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家暴的丈夫,婚姻能持續下去嗎?告訴你關於家暴的一切

2020-12-16 大象生

婚姻中遭遇家庭暴力在婚姻問題中佔了很大的比例,雖然我們一直提倡「對家暴零容忍」,但依然有大量的女性陷入家暴的惡性循環中無法擺脫。對於有家暴行為的男人,婚姻是否能持續下去,就看當事人如何來面對家暴這件事,以及是否能夠在以後的日子裡解決家暴問題。

今天我們就針對家暴這個問題展開討論,讓家庭中減少暴力的發生,讓處於家暴中的受害者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

為什麼會產生家庭暴力

人的暴力傾向有其進化方面的原因。從史前的遊牧狩獵時代,到近千年的成熟社會階段,暴力都是人類解決問題的方式之一,這就讓暴力在幾百萬年的進化中遺留在了人的基因當中。一般來說,當處於某種境況的時候,就會激發起人實施暴力行為的傾向。

一、常見的家庭暴力有哪些?

在現代社會下,暴力被限制在一定的規則中才能實施,比如體育比賽等;或者是在法律賦予的權力下,警察對罪犯實施暴力。不幸的是,在我們日常的婚姻生活中也出現了家庭暴力的現象。

這裡的家庭暴力指的是,夫妻之間的一方或者雙方,通過肢體動作對對方的身體實施傷害的行為。包括推搡、抓撓、打耳光、用拳頭擊打,甚至使用器具(刀槍等)進行嚴重傷害等等。一般來說,這些家暴的方式存在程度的高低之分,見下圖《家庭衝突暴力評定量表》。

無論是哪種程度的家庭暴力,都給家庭成員造成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傷害。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2018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有22.9%的女性和19.9%的男性曾遭受家暴。其中不乏非常惡劣的行為,包括傷害的嚴重性和施暴的長期性。家庭暴力已經成為影響多數家庭的社會問題。

二、家庭暴力的分類

01.情境性伴侶暴力

在家庭暴力中,最常見的就是「情境性伴侶暴力」,也就是說家庭成員(往往是夫妻)之間通過衝突的升級到達失控的程度,然後突然爆發出來。情境性伴侶暴力往往是伴侶雙方都變得異常憤怒,陷入一種特定的爭執當中,表現出衝動、失控的狀態。

情境性伴侶暴力往往是間歇性的,或者是偶爾發作。在正常情況下,伴侶之間的相處比較融洽,只是陷入特定的衝突升級時,才會突然的失去控制。另外,它還是交互式的,伴侶雙方相互刺激導致情緒激動升級,隨即做出衝動行為。

02.親密關係的「恐嚇利用

另外一種家庭暴力的方式就是「恐嚇利用」,也就是說家庭中的施暴者通過一些暴力行為來恐嚇對方,以達到控制對方的目的。常常表現為一方對另一方的強制和脅迫,對方一旦不受控制,或者進行抵抗的時候,就會對其實施暴力手段。

這種伴侶之間的「恐嚇利用」往往是單方面的,把暴力作為控制對方的手段,以達到自己的訴求。雖然真正實施暴力的時候不多,但這對受害方心理上的壓迫是持久存在的,當積攢到一定程度,容易爆發惡性事件。

三、暴力是怎麼發生的

心理學家伊萊·芬克爾和克里斯多福·埃克哈特構建了情境性伴侶暴力的發生模型,把伴侶暴力的影響因素分為三種:激發因素、促動因素和抑制因素。當我們感到憤怒時,很容易產生暴力衝動,但不一定真的實施這種衝動行為,最終的暴力發生,是在這三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實現的。

激發因素指的是使人萌發暴力衝動的的因素,引起一方或者雙方挫敗或者緊張不安,包括伴侶之間的衝突、背叛、拒絕、攻擊等等。

促動因素指的是促進產生暴力行為的因素。例如從小成長於充滿暴力的原生家庭;性格上脾氣暴躁易怒;長期接觸暴力電影或遊戲;溝通能力低下或者存在溝通障礙的伴侶關係;工作或生活上的強大壓力,以及悶熱、嘈雜的環境等等,都能成為產生暴力傾向的促動因素。

