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的35年,感動無數觀眾:這一次,我們又贏了

2020-10-02 周衝的影像聲色

為了國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變為有用的一生,縱然只能效綿薄之力,我也會熱血沸騰。

——果戈理

剛剛看完《奪冠》,身上都是滾燙的。

電影實在太燃。

行雲流水,爽到天際,就感官體驗來說,兩個字:

激嗨。

中國女排,一經提起,無人不熱血。它像一團火,經年不息,燃翻14億人。

但讓我們激嗨,不是《奪冠》的初衷。

在電影中,我看到了中國女排身上折射出的另一種情結。這種情結,14億中國人都深埋於心。當成脊梁,當成命脈。

它叫:

中國魂。

電影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講中國女排首次奪冠。

80年代,物質貧瘠,百廢待興,一切都在蓄勢待發。在國際賽場,中國的話語權還不夠強大。

有人嘲笑:只配玩小球。

意思是,中國只有一個桌球。

我們當然不服。

但在國際賽場,三大球是否成績斐然,是一個國家的運動水平是否出色的標準。

中國在三大球上,太需要一個突破口了。

我們受夠了在國際賽場被低看,被羞辱。我們需要以實力,衝出去,去告訴世界:

中國可以!

中國人可以!

就在這種逆境中,中國女排橫空出世。

郎平為代表的中國女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以魔鬼式的極限訓練,變成一支戰鬥力驚人的隊伍。

她們背後的故事,在《奪冠》中,被我們一一看見。

當時訓練場地非常簡陋。

在漳州,工人用28天建起一個竹棚館。竹竿為架,竹蔑席為頂,地面一層煤渣,上面黃土、石灰、鹽水三合一。

遇上下雨,隊員們一滾,就是一身泥。

這就是她們的訓練場。

在這種地方訓練,隊員們身上傷口、瘀青無數,睡覺都無法側臥。

也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裡,女排隊員們提出一個口號:

「滾上一身泥,磨去幾層皮,苦練技戰術,立志攀高峰。」

電影中有一幕,再現了女排隊員的訓練場景。

她們翻滾。

跳越

騰挪輾轉。

她們一次次飛撲,跪滑,衝刺......

當筋疲力盡時,袁指導仍然加練。

他大吼,「日本人不會對你手軟」,「美國人不會對你手軟」,然後又將球砸過去。

每個人的腿上,都是青一塊,紫一塊。

但還是憑著本能,一個接一個地,將砸過來的排球接起。

她們用10000次、100000次的訓練,讓所有動作,都成為條件反射。

讓所有接球、扣球、發球,都成為肌肉記憶。

還有一幕,是訓練館的牆,被砸出大小不一的坑。

這是多少人的血汗,才能換來的無聲的「獎章牆」。

苦不苦?

苦!

上不上?

上!

然而哪怕拼命,也遭遇打擊。

一個科研人員說:

「現在美國都用上了計算機,他們說用科技可以分析每個運動員的打法,研究最好的戰略,以後的女排比賽,靠的不是人,是科技。」

那時中國有計算機嗎?只有一臺。

可以用來提升女排的打法嗎?不能。根本沒人操作。

這意味著,中國女排奪冠,又增加了一重難度。

但幾分鐘以後,袁指導命令,把攔網抬高15釐米。

然後大吼一聲:「練!」

這可是男排的網高。不是女排的。

姑娘們二話不說,在這種近乎恐怖的高度下,繼續跳,繼續扣,繼續玩命。

「我們這麼幹,計算機能算出來嗎?」

是的。

計算機算得出規律,算不出精神。

算得出人的打法,算不出人會拼命。

誰能想到,在東方,在中國,有一幫姑娘,比男人更狠,比鋼鐵更強。

為了積累賽場經驗,她們與國內最有實力的江蘇男排對決。

打到後來,男排隊員個個肅然起敬。

她們沒有節日,只有球。

沒有生活,只有球。

她們流血不流淚。

要球不要命。

唯一目標,就是奪冠。

一如《悟空傳》裡那句臺詞,「天要壓我,我劈開這天;地要擋我,我踏碎這地。」

她們渾身傷痕累累。

郎平脖子以下,沒有一塊骨頭是好的。

其他隊員個個都是陳傷舊痛加身。

但姑娘們不訴苦,從早到晚,都在竭盡所能,反覆訓練。

郎平說:

「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

「哪怕我輸給你,我也要把我的水平打出來,永遠不放棄。」

1981年,中國女排先後戰勝巴西、蘇聯、南朝鮮、美國、古巴和日本後,以七戰七捷的成績首次奪冠。

多少人,熱淚長流。

多少人,奔走相告,徹夜難眠。

此後,中國女排四個字,成了無數人的燃點。一提起,群情激昂,鬥志滿滿。

而此後,中國女排不負眾望,豪取五連冠。

1981年,世界盃奪冠。

1982年,世界女排錦標賽奪冠。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奪冠。

1985年,世界盃奪冠。

1986年,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奪冠。

所向披靡,無人能敵。

這份殊榮,直至今天,仍然撩動無數父輩的心。

新華社有過這樣的評論:

中國體育在三大球項目萬馬齊喑、昏昏欲睡的關口,還有中國女排振聾發聵般地登高一呼、應者雲集。

少年尋找激情。

中年人尋找回憶。

老年人重溫經典。

每個人都在這場勝利中找到了歸屬,找到了自己。

中國人的血性,在這種勝利中,被點燃得豪情萬丈。

可以說,那時最大的明星,就是這群渾身傷痕的姑娘。

因為她們,就是行走的「中國魂」。

電影第二部分,是講因種種原因,自 1986 年之後,近 20 年無冠。

如果沒有榮光,從未贏過,中國女排被非議的程度,還沒那麼深。

但她們曾給一個時代帶來希望,

燃過所有中國人的魂,

熱過華夏民族的血,

她們的沉默與低迷,顯得更加令人灰心。

有人氣急敗壞,「中國姑娘,高不過俄羅斯,跳不過巴西,也沒有塞爾維亞和義大利的力量,拿什麼和人家拼?」

還有人說,中國女排,曇花一現,不過爾爾。

而「鐵榔頭」郎平,已成為職業體育人,曾受聘於義大利、美國,並帶領所在隊伍,在各大世界級比賽中,獲得驕人成績。

中國人的心,是在一起的。

恰如電影《奪冠》裡說:「中國排球,沒有我,沒有你,只有我們。」

2013年,郎平臨危受命,回到中國,在士氣低迷之際,再度掛帥中國女排,帶領女排衝刺裡約奧運會。

2016年8月21日,中國女排以3:1戰勝塞爾維亞,在時隔12年後,再次讓世界刮目相看。

王者歸來。

重回世界之巔。

所有觀眾都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中國女排,好樣兒的!好樣兒的!

那一年,郎平當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主辦方給出的頒獎詞是:

雄心志四海。

臨危不亂,一錘定音……

攔擊困難、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釘子般砸進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躍起,一記記扣殺,點染幾代青春。

因排球而生,為榮譽而戰。

一把鐵榔頭,一個大傳奇!

中國女排,再度令所有人潸然淚下。

她們已然成為圖騰。

成為象徵。

成為一種具化的精神。

從「鐵榔頭」到「狼圖騰」,她們就像一個鐵娘子,一枚硬漢,無堅不摧,最終帶領著中國女排,震驚了世界。

熱血猶在。

榮光依然。

簡媜說,當上帝賜給你荒野時,你別慌。因為那意味著,他要你成為高飛的鷹。

在中國女排身上,這句話體現得淋漓盡致。

她們的訓練一如既往嚴格。

郎平不會因為隊員技術定型,放棄死摳基本細節,提高基本功。

她勇於啟用新人。

她打破主力與替補的分野,堅持採取輪換制,一方面保護球員,不至於大面積傷病;另一方面,也是演練陣容,設定B計劃和C計劃,頻繁變陣讓對手捉摸不透。

她讓所有運動員,懂得享受體育,愛排球,愛賽場,燃燒女排精神。

在她的改革下,中國女排重振旗鼓,絕地反擊,涅磐重生。

而這些,都是技術上的。

女排精神,在另外的東西上。

正如郎平說:決定輸贏的,在輸贏之外。

那些到底是什麼?

