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嶄露頭角】
14歲的費德勒開始參加一些比賽,他從橘子碗14歲以下組錦標賽開始打起,在資格賽裡一盤沒丟,贏下了三場資格賽,瑞士人的網球天賦慢慢凸顯。
後來的兩年裡,費德勒又陸續參加了一些比賽,成績有好有壞。16歲時,為了專心於網球事業,小費德勒選擇了離開學校。
網球運動員一年的賽事地點分散,舟馬勞頓,而且參加公開賽、巡迴賽的球員都不代表國家出戰,所以僱團隊的費用和旅途及訓練的開銷都是球員自負。
上一篇文章提過,小費德勒的父親是製藥公司的經理,收入中規中矩,終是能負擔得起這些支出,也難免有些勉強。
為了支持兒子的事業,費德勒的母親加大了工作強度,瑞士網球協會也為他們提供了經濟上的援助,加上費德勒本來就不錯的賽場成績,他也不必為了錢而發愁。
【菜鳥賽季】
1998年,費德勒高歌猛進,拿下了溫布爾登青少年賽的單雙打冠軍,最終登頂單打青少年世界第一,同年7月,他正式轉為職業球員,就此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
在這裡講一段關於小費德勒脾氣的事情:瑞內-施道弗在《追尋完美-費德勒的故事》一書中寫道費德勒父親對兒子的評價:
總的來說,他是個友善的傢伙,但當他不喜歡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變得特別好鬥,失敗對他來說就是一場災難,即使是一局棋盤遊戲。
也正是帶著童年的偏激秉性,費德勒開始了滿世界比賽的生活,功夫不負有心人,費德勒在新秀賽季的戰績斐然,世界排名從第302位飆升到第64位,同時還獲得了二十多萬的獎金。
同青少年時期的無敵相比,費德勒在轉為職業後吃到了不少敗仗,卻也在慢慢磨礪他的心智。2000年,費德勒宣布與瑞士網球協會分道揚鑣,並發了一份簡潔明了卻行文笨拙的通稿。
【擊敗童年偶像】
費德勒在許多採訪中都曾表示,他兒時的網球偶像是貝克爾、埃德伯格還有桑普拉斯,在青少年時期,人們就覺得他的球風很像桑普拉斯,並且還有著一手不錯的發球。
在2001年溫網男單的第4輪裡,費德勒和桑普拉斯相遇,可能那時的人們也沒想到,這是兩代「草地之王」的一次對決。
彼時的費德勒還沒有進化出現代網球的擊球姿勢,所以古典的球風盡顯。後來費德勒回憶起這場比賽時說:
在賽點的那一分,桑普拉斯沒能接起我的正手抽球,那時候我的膝蓋激動得發抖,也為他感到遺憾。
【首奪溫網冠軍】
偉大的球員總會有偉大的起點,費德勒的起點,就在溫布爾登,就在他最愛的草地球場。
2003年,不滿22歲的費德勒擊敗了菲利普西斯奪得溫網冠軍。這次的比賽歷程其實很艱難,費德勒在第四輪遭遇了很嚴重的背部傷勢,但他沒有選擇退賽,這可能也是他在後來的生涯始終不退賽的原因。
後來在採訪時,費德勒被問道:最讓你記憶猶新的勝利是哪一場?他指著冠軍牌上的2003說道,這一年,這是我第一次贏得大滿貫冠軍。
【未完待續】
第一個大滿貫冠軍,這不是費德勒輝煌生涯的終點,恰恰是他傳奇故事的起點,那個從巴塞爾走出的孩子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巔,這種感覺多麼美妙,或許只有老牛和他的球迷才能體會吧。
對於費德勒,你有哪些記憶呢?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故事。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希望各位友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