抑制因素指的是能夠抵制發生暴力行為的因素。包括社會文化中對男女平等的規範;對愛護家庭成員的責任;對建立美滿婚姻家庭的信念;時刻保持清醒理智的能力,能夠意識到暴力後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等等。

從這個模型來看,暴力產生的過程,就是激發因素、促動因素和抑制因素對抗的過程。當激發因素和促動因素足夠強烈,而抑制因素相對微弱,無法抑制衝突升級帶來的衝動,最終導致失去控制而發生危險的暴力行為。

為什麼要對家暴零容忍

女性反家暴的一句口號就是「對家暴零容忍」。什麼叫做零容忍?並不是說,一出現家暴就離婚,而是要對家暴做出足夠強的反應,並使其付出一定的代價,起到避免再次家暴的作用。不要對其家暴行為採取綏靖和姑息的態度。

家暴很容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一旦有過一次家庭暴力,並且沒有因為他的行為而付出相應的代價,那麼實施暴力,將成為他再次遇到相同家庭問題的解決方式之一。在他看來,實施暴力很容易達成目的,而不需要付出忍耐和退讓。

這跟各種成癮的原理是一樣的。當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代替了本來正常的解決方式,並且讓他感到更加簡便和有效,甚至還會產生一些欣快感,那麼這種行為將具備成癮性。家暴往往也會因為這個原因而成為一種上癮的行為,不斷的實施下去。

所以說,要「對家暴零容忍」,從第一次發生家暴行為的時候,就一定要做出足夠強的反應,讓施暴者付出相應的代價,以使其對家暴產生敬畏心。對於嚴重的傷害,要敢於向有關部門求助,甚至報警。

除此之外,如果對方不是一個患有精神疾病或者酗酒的狀況,那家庭中的第一次家暴行為,往往都不是單方面的,需要引起雙方足夠的重視,意識到家庭暴力的嚴重性,並共同反省「為什麼發生家暴」。

為什麼有的人遭受家暴後選擇隱忍?

一項跟蹤了遭受家庭暴力的婦女兩年半的研究(Campbell et al.,1994)顯示:

43%的人離開了原來的伴侶,要麼一個人過(20%),要麼建立新的沒有虐待的親密關係(23%)。23%的人繼續與她們的伴侶一起生活,但成功的結束了暴力至少已有一年以上。33%的人仍然處於虐待的親密關係之中,要麼成為受害者(25%),要麼既是受害者又是施虐者(8%)。

在這個研究樣本中,大約有三成的女性仍然無法擺脫遭受家庭暴力虐待的狀況。為什麼這些人沒有離開傷害她的人而選擇繼續隱忍呢?或許存在以下幾個原因:

01.傳統思維帶來的羞恥感

很多人的傳統思維裡認為,家庭暴力屬於家事,並信奉「家醜不可外揚」。遭受到家暴之後,不僅不會向外界求助,反而是盡力隱瞞。很多家暴行為都是被鄰居或者朋友發現並報警之後,才為人所知。正是這種思維導致施暴者有恃無恐。

02.心理上的恐懼,擔心求助後被報復

遭受家暴後,對施暴者產生心理上的恐懼,導致受害者不敢向外界求助。受害者遭受到施暴者的恐嚇之後,害怕求助不成,或者表面上解決了,等回到家中會再次遭受暴力。這就顯示家暴對受害者的心理產生了嚴重的摧殘。

03.存在僥倖心理,幻想沒有下一次

很多家暴的情況是,在衝動的狀態下實施了暴力,在施暴之後,又通過下跪、哭泣等方式乞求受害者的原諒,並保證不會有下一次。此時受害者回想起正常狀態下的恩愛,往往會心軟並僥倖的相信不會再發生。然而,下次衝突的時候,又發生施暴—乞求—原諒這個過程,周而復始不停的循環。