她回答:

不是贏得冠軍。

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

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這就是永不放棄的女排精神。

也是14億中國人的中國魂。

它告訴我們,任何低谷,都只是挑戰,挺住、拼搏、協作,就能迎來黎明的曙光。

山河浩蕩,龍魂猶在。

浩劫來襲,龍魂不死。

龍魂在,百難當前,眾志成城,一往無前。

《奪冠》上映的時間,是2020年9月25日。

有人替它惋惜,說錯過了春節檔。

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0年,中國開啟hard模式。

在某種意義上,你也可以說,這是中華民族又一個挑戰,另一種賽場。

沒有誰不嚮往清風明月的時代。

但既然災難已來,哭泣無用,不如迎頭而上。

在疫情面前,14億中國人從未退縮。

大家團結在一起,共同抗疫,「醫無私,警無畏,能者竭力,萬民同心。」

醫務人員的手,被汗水醃得皺了皮。

請戰書上摁滿指印。

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已經年近60。

他身患漸凍症。

走路不穩,一瘸一拐。

但老院長隱瞞病情,一直站在抗疫第一線。

沒有人說苦。

沒有人後退。

14億中國人,齊心協力,一起站在生死一線。

環衛工上戰場。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築工人日以繼夜。

警察站崗在一線。

無數普通人,為同胞伸出援手。

一位小夥子,從土耳其人肉背回兩千隻口罩送給交警。

當交警問他姓名時。

他說:「免貴,我叫中國人!」

風暴把人碾成齏粉,也凝聚成新的大陸。

幾個月以後,疫情定,民心安,萬物復甦。

我們從未像今年一樣,如此深切地感到,身為中國人,溫暖、有愛、有底氣。

也從未像今年這樣,覺得這塊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一種精神,真的可以除災難,定乾坤。

這種精神,也是女排精神。

它在現實生活裡,召喚出無限的勇氣,無窮的意志。

它讓我們每個人,面對困難,不怕困難。

面對災難,團結協作。

而之後的抗洪中,中國人再度以實際行動,表現出了「中國魂」。

消防員、民兵、軍人,集合在一起,逆行而上,抗洪搶險。

他們雙腳泡得發白。

長時間泡在洪水中央。

他們是別人的兒子、弟弟.......

但在災難中,

他們有共同的名字:英雄。

緊接著,兒郎回鄉馳援。

阿姨們裝沙袋。

老人們守大堤。

他們所做一切,不是「因為名」,「因為利」,而是「因為我們是中國人」。

因為有這種精神,任何困苦,都無法壓倒我們。

災難過後,我們也需要一種不死的精神,再次告訴世界,中國,從不認輸。

中國,也不會輸。

就像郎平無數次說過的,「精氣神不能輸掉!」

在這種意義上,《奪冠》不是體育電影,而是國民電影。

它的燃情歲月裡,全是中國人的神與魂。

國,有國之挑戰。

人,有人之逆境。

但無論面對什麼,無論對手多強大,我們骨骼堅硬,靈魂不慫。

拼!

拼下去,像中國女排一樣,以200%的拼勁,奪冠,拿金牌,點燃中國魂。

因為,我們是華夏兒女!

