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最大核潛艇體積是俄亥俄級兩倍,為何俄羅斯捨棄五艘僅留一艘

2021-01-19 騰訊網

1990年3月,根據美國著名作家湯姆·克蘭西小說改編的影片《獵殺紅色十月號》在美國上映,它講述了潛艇艦長雷米斯(由肖恩康納利扮演)率領蘇聯潛艇紅色十月號衝破重重阻力,成功投奔美國的故事。影片憑藉演員精彩的表演,緊張刺激的劇情,成為了影迷心中的一代經典。這部影片中的蘇聯潛艇正是大名鼎鼎的「颱風」級戰略飛彈核潛艇,一個令西方感到恐懼的名字。

「颱風」級核潛艇是蘇聯第三代彈道飛彈核潛艇,也是世界海軍史上噸位和體積最大的潛艇。「颱風」級研製於20世紀70年代,此時正值冷戰的高峰期,同時也是蘇聯的鼎盛時期。此時,美蘇雙方在戰略飛彈核潛艇上的競爭尤為激烈,1968年美國決定建造可以攜帶三叉戟飛彈的「俄亥俄級」戰略飛彈核潛艇,蘇聯得知此事後也坐不住了,於是立刻開始著手研究對等的戰略飛彈核潛艇,這就是後來的「颱風」級。

颱風級核潛艇水下最大排水量高達46000噸,長度172.8米,寬為22.3米,吃水也達到了12米。因為採用了核動力,其水下航速可達27節,最大下潛深度可以達到550米,設計自持力為90天。「颱風」級使用了獨特的品字形雙殼體設計,它有兩個平行的耐壓艇體,飛彈發射筒放置於兩個耐壓艇體之間,而沒有將它放置在耐壓艇體內。發射筒架在兩個艇體之間,而設計人員將中間部分設計成了一個耐壓中央艙段。在這個艙段內部安裝有指揮室、聲吶系統、雷達和潛望鏡等電子設備,這樣它搖身一變就成為了指揮臺。「颱風」級的耐壓艇體和魚雷艙使用鈦合金製造,其餘部分則使用普通強鋼製成。為減小噪音,蘇聯人在殼體外表面鋪設了消聲瓦,但是它的靜音性還是要略差於對手俄亥俄級。颱風級體型巨大,吃水很深,所以其內部還有特設壓載水艙。在潛艇航行過程中,它會裝滿水,返回基地前,會將水放掉,以增加浮力,減輕吃水保證潛艇能順利進入基地。由於颱風級體積大,其艙室數量有很多,空間也很大,可容納官兵170多人,而且颱風級還配備了空調、電視和錄像機,甚至其內部還設有桑拿房和遊泳池等設施。

颱風級最致命的武器要數它攜帶的20枚P-39潛射飛彈了,這是蘇聯研製的一款三級固體燃料彈道飛彈,長16米,直徑2.4米,重90噸,採用慣性制導,可以攜帶10-20萬當量的核彈頭,射程可達8300公裡,誤差只有500米。P-39威力巨大,精度又高,具備極強的打擊能力和威懾能力。颱風級還裝備了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攜帶22枚魚雷,同時它還具備一定的防空能力,艇上裝有8個「針」式防空飛彈發射筒,可攜帶48枚防空飛彈。

按照蘇聯海軍的預想,颱風級是一款具備二次核反擊能力的核潛艇,它可以從北冰洋海域發射彈道飛彈,打擊美國本土戰略目標。可以說,颱風級基本滿足了這個要求,它攜帶的20枚P-39飛彈足以覆蓋美國全境。不過就單艇性能來說,颱風級與俄亥俄級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它與俄亥俄級都具備全天候發射飛彈的能力,而且颱風級還有同時發射兩枚飛彈的本事,但是它的噸位和寬度卻要比俄亥俄級多出一倍有餘。而且,俄亥俄級的載彈量還要多於颱風級,俄亥俄級的早期型可攜帶24枚三叉戟-I型飛彈,後期型可攜帶24枚威力更大的三叉戟-Ⅱ型飛彈。與之相比,颱風級的20枚P-39則要遜色一些,而且它的性能也不如三叉戟。

