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來日方長顯身手,甘灑熱血寫春秋」。9月3日下午,150餘位民盟盟員在「京劇王子」傅希如的帶領下,一起學唱京劇名篇中的經典唱詞——這是民盟市委「四史」和盟史學習教育《紅色記憶中的國粹經典》專題講座的現場。民主黨派大廈6樓報告廳座無虛席,會場後方不斷「加座」以供後到的盟員入席聽講。
傅希如系民盟市委委員、民盟上海戲曲藝術中心委員會副主委,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工文武老生,曾獲第二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二十六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上海市領軍人物、上海市優秀文藝家、上海市十大青年五四獎章標兵等多項榮譽。
講座以傅希如演出《智取威虎山》時一段側幕視頻開場。「這段視頻在網上發布後,很多對後臺流程不了解的人提出質疑,都開場了怎麼還在換裝?話筒還要別人拿?他們的反應讓我深刻感受到,我們對京劇藝術的普及推廣還遠遠不夠。」正是這些故事,讓傅希如立志將傳統戲曲發揚光大,特別是在青少年群體中傳播戲曲文化。而這場「四史」和盟史學習教育講座,正是他在盟內推廣京劇藝術和傳統文化的有益實踐。
從《智取威虎山》到《梅蘭芳·蓄鬚記》,傅希如通過自己演繹的京劇角色,述說現代京劇中的紅色故事,傳達戲曲中蘊含的精神力量。「演楊子榮時,最初念到『對黨對人民的赤膽忠心』這句臺詞時並沒有很深的感觸,更像是一句口號,後來去了井岡山、渣滓洞,被那些共產黨人和愛國人士深深震撼,對這種赤膽忠心也有了切身的感受,明白這不僅僅是一句臺詞,更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傅希如將自己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當他唱到「專揀重擔挑在肩,越是艱險越向前」時,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