04.對離開後的狀況缺乏良好的預期,離開的代價過高

很多的女性在遭受家暴之後,也有反抗意識,也會意識到嚴重性,但是卻由於各種原因無法脫離這個家庭,包括經濟上沒有獨立生存能力,害怕失去孩子的撫養權等等。換句話說,受害者對反抗後的後果沒有良好的預期,儘管存在虐待,但她們並不認為「離開」對她們更有好處,甚至會帶來更糟糕的生活。

05.少數人具有受虐傾向,被施虐者所吸引

具有這種傾向的人並不想離開具有暴力虐待的家庭,她們甚至認為,男性的表現出來的佔有欲和控制欲是對自己的關心和在意,並因此而感到安心。但具有這種心理傾向的人屬於少數,大多數人對於暴力都是無法容忍的。

面對家暴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如果不幸遭遇了家暴,或者面臨家暴的恐嚇中,我們應該怎麼辦才能更好的保護好自己呢?

一、改變觀念,家暴是一種犯罪,無需隱忍

暴力在任何時候都可能成為一種犯罪,無論是否在家庭中。我們對家庭家暴的容忍和姑息,就是在助長暴力的滋生和蔓延,更是對自己的傷害。家暴不是家務事,更不是不可外揚的家醜,隱忍家暴意味著將會不斷的遭受嚴重傷害。

所以說,面對家暴時一定不要抱有僥倖心理。同時,受害者不意味著是軟弱的,更不用對施暴者產生恐懼。我們並不是孤立無援的,既可以向婦女保護部門(社區或者婦聯)尋求幫助,也可以通過報警來保護自己。

二、對家暴零容忍,提高家暴的違犯成本

一些家庭暴力中的施暴者,並非是在婚姻之初就經常對配偶施加暴力,而是在初次發生的時候,沒有付出足夠的代價或者遭受懲罰,也就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在有過一次施暴後,並沒有使其付出代價,那他下次依然會繼續實施。

所以,在家庭中一旦發生嚴重的暴力行為,千萬不要因為是初犯,就對其進行姑息和輕易的原諒。受害方有必要對此做出強烈的反應,讓施暴者付出代價,使其對實施暴力產生敬畏心,意識到一旦實施暴力行為,後果將難以承受。

三、當遭遇家暴時,多進行良性溝通,避免惡意攻擊

當對方已經實施暴力或者感到將要實施暴力的時候,及時的予以良性溝通,不要再進行惡意的語言攻擊。消極的溝通很容易成為激發因素,喋喋不休的指責和謾罵也會成為促動因素。此時應該消除激發因素和促動因素,加強他的抑制因素,不要讓暴力行為實施出來。

在實際生活中,兩口子發生爭吵很難避免,有時候爭吵幾句也有化解衝突的作用。但我們應該給情緒行為劃一道界限,可以通過抱怨來發洩情緒,但不要肆意的指責和攻擊對方。相互的攻擊和辯解,最容易使衝突升級,直至失控。

四、如果多次遭受家暴,要注意收集證據,通過法律來保護自己

如果我們一次或多次遭受家暴後,要勇敢的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此時需要我們注意保留和收集一些證據。其中包括鄰居、朋友的證言;遭受家暴後的驗傷報告;報警記錄和告誡書;施暴者的悔過書;還可以是在自己家內採取的視頻和錄音等等。

這些證據在通過法律維護權益的時候都是非常必要且有利於自己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公安機關、婦聯、街道(社區)辦、婦女維權熱線(12338)等方式,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總而言之,對於有家暴行為的男人,必須向其表達出自己的反對態度,並對其家暴行為做出強烈反應。至於婚姻能不能繼續下去,就看施暴方能否杜絕再次的家暴,也要看兩人在婚姻是否能夠和睦融洽的相處。如果家暴行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那麼離開就是唯一的選擇,同時不要忘記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end)