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建造的6艘颱風級潛艇。不過此時國際局勢和俄羅斯國情都已經發生了巨變。加之P-39飛彈狀態堪憂,俄羅斯被迫將其退役,颱風級沒有了配套飛彈,也只能當作常規武器使用。另一方面,颱風級的使用維護成本極高,這對兜比臉乾淨的俄羅斯來說,實在是吞金巨獸。況且,颱風級身軀碩大,在現代反潛技術面前已經很難有大的作為。綜合這種種原因,俄羅斯最終決定放棄颱風級核潛艇,僅保留一艘作為武器實驗潛艇,於是這股」深海颱風」也就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俄羅斯放棄颱風級也是基於作戰環境和現實條件變化做出的選擇。颱風級的誕生主要是為了同美國進行軍備競賽,但是這種不計代價的投入方式並不適合俄羅斯。目前俄羅斯更需要保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不受侵犯,所以俄羅斯人將精力放到了「北風之神」級飛彈核潛艇的身上。與「颱風」級相比,「北風之神」級將保持戰略威懾力,提升打擊能力和打擊質量作為首要目標,雖然其載彈量僅有16枚,但是它攜帶的布拉瓦飛彈性能更為出色,而且還採用了全新的電子系統和隱身設計,靜音性也有了顯著性提高。颱風級已經失去了服役的意義,退役就成了唯一的歸宿。新人換舊人,「北風」送「颱風」,這是俄羅斯最現實,也是最好的選擇。