是自己賽場上的「中國女排」。

女排精神在,龍魂在。

龍魂在,中國人在。

相關焦點

  • 我們沒贏夠!中國女排獲2019年感動中國人物
    這是中國女排第四次登上感動中國的舞臺。由於現役女排正在封閉集訓中,無法到達現場領獎。奧運冠軍馮坤、惠若琪、徐雲麗代表領獎。▲視頻| 中國女排獲2019年感動中國人物2019年女排世界盃,中國女排以驕人的是十一連勝之勢衛冕成功,為祖國70周年慶典獻上了一份最珍貴的禮物。
  • 我們沒贏夠!中國女排獲2019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2019年女排世界盃,中國女排11戰全勝奪冠。 人民網北京5月18日電 5月17日晚,「201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頒獎盛典」播出,中國女排獲頒「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大獎。這是中國女排第四次收穫此項大獎,也是近四年來第二次獲得此獎。
  • 「我們沒贏夠」,中國女排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17日晚,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的頒獎典禮上再次出現中國女排的身影。去年9月,中國女排以全勝戰績問鼎世界盃冠軍,拿到了三大賽中的第10座世界冠軍獎盃。隨後,她們回到北京,又在國慶節當天出現在天安門前的花車上。
  • 感動無數玉林人,這些畫面讓人熱淚盈眶!
    》2019年度人物——中國女排5月17日晚,中國女排獲2019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在感動中國18年的歷史上,這是女排第四次獲此殊榮。「我們依然期待,將來的每一年她們都來,為什麼期待將來每年都來呢?」 主持人白巖松說。馮坤、惠若琪、徐雲麗和現場觀眾一起大喊:「我們沒贏夠!」這5字秒上微博熱搜,網友稱讚:「致敬中國女排,中國之光!」
  • 我們未贏夠!中國女排榮獲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
    17日晚,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的頒獎典禮上再次出現中國女排的身影。去年9月,中國女排以全勝戰績問鼎世界盃冠軍,拿到了三大賽中的第10座世界冠軍獎盃。隨後,她們回到北京,又在國慶節當天出現在天安門前的花車上。
  • 中國女排又贏了
    中國女排又贏了!由陳可辛導演,鞏俐黃渤擔任主演的電影《奪冠》,9月25日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據觀眾反映觀影效果非常好,再一次的被女排感動,好評如潮,可見這次中國女排又贏了,贏得了觀眾、贏得了口碑、更贏得了球迷的心!
  • 「我們沒贏夠!」中國女排一句話火了,網友紛紛點讚
    5月17日晚,201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頒獎盛典在央視播出,中國女排獲2019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這是中國女排第四次登上感動中國的舞臺,中國女排隊員馮坤、惠若琪和徐雲麗代表中國女排接受頒獎。回首往事,在2019年女排世界盃上,中國女排以11連勝的成績衛冕女排世界盃,收穫了第十個世界冠軍,在國慶前夕,中國女排為祖國獻上一份最珍貴的禮物
  • 中國女排獲2019年感動中國人物
    5月17日,中國女排榮獲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惠若琪、馮坤、徐雲麗代表領獎。去年9月,中國女排以全勝戰績問鼎世界盃冠軍,拿到了三大賽中的第10座世界冠軍獎盃。隨後,她們回到北京,在國慶節當天出現在天安門前的花車上。  本次頒獎典禮,前隊長馮坤、惠若琪以及名將徐雲麗代表這支冠軍之師亮相,高喊「我們未贏夠」。
  • 《奪冠》淚目全程,感謝中國女排帶給我們的感動和指引
    《奪冠》原《中國女排》歷經波折終於上映了。這部所有人都知道結局甚至劇情的電影,還是看哭了每一個走進電影院的人。期待、緊張、激動、感動,一顆心從屏幕亮起到熄滅沒有平靜過,幾乎全程淚目。 電影的第一部分講的是女排第一次奪冠80年代的中國,是貧乏和落後的,一切百廢待興。在國際的話語權遠不如現在。我們需要一切能夠在國際上嶄露頭角證明國力機會。於是我們對任何一場體育賽事的輸贏,都給予著巨大的期望。在這種艱難的局勢中,中國女排橫空出世。
  • 《感動中國》寫作素材積累——中國女排與女排精神
    2019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揭曉,中國女排也在其中。這已經是中國女排第四次榮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了。當然,我們的女排實至名歸。上世紀八十年代以郎平為代表的中國女排的年輕姑娘們贏得了1981年女排世界盃冠軍,1985年成功衛冕,1982年世錦賽冠軍,1986年成功衛冕,加上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女排冠軍,中國女排成為世界女排第一個五連冠得主,包攬了女排世界盃、世錦賽和奧運會冠軍。中國的五星紅旗在國際賽場上冉冉升起。
  • 中國女排獲2019「感動中國」榮譽