歡迎【關注】大象生,專註解答情感、兩性、婚姻、家庭等問題。希望您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相關焦點

  • 女子被丈夫持斧砍死,家暴持續5年,遺書:把我葬在最高的地方
    女子被丈夫持斧砍死,家暴持續5年,遺書:把我葬在最高最遠的地方在現實的生活當中,友好的事情也有壞的事情發生,如果有幸能夠遇到一個善良之人,那麼這一輩子婚姻和諧,家庭幸福可以延續下去到百年,但是如果婚姻家庭不幸福,那麼對於人生來說就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 結婚20年分分合合,火爆妻子和家暴丈夫,他們的婚姻還有救嗎?
    40歲的李玉玲和劉志斌結婚20年,有個4歲半的試管兒子,但妻子卻提出了離婚,因為李玉玲無法忍受丈夫的家暴,丈夫寧可給女網友發幾百元紅包,也不肯給兒子買10元錢的酸奶,而劉志斌則認為,自己家暴也是被妻子逼的,因為她想「母憑子貴」把大家都踩在腳底下,是她無理取鬧、神經質,那麼,這對火爆妻子和家暴丈夫的婚姻還能繼續嗎?
  • 女子初婚遭多次家暴離婚 二婚再遭新任丈夫家暴
    水母網12月10日訊(傾訴:菲兒 傾聽:YMG記者 曲彩雲 傾訴方式:電話)菲兒有非常好的氣質,在小姐妹中一直非常出眾,年少時大家都認為菲兒將來會有更好的夫婿,會有更幸福更美好的婚姻,然而事情往往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菲兒的婚姻生活,頗多坎坷。在遭遇多次家暴之後,菲兒無奈選擇了離婚,然而第二次婚姻進行到第六年的時候,菲兒再次遭遇了新任丈夫的家暴。
  • 假如你不幸遭遇家暴,你能逃離家暴嗎?
    反家暴報警,申請告誡書,行嗎?假如你很幸運地獲得法院籤發的人身安全保護令,也不能保證你從此遠離家暴!為什麼?因為,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執行是個大問題。人身安全保護令由法院執行,法院怎麼執行?能派出法官、法警保護你嗎?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執行,很大程度上依賴施暴人的自覺,若其不自覺履行,法院也沒有更好的措施保護你。
  • 張培萌家暴出軌:女孩,關於愛情與婚姻,想到這3點
    文中更是列舉了丈夫張培萌家暴、出軌的證據。張培萌隨後發聲否認。也就是說,只要你家暴、出軌,對方就可以隨時和你離婚。所以,女孩還是要明白愛情與婚姻從來都與人品有關,以下婚姻的3個真相,你需要知道。不要有任何職業歧視,只要這樣,才不會妨礙你找到幸福,也讓你能有理性的判斷。還有人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把家暴與出軌歸為性別原因,更是愚蠢與可笑。因為一棵樹死了,就要燒毀整個森林嗎?
  • 女子因家暴訴訟離婚,反遭丈夫砍殺!被婚姻困住的女人如何避險?
    在全社會的積極呼籲下,已經有越來越多正在遭受家暴的女性,敢於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勇於結束一段錯誤的婚姻,由此重啟自己的人生……這是進步。但,為什麼悲劇還是一再發生?與你每晚同眠共枕的身邊人,怎麼可以不知根知底?婚前把對方了解的透透的,婚後才有安全感、才有保障不是嗎?了解對方的為人、了解對方的家庭、了解對方的父母、了解他的生長環境、他的性格、他的朋友圈……如果婚前及時看清他偏激、狹隘、沒有責任感,還有暴力傾向,你還會一腳踏入深淵無法自拔嗎?電視劇《知否》中盛明蘭在跟祖母聊天時說:「與人相守,最終依靠的還是那最低處。」