相關焦點

  • 俄羅斯新核潛艇正式服役,1艘抵2艘俄亥俄級,讓美國海軍如臨大敵
    弗拉基米爾大公號上月中旬在巴倫支海試航期間,美軍三艘阿利伯克號飛彈驅逐艦和一艘英國飛彈護衛艦也首次進入該區域,以自由巡航為名字,對該核潛艇進行近距離偵查。而為了保證弗拉基米爾大公號可以順利完成試航任務,俄羅斯艦隊派出烏斯季諾夫元帥號飛彈巡洋艦和多艘無畏級大型反潛艦出海,對美英艦隊進行驅趕,頓時巴倫支海上氣氛緊張無比。
  • 俄羅斯最大的颱風級戰略核潛艇有多厲害?一艘可以摧毀一個國家
    現在世界上在役最大的核潛艇,是俄羅斯(前蘇聯)發展的941型核潛艇,即我們所熟知的颱風級核潛艇。這種核潛艇的水面排水量為2.32萬噸,幾乎相當於現役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的排水量,而水下排水量則高達4.6萬噸,為全球之最。核動力攻擊潛艇是建立強大海軍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裝備,最早誕生於美國。前蘇聯海軍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就開始大力發展核動力潛艇,至今已發展了四代。改進型「颱風」級潛艇屬於第四代。
  • 史上最大核潛艇,發射的飛彈重90噸,一枚飛彈就有五層樓高!
    【瘋狂機械控第503期】現在世界上在役最大的核潛艇,是俄羅斯(前蘇聯)設計的941型核潛艇,即我們所熟知的颱風級核潛艇。這種核潛艇的水面排水量為2.32萬噸,幾乎相當於現役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的排水量,而水下排水量則高達4.8萬噸,為全球之最。
  • 揭秘世界各國的第一艘核潛艇
    除中國外,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印度是另外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鸚鵡螺」號  1952年6月14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在美國格羅頓舉行鋪設龍骨的儀式。1954年1月21日,人類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下水。經過努力,「鸚鵡螺」號在這年底全部竣工。
  • 什麼叫做戰略核潛艇?什麼叫做戰術核潛艇?它們什麼區別?
    例如,該級艇放棄了核動力裝置最大的噪聲源--主循環泵,而採用了具有自然循環冷卻能力的S6G反應堆,對減速齒輪箱和輔機也運用了減震/隔震技術。該級首艇「洛杉磯」號1972年2月開工,1976年11月建成服役;直到1996年3月,該級最後一艘「夏延」號才服役,建造時間長達20餘年,共建造62艘,是世界上建造數量最大的一級核潛艇。
  • 中美俄核潛艇數量對比:美國71艘,俄羅斯37艘,中國有多少呢?
    在冷戰時期,美國為了和蘇聯進行軍備競賽,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研製殺傷力巨大的核潛艇。美國的海狼級核潛艇以及俄亥俄級核潛艇都是世界範圍內的頂尖水平,尤其是俄亥俄級核潛艇,能夠瞬間毀滅一個大型城市,是美國馳騁世界海面的有效助力。
  • 世界最大的核潛艇,排水4.6萬噸,能載200枚核彈頭,現役僅1艘
    一般而言,軍用潛艇是潛艇家族中最常見也是最先進的,而作為能夠進行核打擊的核潛艇更是舉世矚目,一旦哪國的核潛艇公開亮相,便能引起各國緊密關注,讓無數的軍迷興奮的討論許久。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是哪一艘,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艘核潛艇能搭載200枚核彈頭,排水量大到甚至能超越一般的小型航母,而且全球現役僅有一艘。
  • 美俄亥俄級核潛艇,滿載大批戰斧飛彈,進入波斯灣,要動手?
    圖為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因為美國刺殺了伊朗著名核武專家,這段時間美伊兩國的關係再度惡化,為了威懾伊朗,在最近這個關鍵時刻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不顧警告,滿載大批戰斧飛彈高速殺至波斯灣內,狂妄地對伊朗展現實力,難道美軍要動手了?
  • 7艘核潛艇殞命北冰洋,無一人倖存,核潛艇救援有多難
    全球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美國核潛艇的服役當時在世界軍事史上可以說是開天闢地的存在,此前雖然潛艇在戰爭中也大量的使用,其隱蔽性,突擊性作戰能力很強,在戰爭中也能發揮巨大的作用,比如當時德國潛艇的狼群戰術就對當時英國在大西洋上的軍艦和運輸船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 蘇聯有9艘航母,俄羅斯拿一艘,賣給印度一艘,其餘的都去哪了?
    導語:蘇聯有9艘航母,俄羅斯拿一艘,賣給印度一艘,其餘的都去哪了?「莫斯科級」直升機航空母艦:2艘嚴格來講這兩艘直升機航母是蘇聯從巡洋艦上改裝而來,加之已經服役了幾十年,早已不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在蘇聯解體後這兩艘停泊在列寧格勒的航母被俄羅斯獲得,但因為俄羅斯當時已經沒有精力和經費來顧及龐大的艦隊,因此在1994年就被拆解。
  • 美國核潛艇技術仍全球領先,下一代「哥倫比亞級」又呼之欲出!
    核潛艇按照功能分類一般劃分為戰略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蘇聯時期還開創過「巡航飛彈核潛艇」,不過也可以劃到攻擊型核潛艇一類),擁有完善核潛艇技術的國家只有5個,也就是聯合國的5個常任理事國(印度國產核潛艇「殲敵者號」問題不斷、還未形成戰鬥力)。
