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30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吳玫 復旦商業知識
■ 作者/吳玫
■ 公眾號/復旦商業知識
一切都源於藥物的不斷被發現。
英國人亞歷山大·弗萊明跟隨著他的老師賴特教授研究疫苗可否防止傷口感染。多年以後,他想要擁有一項獨立完成的科學成果,便開始單飛。1921年11月,弗萊明患了重感冒,他感覺非常難受。這一天來到實驗室後,弗萊明突發奇想,他取了一點自己的鼻腔黏液滴在之前培養的黃色球菌固體培養基上。兩個星期以後,新的實驗需要培養皿,在清洗那隻盛放固體培養基的培養皿前,細心的弗萊明發現,固體培養基上滴過鼻腔黏液的地方長滿了球菌的克隆群落,而稍遠處一些地方呈半透明狀的克隆群落,弗萊明覺得是他以前從來沒見過的。弗萊明覺得,那是他鼻腔黏液上滋生出的新球菌。弗萊明的一位同事表示,弗萊明的判斷未必準確,他們便仔細觀察起那些呈半透明狀的克隆群落,還真是!那根本不是弗萊明以為的由他重感冒時的鼻腔黏液上滋生出的新細菌,而是細菌融化所致。一下子興奮起來的弗萊明一頭扎進了對這一現象的研究中,八年後的1929年6月,他發表論文《關於黴菌培養的殺菌作用》,以此向全世界宣告,他發現了青黴素。
青黴素的發現,對人類意味著什麼,近100年的臨床應用已經證明了一切。青黴素治癒了許許多多細菌感染病人。這句話的關鍵詞,是「治癒」。何止是青黴素,我們在描述藥物之於人類的作用時,「治癒」始終是一個關鍵詞。但美國範德堡大學的校長、歷史學教授麥可·貝斯卻對這一詞產生了質疑。他在著作《改造後代——遇見來自生物工程的生命》中提出:「人類增強主要有三大類:藥物增強、生物電子增強和基因增強」。其中的「藥物增強」,很多人可能會將其等同於剛剛提到的「治癒」一詞,「藥物增強」是對藥物之於人類關係的重新定義。但在麥可·貝斯看來,藥物與人類的關係,不能僅僅用「治癒」一詞來涵蓋。認定藥物能「治癒」人類的病痛和藥物能「增強」人類抵抗病痛的能力,在我們看來是沒有太大區別。可在麥可·貝斯眼裡,兩者的區別可大了。假如認可藥物與人類之間只是治癒關係,我們就會毫無警惕地接受藥物。當今世界裡,理智的人誰還會拒絕利用藥物來減輕甚至治癒自己的病痛呢?
我們不妨通過具體事例來理解藥物增強:醫學證明,好發心血管疾病人群,多半因為家族遺傳,也就是說是基因缺陷讓他們容易罹患高血壓。在穩定血壓的藥物沒有問世之前,高血壓易感人群很容易因突如其來的腦溢血或腦血栓而遭受重大創傷甚至亡故。用「藥物增強」的概念來理解穩定血壓的藥物,就是增強了容易罹患高血壓的基因缺陷者抵抗高血壓的能力。
麥可·貝斯提醒我們:「人類生物增強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它既包括對人類生物化學特徵的微調,也包括整體改造。它可以指修改現有特徵,也可以指增加人類從未擁有過的新能力。」這一句才是《改造後代》一書最關鍵的觀點,亦即,既然我們能夠接受藥物這一生物增強劑,比藥物更強勁的生物增強劑,我們能接受嗎?比如說,有一天我們會不會覺得採用電子生物來改善甚至增強自身某一方面的能力,也很稀鬆平常?
「生物電子增強」的目標更寬泛:促進感官、控制機器、增強記憶力和認知能力,以及監控甚至操控大腦的內在狀態,如此說來,義肢、助聽器、眼鏡等都應該屬於這個範疇。僅助聽器而言,生物電子增強技術被人們普遍接受,大概沒有障礙。可是,麥可·貝斯在《改造後代》中列舉到的其他一些生物電子增強設備,比如,在腦子裡裝入直升機的操作手冊,一個飛行白痴只要按一按控制直升機操作手冊的按鈕就能瞬間將飛機飛上藍天,這樣的生物電子增強,我們能夠接受嗎?我不知道麥可·貝斯以下的預測是悲觀還是樂觀,「這樣聽起來會有點嚇人,但是,人們適應新技術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未來幾十年,很多人可能實際上不會對此感到害怕」。
既然只需要幾十年人類就能接受在頭腦中裝置直升機操作手冊這一電子生物增強手段,那麼,假以時日,人類也許也能愉快地接受生物增強技術中到目前為止最高端的基因增強吧?比如,醫學已經證明,海馬體出現問題可能會與阿爾茨海默病的某些特定的大腦損傷有關,那麼,只要我們在來自有相關遺傳史家庭的胎兒出生前,就修補他這方面的基因缺陷,就可以避免他/她將來罹患阿爾茨海默病,這種令人討厭又讓人束手無策的疾病的可能。我想像不出,這樣的基因增強會遭到人類的拒絕。
既然人類已經能照單全收生物增強範疇內的藥物增強,也部分接受了電子生物增強技術,那麼,距離全面接受電子生物增強和基因增強的日子還遠嗎?這就是麥可·貝斯憂心忡忡得非要寫作一本《改造後代——遇見來自生物工程的生命》的原因,也解釋了一個關心科學前沿的歷史學教授,為什麼要重新定義藥物與人類之間的關係。在他的展望下,人類既然可以運用基因修補技術讓有阿爾茨海默病遺傳史家庭的後代徹底擺脫這種疾病,也可以通過基因改造創造出經過了血液改造、增強了認識能力、有著超強情緒控制能力,且已經與機器相連的人類戰士。這樣的人類戰士,是經過改造後的人類的後代,既然是人類的後代,總有一天他們會像未經改造的人類一樣婚喪嫁娶,只要改造他們的科學家願意,人類戰士繁殖的後代能力一定會超過未經改造的前輩。優勝劣汰,人類戰士終將成為地球的主角。甚至,總有一天他們會看不上改造他們的前代人類而將這一類人群趕出地球,這難道沒有可能嗎?
歷史學教授從故紙堆裡抬起頭來前瞻人類如果接受三種增強技術後的未來,言之有理又驚心動魄,從而讓閱讀過《改造後代——遇見來自生物工程的生命》的讀者,墜入憂思中,一時難以自拔。
本文節選自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與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IACMR)聯合出品的第21期《管理視野》雜誌,限免閱讀開放中。
原標題:《電影中的變種人有可能出現嗎?》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