  • 反家暴小課堂:你眼中的「家暴」就是法律定義的「家暴」嗎?
    為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進一步增強廣大婦女和家庭的反家暴意識,保護婦女兒童在婚姻家庭中的合法權益,貴州省婦聯開設了「黔妹妹」反家暴小課堂。今天,由省婦聯公職律師、《貴州省反家庭暴力條例》起草組成員王曉翠以《你眼中的「家暴」就是法律定義的「家暴」?》為題,為您理清家暴認知中的誤區。
  • 家暴、出軌、藏錢:我在婚姻裡一忍再忍,卻換來了丈夫這句話
    這麼多年來,他曾家暴過5次,每次我都忍了,我不想讓孩子在單親家庭長大。我一直覺得他會踏實下來的,我們能像現在這樣真的吃了很多苦,可是最近我覺得我是不是想錯了,他不僅對我不好,還會在外面找小三,經濟上也不會讓我知道,不知道他有多少私房錢,我懇求過他不能對我好點嗎,他說他就不要對我好。
  • 家暴的角落(下)受害者自述:家暴跳樓致截癱 第一次家暴就該離婚
    我特別希望,我的事情曝光後,讓我身邊的朋友、女孩子們,還有關注到我這個案件的人,能對家暴有清晰的認知,他打你、推你或扇巴掌,這些都是家暴。家暴要麼零次,要麼無數次,原諒不會感化對方,只會縱容他下次給你更加嚴重的傷害。我是屬於受傷比較嚴重,還有一些女孩,包括像我第一次沒有留下明顯傷痕的,該怎麼向警方求助?怎麼樣證明他對我實施了傷害?
  • 小S徐熙娣嚴肅地回復了關於丈夫對自己家暴問題!
    前幾天剛剛寫過一篇關於小S徐熙娣的文章,湊巧,今天又看到了她的嚴肅聲明,想想第一次看到小S徐熙娣主持節目,到現在,已經十幾年過去了,真是或若隔世,忽然而已。接下來,我不想討論小S徐熙娣是不是真的被丈夫家暴了,我想討論的是看似大大咧咧的小S徐徐熙娣,每次涉及她自己的家庭的時候,她都表現得十分傳統,十分隱忍。婚姻到底意味著什麼,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在一起,說是沒有衝突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兩個人社會地位相差極大,一方對另外一方有所忌憚。
  • 張培萌方回應家暴,一句「不予支持」引人深省:輕傷,不算家暴?
    事情能不能反轉,我們並不清楚。但是在這裡,我想跟大家討論這樣的一個問題:輕傷,算不算家暴?沒有刺激眼球的傷口,沒有造成骨骼上的傷害,僅僅是一些淤青,算不算家暴?,提前擺好了視頻,錄下了被丈夫毆打的過程,以此作為證據來證明自己遭受家暴。
  • 《信條》:一切家暴 都是犯罪
    關於劇情,觀眾想必應該都懂了,即便有不清楚的地方,看看影評也應該差不多明白了。因此,星星就不狗尾續貂,就電影主線劇情進行探討了。暫且另闢蹊徑,從另一個角度對電影進行淺顯的分析——這是一部披著科幻外衣的「反家暴」電影。
  • 前媒體人遭家暴?丈夫全盤否認,公安介入!
    《另一個「拉姆」》刷屏,前媒體人自述「為愛遠嫁」被丈夫家暴2月6日,文章《另一個「拉姆」》刷屏,作者馬金瑜的名字登上熱搜,她是一位曾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媒體人,曾經自稱為了愛情遠嫁到青海貴德縣,為蜂農丈夫扎西生兒育女,稱丈夫的心「像山上的泉水一樣」,他們養蜂養花、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 湖北36歲女子被丈夫殘忍殺害:始於閃婚,誤入家暴,喪命「將就」