  • 也就核潛艇還能拿得出手?俄軍將獲得32艘戰艦,大都是「小不點」
    該型潛艇水下排水量達2.4萬噸,超過了美國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並且其由於搭載了新一代核反應堆,使得其航速也大為提升。不過,955A潛艇的載彈能力卻不如俄亥俄級,其可搭載16枚"布拉瓦"型洲際飛彈,而後者可搭載24枚三叉戟2型飛彈,且在射程方面,"布拉瓦"的射程約為8300公裡,而三叉戟2的射程超過12000公裡。
  • 美國戰略核潛艇與低當量核彈頭
    一艘潛艇就可以毀掉一個中等國家,恐怖殺傷讓所有人心驚肉跳。冷戰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各個領域展開激烈對抗,彈道飛彈核潛艇也是其中重點之一。一、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1976年,美國開始研製第四代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替代逐漸老化的第三代拉斐特級戰略核潛艇。
  • 俄羅斯同一天開建2艘準航母、2艘核潛艇、2艘護衛艦
    巔峰時期的蘇聯紅海軍是能夠在四大洋上同時對抗美國的強大武裝力量,上世紀80年代初的時候其艦隊規模達到了巔峰,光是各種核潛艇就有超過200艘,這一數字是前無古人,可能也後無來者的存在。除此之外蘇聯紅海軍的水面艦艇部隊也是相當的龐大,其代表艦艇有"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光榮"級巡洋艦以及"現代""無畏"等驅逐艦,這些搭載了大量反艦飛彈的潛艇和水面艦艇在幾十年之內都是美國海軍的心頭夢魘,它們一方面象徵著當年蘇聯紅海軍"遠洋進攻"的雄心,也代表了蘇聯船舶工業強悍的實力。
  • 美核戰略中堅力量,一艘能攜帶288枚核彈頭,足以毀滅整個國家
    不過美軍並沒有因此減少軍事行動,反而還將暗藏在大洋深處的俄亥俄級潛艇亮相了出來,直接公然在菲律賓海域出動3艘核潛艇舉行了軍事演習。美軍如此舉動,無疑再次將注意力轉向了亞太地區。俄亥俄級潛艇是美國「三位一體」戰略核兵力的中堅力量,可攜帶24枚三叉戟飛彈,而1枚三叉戟飛彈最多可攜帶12枚核彈頭,這就意味著一艘俄亥俄級潛艇可攜帶288枚核彈,加上「三叉戟」飛彈的射程極遠,即使該潛艇只是部署在美國,對敵人目標依然具有極大的威脅性,足以毀滅一個國際。
  • 俄羅斯第四艘「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下水
    「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弗拉基米爾大公」號17日在北德文斯克市下水。   圖為另一艘俄羅斯「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號資料圖。(新華/俄新)「弗拉基米爾大公」號是首艘升級版的「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於2012年開始建造。俄海軍計劃在2020年前建造8艘「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目前已有3艘該級核潛艇交付俄海軍。按照計劃,未來10年內「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將成為俄海上戰略核威懾的中堅力量。
  • 俄羅斯一天開工6艘王牌戰艦,航母核潛艇神盾艦應有盡有
    據俄羅斯武裝力量紅星電視臺報導,在7月23日,俄羅斯仿佛挖到了「金礦」,首次同時開工6艘王牌戰艦,包括鋪設龍骨的兩艘準航母——23900型兩棲攻擊艦,在同一天還有兩艘全新的885M型「白蠟樹-M」攻擊型核潛艇,以及兩艘22350型飛彈護衛艦開工建造。這在俄羅斯海軍歷史上尚屬首次。2020年7月,可以被視為俄羅斯新遠洋艦隊開端,俄海軍的未來有無限可能!接下來我們來說一下新加入的三種新艦艇和潛艇。
  • 中國核潛艇上有個大鼓包,美國潛艇卻沒有,難道是落後的標誌?
    冷戰時期,美國大肆鼓吹航母無用論,宣揚核潛艇的巨大威力,蘇聯信以為真,開始大力發展核潛艇,時至今日,核潛艇已經發展成為三位一體核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不輕易示人。但我國094型戰略核潛艇現世之後就一直被人們議論紛紛,談論的話題圍繞高高隆起的後背,被認為是落後的標誌,事實真的如此嗎?這個龜背設計又有何作用?為何美國核潛艇沒有?為何美國核潛艇沒有龜背?
  • 美軍新維吉尼亞級核潛艇被命名「蒙大拿」,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據「海軍情報」網報導,美國海軍正式將第21艘「維吉尼亞」級潛艇命名為「蒙大拿」號。用一艘功率戰艦的名字命名為新式潛艇,足以看出美國海軍對「維吉尼亞」級潛艇的重視程度。美國海軍史上第一艘「蒙大拿」號戰艦服役於1908年,主要承擔護航和兵力運輸任務,參加過一戰的「蒙大拿」號在1921年退役。彼時的世界頭號海軍強國還是英國,因此「蒙大拿」號也沒有太多亮點之處。
  • 中美海軍最大的差距是啥?除了航母和核潛艇之外,就是補給艦了
    比如在航母方面,美國海軍已經服役的10艘「尼米茲」級和1艘「福特」級,都是10萬噸的核動力超級航母,而我們只有2艘五六萬噸的的常規動力滑躍航母,加起來都不一定打得贏一艘「尼米茲」級。遼寧艦和山東艦加起來,都不一定打得贏一艘尼米茲在核潛艇方面,我們與美國海軍的差距更大,它僅「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就有62艘,還有3艘「海狼」級、18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而我們的091、092、093、094服役數量均只有個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