    201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日前揭曉,中國女排獲頒「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大獎,這也是中國女排第四次獲得「感動中國」獎項。   中國女排在2019年以11戰全勝的戰績衛冕女排世界盃,收穫了第十個世界冠軍,很好地展現了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新時代中國女排精神。
  • 溫氏食品成為國羽官方供應商、中國女排獲2019年感動中國人物
    朱海秀作為第一批支援武漢醫療隊的隊員,在2月的一次採訪中,婉拒了央視記者讓她在鏡頭前向父母報平安的邀請,「我不想哭,哭花了護目鏡就沒法做事了」感動了無數網友。據悉,朱海秀曾練過短跑,蘇炳添是她的偶像。「朱海秀怕把護目鏡哭花無法正常工作,誰看到都會心酸,非常值得我們尊重,真是一位偉大的醫護人員。」
  • 中國女排:40年逆襲奮鬥,10個世界冠軍,我們沒贏夠!
    5月17日,201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頒獎盛典在央視播出,中國女排獲2019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回想去年9月29日,中國女排經過激烈拼搏,以11連勝的傲人成績衛冕冠軍,為國慶70周年獻上了一份厚重的禮物。時光沒走多遠,就在今年,女排姑娘第四次登上頒獎臺。
  •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中國女排4次獲獎全記錄!
    是絕地反擊,是明知不會贏也要拼盡全力,抖抖身上的塵土,眼中充滿堅定!作為強者就要面對各種困難!,盤點這4次感動中國頒獎詞,句句經典,句句戳人淚點,句句感動! 第①次獲獎:2004年雅典奧運會冠軍 頒獎詞:中國女排,曾經沸騰了一代人的熱血,也在中國人的心裡留下了長達20年的期待! 2004年的一天,於無聲中絕地反擊,是她們讓最後的希望,攀巖著意志的肩膀上升,直到最後一記重扣敲開歡慶的鑼鼓,金牌換回曾經的光榮,勝利開啟嶄新的夢想!!
  • 直擊《奪冠》首映現場:上海女排隊員看完感同身受,觀眾感動落淚
    復刻裡約榮耀一戰,拼搏精神引共鳴電影的一大高潮,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中巴大戰」上,中國女排背負著對陣巴西女排8年18連敗的巨大壓力,在先失一局的情況下絕處逢生,爆冷戰勝衛冕冠軍東道主巴西隊。此後女排姑娘士氣大振,接連戰勝荷蘭、塞爾維亞等強勁對手,最終站上裡約奧運會最高領獎臺。這也是時隔12年,中國女排再奪奧運金牌。
  • 中國女排,感動中國:她們是我的偶像,也是我孩子的偶像!
    5月17日,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名單出爐,中國女排第四次登上感動中國舞臺。0180年代,上海的小弄堂。那個年代,電視機還是奢侈品。正值洛杉磯奧運會,把電視機搬到院子裡,一起觀看奧運會女排比賽,為中國健兒吶喊助威。
  • 中國女排榮獲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
    直播吧5月17日訊 官方消息,中國女排榮獲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這是她們第4次來到感動中國的頒獎臺。頒獎典禮上,前隊長馮坤、惠若琪以及名將徐雲麗代表中國女排亮相,高喊「我們未贏夠」。30多年來,女排魅力不衰,粉絲遍中華,縱跨幾代人。2019年9月底,中國女排以完美戰績奪得世界盃桂冠,隊史第10次榮膺世界大賽冠軍!而之後,中國女排還參加了國慶花車慶典。《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中國女排的頒獎辭:「幾十年拼搏不息,幾代人熱淚盈眶。在低谷中奮起,從不放棄。面對強敵出手,永不言敗。
  • 和女排一起走過35年
    ,我立馬來了精神,好奇而又陌生地又觀察起了場上的中國女排來,第四局雖然險象環生,居然也贏了,第五局開始也是艱難前行,比分膠著,最後幾分卻氣勢如虹,勝利的天枰最終偏向了中國女排,第五局也贏了,難以置信地實現了3-2驚天大逆轉,這一幕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幾年,但是至今還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
  • 《奪冠》來了,讓中國女排精神感動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吧
    導讀:電影《奪冠》上映啦,40年,從首奪世界冠軍到奪得第十個世界冠軍,中國女排幾經沉浮卻始終不屈不撓。「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讓中國女排精神感動並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吧。家長朋友們,我們要把「中國女排」故事講給我們的孩子聽。
  • 《奪冠》女排精神不是贏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
    可是吳剛飾演的教練明確的意思告訴他,想離開門都沒有,你加入了女排就是女排的一份子,他也無奈的留了下來,陪著訓練。一開始給姑娘們發球、陪姑娘們打球的時候,他下手都非常留有餘地。讓人很感動的是女排姑娘訓練的場景,再苦再累都要練,看到她們腳是傷痕累累,無數次要放棄,但是在教練的鞭策下依然咬牙堅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