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資格讚美郎平
但感覺她看透了世間功利
幸虧女排奪冠,要不然,中國人民裡約奧運會期間的「全民記憶」,大概就剩下王寶強了。
女排奪冠,是裡約奧運我看的唯一賽事直播。低開高走,艱難攀登,時而遇挫,終於登頂,這是一場完美的奪冠之旅。
這場比賽,也頗像此次中國女排的巴西之旅,從不被看好,一路坎坷,到最終奪金,然後好評如潮。
最受好評的,當然是郎平了。這個8年前在北京奧運會賽場上執教美國隊而被一些中國人罵漢奸叛徒的職業教練,這一次終於獲得了「所有」中國人的認可。
看郎平的履歷,她是一個非典型的中國體育明星。功成名就時候,一身傷病,她放棄了從政的機會,沒有像鄧亞萍那樣融入體制,而是選擇了出國讀書,在國外過清苦的日子。此後,她沿著自己的專業道路,憑藉「手藝」吃飯。
一個人價值觀會影響他道路的選擇,一個人道路的選擇也會塑造他的價值觀。選擇從政雖然不應該被鄙視,但我們都知道中國最不缺的就是官員。翻看郎平的故事,可以看出,她早早就看出體制內的「險惡」,因而決絕而去。
這樣說,並非為了讚美郎平,作為一個對體育毫無興趣,也從來不關心女排的人,我是沒有資格誇獎中國女排以及郎平的。當一個人登頂的時候,當讚美如潮的時候,讚美便成了最廉價的東西。廉價的東西,往往參雜著假冒偽劣。
勝利之後,很多人都會認為勝利是必然的,然後就會為這所謂的必然,找出各種理由——諸如頑強啊,拼搏啊,精神啊。可是,奧運賽場上被淘汰掉的人和團隊,哪一個不頑強、不拼搏啊。
這一點,恐怕郎平最明白。所以當有人祭起「女排精神」的旗幟時,郎平說,單靠精神是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於是,我就看了一些關於她的故事,感覺到她雖然贏得了巨大的榮譽,卻是一個能夠「背對」滿世界的功利的人。
當此之際,對比過往,掌聲越熱烈,越是襯託出世態炎涼和人心功利。
體育賽場,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只見勝者笑,不見敗者哭。體育賽場,簡直就是這個功利的世界的高度濃縮版。
『
劉翔奪金的時候,對飛人的好評如潮,當他在賽場因傷放棄比賽的時候,有人罵他表演,有人指責他,即便走也應該走到終點。這樣說,倒不是苛求觀眾,看臺上沒有聚光燈,觀眾就是這樣的,即便有些齷蹉的舉動,也「法不責眾」。你行的時候,給你鼓掌,你不行的時候,喊你下場。被苛求的,從來都是聚光燈下的人,要贏得起讚美,就要擔得起詆毀。
這就是一個功利的世界,賽場,是功利世界裡的功利世界。我想,我們都要被人評價,被人誤解,被人看走眼的時候,我們都有承受壓力從而想要證明自己的心理。可是,證明自己,真得太難了。大多數時候,不是你頑強拼搏就能獲得成功從而證明自己的。很多時候,你真的付出了百倍的努力,到頭來,依然是一場空。於是,在別人的眼裡,你所有的付出,都等於沒有付出。
向圍觀者證明自己其實是並不那麼必要。圍觀者是最三心二意的,誰勝利他們為誰喝彩,錦上添花與落井下石,都不過是「舉手之勞」的事情,幾乎不需要通過價值觀的檢驗,就可以脫口而出。同一個圍觀者昨天在王思聰的微博下面留言老公X我,明天可能在馬蓉的微博下留言罵她不守婦道。同一個「愛國者」8年前罵郎平是漢奸,如今可能把她捧為民族英雄。
看了她這麼多年的故事,我想,郎平帶領一群中國姑娘徵戰裡約,不是為了證明她不是漢奸和叛徒,不是為了讓當年罵她的人閉嘴。我想,她只是在堅定地做她自己。奪冠的她和沒有奪冠的她,是同一個人,帶領美國隊的她和帶領中國隊的她,是同一個人——如果為了證明這一點而披掛上陣,這比賽還有有什麼意思呢?這勝利還有什麼愉悅可言呢?
如果有一天你覺得因為不被理解而遭到辱罵和嘲諷,當作耳旁風即可,同樣,如果有一天你被認為「天縱英才」,也應該淡然處之,付之一笑。
重要的是,你要有能力判斷,你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取決於你的價值觀和你因此選擇的道路,而不取決於圍觀者對你的惠譽。
重要的是,你要有能力知道,自己身在何處,要有能力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跋涉或徘徊。至於一場比賽的勝敗以及由此而來的榮於辱,哪有那麼重要。
少年時代,聽鄭智化在《朋友天堂好嗎》不解歌裡所唱「為了換取一點點虛榮而付出了所有……一生為著別人而活,在掌聲之中起起落落」。如今再聽,卻可以賦予一首老歌新的意義:身在天堂的朋友,超越了人間悲歡,「無牽無掛揮一揮衣袖,天地之間任你遨遊」。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用短暫的生命,為圍觀者而活,被別人左右著自己的悲歡……
【文/王海濤 微信公號 海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