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個自媒體上,說到收入都是年入百萬、月薪5萬之類的,回頭再看看自己手機上剛剛收到的工資入帳信息,頓時湧上一股涼絲絲的挫敗感。傳說中別人的工資真的都有那麼高嗎?筆者和身邊的人進行了探討,在這裡想說一說中年人真實的收入情況。
我所說的這個群體,都是40歲左右的中年人。一個是我的大學同學圈子,20年前,能考上985高校的還是屬於不錯的吧;另一個是我的高中同學圈子,高中時我們班是當地的保送生班,同學全部都是通過專門的選拔考試進入班級,高中畢業時全班所有同學都考上了大學,當然有上北大名校的,也有稍差一點上專科的。這兩個圈子的同學,在大學或研究生畢業後,有些考了公務員,有些進了國企、銀行,有些出國留學後就留在了國外,也有些在國外定居了較長時間後又回到國內大學任教,也有少量的同學自己創業了。
一、 公務員和事業編
同學裡當公務員或事業編的有好幾個,現在基本上是單位的中層:省級機關的正處或副處,市級機關的科長。他們的收入,正處每個月加上車貼實際拿到手能有6000塊左右,加上年終獎、其他考核獎、節日工會福利、住房公積金,一年差不多有18萬左右。副處每個月到手5300左右,加上所有獎金和住房公積金,差不多有15萬的樣子。正科年收入實際到手10~12萬之間。這裡所說的收入都是包含所有獎金和住房公積金的,並沒有其他大家所說的隱性福利了。
他們大多生活很節約,有外地同學過去出差聚聚時,基本上都是選擇火鍋或人均消費100元以下的普通餐廳,沒吃完的菜還會打包帶走,就屬於非常普通的工薪階層消費觀。
二、 國企、銀行
說實話,國企和銀行的同學,收入比公務員要好一些。有個同學是某銀行省分行的人資部老總,年收入在40萬左右。另外一個同學在一個省級重點國有企業當副總,年收入30多萬。兩人都是在西部省會城市,這個收入在當地屬於比較高的。當然,他們倆也屬於人群中的佼佼者,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到那個高度。
三、 高校
在高校工作的同學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畢業後直接進的高校,大學同學有3個畢業時一起進了河南的一所高校,現在都是副教授,年收入15萬左右。
另一種是在國外有了一些建樹,被國內高校作為人才引進來的。有兩個高中同學都是屬於這種情況,一個在北京一所著名高校,另一個在江蘇。這種待遇就比較好,引進時有一筆可觀的安家費,有個同學是100萬,另一個是60萬,還安排家屬工作。但這種精英畢竟是少數,我那麼多同學也就只有這兩個。
四、 創業
除開依靠家族企業的不算,自己創業的同學有兩個,一個是從Goole出來的,回國做網際網路行業。另一個是純自己創業,手機配件、電子元件,什麼賺錢做什麼,最近好像在做口罩。有了多年的積累,現在兩人做得都不錯,年入百萬應該說的就是他們這些人。不過他們都非常忙,早上起床常能看到他們半夜發的朋友圈,人看上去也比實際年齡要大得多。
五、 寫在最後
上面說的幾種情況,除了極少數的特別優異者,其實大多數人收入都在一二十萬。這是我身邊人的真實情況。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中位數為26523元。按照收入來源,人均工資性收入為17186元。當然,這個人口數裡包括老人、孩子和不上班的主婦和失業人員。扣除這些因素,只算那些正常上班掙錢的人,最多也不過六七萬吧。
這也就是說,如果你年收入超過7萬、月薪超過六千,其實就已經超過大多數人了。從一個標準的城市三口之家來說,家庭年收入能達到20萬以上,就打敗了大多數的家庭。
寫這篇文章,是想告訴大家,看到那些動不動就年入百萬的,不要太當回事,踏踏實實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你的年收入多少?在哪個城市?歡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