    對待婚姻,人們總以為,有足夠的柴米油鹽,過日子就可以了,事實真的這樣嗎?在我看來,決定婚姻的走向,性格比物質更為重要。 於是,30歲之際,返回了家鄉,大齡女未嫁,在家人,以及親朋好友的催促下,通過相親,認識了丈夫(餘虎),兩人見面到結婚,時間不足兩個月。 2014年下半年,婚後沒過多久,小芳和餘虎一次吵架,就跑回娘家訴苦,告訴了自己的家人,丈夫餘虎,從來不幫助自己做家務,並且,收入也從來不拿出來貼補家用。
  • 「自錄視頻家暴案」中暴打妻子的丈夫被批捕!
    5月20日晚間一段女子自拍丈夫家暴視頻取證的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婦聯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事發當日施暴的丈夫陳某正在出租屋內睡覺,因為天氣炎熱便開著風扇。其妻子姚女士想給孩子煮粥,就拔掉了風扇插頭,丈夫被熱醒後兩人發生爭執。據姚女士介紹,雙方爭執過程中其丈夫揚言要打她,所以她才架設手機想要錄下視頻,隨後便發生了視頻中的一幕。姚女士告訴婦聯工作人員,其丈夫早先也曾對她使用過暴力,但情況相對輕微,被打後她也立即報警。
  • 家暴出軌!又是家暴出軌
    15日,短跑名將張培萌的妻子@@漠寒Roxana 發文控訴丈夫家暴、出軌。她曬出自己遭家暴的受傷照,並稱家暴過程貫穿了婚前和婚後,甚至包括孕期、月子和哺乳期。問及家暴原因,張培萌稱「運動員都這樣,雄性激素高」。申請起訴離婚一個多月後,張培萌帶人前往家中搶走了孩子,並毆打了嶽母等人。目前,張培萌方面還未作出回應。
  • 「敢離婚就殺你父母!」女子被家暴19年燒死丈夫:他不把我當人看
    結婚19年後,重慶市石柱縣的李某縱火燒死了丈夫,結束了這段痛苦的婚姻。2000年8月22日,李某和丈夫秦某登記結婚,但婚後不久,兩人的關係便緊張了起來,並最終演變成了家暴。"從我六七歲起兩人經常吵架,吵架後父親就會動手打母親,母親不敢還手。"
  • 世界短跑冠軍張培萌「家暴」,現場照片曝光:你的沉默,其實是共犯
    距離「拉姆被前夫燒死」事件剛過去半個月,又一則關於家暴的新聞引爆了網絡。這一次,受害人是昔日中國田徑短跑名將張培萌的妻子。10 月 15 日傍晚,張漠寒在微博上發布近千字的長文,文中,她條理清晰地指控丈夫長期家暴、婚內出軌、打人搶娃等一系列暴力行為。「懷孕 3 個月,被抓衣服和胳膊掄來甩去。」
  • 打罵共同生活的女友算家暴嗎?關於家暴你必須認清的事實
    打罵共同生活的女友算家暴嗎?關於家暴你必須認清的事實時間:2020-11-25 09:47   來源:倉鼠手遊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打罵共同生活的女友算家暴嗎?關於家暴你必須認清的事實 打罵共同生活的女友算家暴嗎?
  • 被家暴40年,離不了婚:這份判決書的背後,說透了婚姻的真相
    設身處地想一下這個老太太的心情:嫁了個不合適的人,忍了一輩子打罵,終於熬到兒女長大,再也不願忍下去了,只想解脫。可是別人告訴她:你應該珍惜幾十年的感情,回去過幸福生活……換你,你怎麼想?人們好像就是覺得女人該依從丈夫,忍氣吞聲,為家庭付出一切。只要丈夫沒出軌,沒賭博,沒打得你快斷氣,那就是一樁好婚姻。我們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意識到,不是非要被打得頭破血流,非得把老公捉姦在床,才可以離婚。20年都無法溝通,也是離婚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