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控離不開衛生健康治理現代化
江西省計劃生育協會專職副會長羅禮生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給人民生命和健康帶來極大威脅,而且給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帶來重大挑戰。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若干重大問題,作出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提出「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堅持關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完善國民健康政策,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推進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正是實現人民美好生活奮鬥目標的必由之路。
協同推進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現實所需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雖然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但也暴露出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中的不少短板和弱項,預防為主的方針未能落到實處,特別是對新發傳染病的重視不夠、防控能力不足。同時,慢性病的挑戰前所未有,每年1030萬例死亡病例中慢病佔比超過80%,且慢病患者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嚴重不足,農村地區尤其堪憂。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健康問題面臨重大挑戰。據統計,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佔總人口比從2001年的7.1%上升到2016年的10.8%,健康維護等成本隨之上升。
這些現實和趨勢都加劇了健康中國建設的複雜性和艱巨性。健康中國建設涉及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生態環境、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科技創新、全民健身、國民教育等多個領域、部門和行業,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要堅決克服各自為政、單打獨鬥的現象,緊緊抓住協同推進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牛鼻子」,切實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高效治理,進而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
協同推進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大勢所趨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人民健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出發,大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開啟了健康治理的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我們黨對人民的鄭重承諾。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這項重大民心工程擺上重要日程,強化責任擔當,狠抓推動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描繪了健康中國建設宏偉藍圖。黨的十九大將健康中國列為國家發展的基本方略,「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2019年,又提出《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等一系列舉措,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已從制度安排進入了行動治理階段。新冠肺炎發生以來,我們黨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又作出了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等一系列決策部署,大力推進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
這一系列的決策部署回應了人民的健康需要和對健康問題後顧之憂的關切,是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具體體現,是我們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作為衛生健康人,要貫徹《決定》精神,以生命至上、健康優先為己任,深入分析當前存在的短板、弱項,掃清影響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各種障礙,大力推進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既是貫徹落實《決定》的政治立場,也是維護人民健康權益的責任擔當。
協同推進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責任所在
健康是民之大事,國之大計。人類伴隨著與傳染病、慢性病的不斷鬥爭,以及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等因素的疊加,必須儘快解決健康治理面臨的瓶頸問題、縮短健康制度的政策窗口期,著力協同推進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協同推進組織體系構建,形成「一盤棋」。要充分發揮健康中國行動委員會組織體系在健康治理中的領導作用,建立全國「一盤棋」的協調聯動機制,做到分工負責專項推進、綜合工作協同推進、重大事項聯動推進。要充分發揮健康中國行動考核評估「指揮棒」作用,健全考核監測評價體系,把健康治理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進各級構建黨政領導、部門共管、社會參與、家庭和個人負責的衛生健康治理體系。
協同推進健康教育促進,做到「我負責」。統計資料表明,個人行為與生活方式、環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分別佔到60%、17%。要強化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緊緊圍繞影響健康的前期因素加強早期幹預,深入開展健康知識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和疫情防控等促進工作。不斷提升健康技能,讓每個人成為對自己健康負責的主人。
協同推進公共衛生服務,站好「首崗哨」。要始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的方針。針對我國公共衛生基礎薄弱和基層能力不足等問題,要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投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心理健康、健康環境改善、控煙行動,提高健康素養;要圍繞婦幼、中小學生、勞動者、老年人等重點人群面臨的特殊問題,進行全方位提前幹預行動,努力讓群眾不生病、少生病。
協同推進重大疾病防控,嚴防「得大病」。世界銀行預測,今後20年,中國慢性疾病的發病人數將增長2倍~3倍,以治療疾病為主的服務體系難以應對慢病挑戰。新冠肺炎疫情也再次給人類健康敲響警鐘,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病、地方病以及傳統傳染病和新發傳染病對人民健康造成重大威脅。要堅持關口前移、預防在先,加強重大慢性病和傳染病防控,有效嚴防「得大病」。
協同推進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大作為」。信息技術和健康醫療大數據在衛生健康治理中大有作為,同時也是推進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利用大數據剖析影響健康的相關因素,可以提供針對性和科學性的決策依據;利用大數據掌握國民的健康狀況和疾病譜的變化,可以實現直報、提前預警幹預;利用大數據可以促進醫療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和醫療保障治理體系的完善,優化醫療服務、醫保管理和支付方式,引導促進分級診療、有序就醫的格局;利用大數據掌握各地、各部門間的健康指標,可以不斷優化考核監測評估,努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為人民提供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