且未來4年不得再參選高雄市長;由於韓國瑜所遺任期超過2年,最晚要在9月12日前補選。「罷韓」同意票逾93萬票 超韓國瑜當選的89萬票由親綠民間團體發起的「罷韓案」,歷經近一年的提議、連署、成案三階段,於昨日進行投票。
  • 罷韓案通過 韓國瑜成臺灣史上第一位被罷免的縣市長
    原標題:「罷韓」案通過 韓國瑜成為臺灣歷史上第一位被罷免的縣市長中國國民黨高雄市長韓國瑜的罷免案投票今(6)日正式登場,投票於上午8時開始到下午4時結束,隨即進行開票作業,最終以超過57萬4496票通過罷免案。
  • 韓國瑜真的會被罷免嗎?
    是競選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失利的高雄市長韓國瑜。2019年韓國瑜就任高雄市長不到兩個月,綠營就醞釀「罷韓」運動。上周,「罷韓」團體宣布,從今年1月29日開始的「罷韓」第二階段聯署已經突破規定門檻。眼看「罷免案」勢頭正夯,綠營真是要對韓國瑜窮追猛打、趕盡殺絕嗎?
  • 韓國瑜罷免案答辯書 引心經表心境:心無罣礙
    高雄市長韓國瑜。(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高雄市長韓國瑜面臨被罷免危機,依「法」提出的答辯書,全文細數過去1年4個月市政建設,對罷免團體一再攻擊的「落跑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卻沒多加辯解,概括承受,顯然相信市民看到各項政績,能有理性決斷;今天答辯書出爐,韓國瑜以心經表明心境。
  • 罷免韓國瑜?民進黨幕後操控大戲開啟
    面對罷免潮,韓國瑜打出哀兵姿態,韓和國民黨都同意繼續保持低調,更呼籲支持者不要出來投票3. 韓國瑜在防疫上是真正的超前部署。但民進黨一切以罷韓為前提,韓的防疫作為也都被抹滅4. 高雄市長補選更是國民黨、民進黨頭痛的問題。國民黨找不到人選;民進黨卻是磨刀霍霍者眾,派系內鬥一觸即發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投票,進入倒數計時。
  • 直說快評丨劉和平:韓國瑜被罷免 國民黨面臨更惡劣環境
    直新聞:劉先生,對於高雄市長韓國瑜被市民投票罷免一事,你做何解讀?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知道,很多人都認為,這次韓國瑜被罷免,主要是因為他太貪心得隴望蜀的結果,他不應該在高雄市市長的位置還沒有坐熱的情況下,就去參加去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我認為,韓國瑜個人的因素確實是重要原因,但並不是唯一原因。
  • 國民黨主席將前往高雄 共同承擔韓國瑜罷免案結果
    (原標題:臺媒:國民黨主席將率團前往高雄,與韓國瑜共同承擔罷免案結果)
  • 直說丨韓國瑜成為島內首位被罷免市長 民進黨打開惡鬥潘多拉盒子
    雖然這不是韓國瑜第一次被罷免,1994年,韓國瑜任臺北縣民意代表,因為贊成核四興建,與洪秀柱、林志嘉、詹裕仁三人一起被罷免,雖然最終未達人數,但韓在四人中也是得票數最高的一位。而這次市長罷免成功,未必就此終結韓國瑜未來的政治生涯,但肯定是對他個人從政生涯的最大一次羞辱。
  • 韓國瑜罷免案避無可避?網友指點:只剩這招能贏了!
    高雄市長韓國瑜的罷免投票時間昨天出爐,投票日被設在6月6日,距離正式投票剩下近50天,時間一步一步地逼近也讓韓國瑜的壓力越來越大,在聲請罷免無效失敗後,韓國瑜該如何反轉頹勢、阻止罷免?對此,資深挺韓網友seabox表示,韓國瑜如今要躲過罷免僅剩一招,那便是正面面對那些挑戰他的議員——在罷韓活動中聲量最高的陳致中、黃捷,坦蕩蕩的迎擊,而這最好的戰場,就是高雄市議會!
  • 臺媒民調:超五成高雄民眾支持罷免韓國瑜
    雖然高雄市長韓國瑜敗選後,立即返回高雄上班,但綠營發起的罷免韓國瑜行動仍在繼續,最快在5月就會進行罷免投票。臺灣TVBS電視臺的最新民調顯示,超過5成高雄民眾支持罷免。韓國瑜敗選後回歸高雄市政,為請假三個月參選向高雄市民道歉,並對是否競選國民黨主席的問題完全迴避,想要重新建立高雄市民對他的信任。
  • 「罷韓案」通過後,韓國瑜發1500字長文質疑:誰會是贏家?
    編輯:翰林之前關於臺灣地區高雄市長的罷免一案中,也是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關於他是否會被罷免,也是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而在之前,也就是6月6日的時候,罷免一案正式的落幕,也確認了韓國瑜最終被罷免,之後,將會在6月12
  • 韓國瑜聲請停止罷免 法院裁定駁回!6月6日投票.
    高雄市長韓國瑜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第二階段連署過關,可望在6月進行投票,韓陣營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聲請停止執行罷免案投票。結果出爐,法院裁定駁回。中央選舉委員會今天舉行委員會議,審查通過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於當日宣告該罷免案成立,將函請被罷免人於文到10日內向該會提出答辯書,同時決議該罷免案於2020年6月6日(星期六) 舉行投票。
  • 贏如猛虎添翅 輸則海闊天空——高雄市長韓國瑜會被罷免嗎?
    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投票將在6月6日進行,按照當局規定,投票結果只要同意票超過不同意票,且同意票超過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1/4,約58萬票左右,罷免即通過。顯然,韓國瑜兇多吉少,高雄市民將會如何處置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