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中國形成眾多歷史地域文化:中原、燕趙、齊魯、三秦、吳越、荊楚、巴蜀、閩粵等,雄安新區處於慷慨悲歌的燕趙文化帶,曾創造很多文明。可是,從涿鹿之戰到抗日戰爭,歷史上很多戰役都發生在雄安新區,保留下來的歷史文明不多。另外,在很長的時間裡,容城、雄縣、安新三縣人,對本地歷史建築物、景觀風物、名人名家等遺忘,或者破壞。
自雄安新區成立後,世界關注的眼光像放大鏡,對本地區每個角落開始掃描。雄安人不自信了,我們的城市如何立得住?2018年3月8日,陳剛書記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提到:「無文化傳承,無雄安未來。」「文化」第一次成為關鍵詞,文化與雄安建設共融。
安州鎮,是雄安新區歷史遺蹟最豐富的地區之一,2019年1月6日,安新縣文廣新局、安州鎮人民政府、安新縣作協、雄縣作協、容城縣作協、鳳凰網、安新在線等單位組成採風團,由安州當地文化學者引導和講解,對本地古蹟、文物、名人等進行走訪參觀:
文保單位:安州古城牆、聖人殿涼亭、抗葦稅亭、烈士塔。
古樹:大槐樹。
自然景觀:府河。
古寺:天寧寺。
歷史遺蹟:古秋風臺。
安州歷史古蹟群歷經千百年,是燕趙文化組成部分,同時也承載著雄安新區的歷史脈絡。由於年久失修、保護不到位。多數文物古蹟需挖掘、修繕等迫在眉睫。
編號:001
名稱:古城牆
地點:東角、西角村
建於年代:宋朝
文保級別:縣級
歷史背景及特色:安州城牆為宋朝楊延昭駐軍御遼所築,初為土牆。明萬曆中期以三合土為基,以40×79×8cm大磚修築。清乾隆十年年(1747年),兵部尚書陳德華離職回籍重新安州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重修。毀於抗日戰爭時期。
文物現狀:北、東城牆為裸露夯土,外部修築青磚已不存在,兩段城牆與住戶房舍、院落相連,個別地段有生活垃圾。西、南城牆保存相對完整,牆體老舊,多處青磚風化、牆身掏空、牆上長有植被。安州古城牆具備建築、歷史價值,急需保護修繕。
編號:002
名稱:聖人殿涼亭
地點:西角
建於年代:明朝
文保級別:縣級
歷史背景及特色:1965年前,涼亭周邊為聖人殿一座,由金水橋、前院、二院、涼亭和大殿等建築組成,有小故宮之稱,建造規模精細宏大。1965年聖人殿拆除建安州小學,只保留涼亭一座。
文物現狀:聖人殿涼亭為傳統古建築,現頂部結構多處脫落,木椽、泥背、瓦片已分離,屋面無防水保護、防雷保護。涼亭外部石制、木製裝飾全部斑駁,多處損壞。本涼亭為雄安新區有代表的古建築之一,是安州歷史文化象徵。現狀破損很嚴重,急需保護修繕。
編號:003
名稱:抗葦稅亭及古槐樹
地點:大東莊
建於年代:抗稅亭(民國)、古槐樹(明朝)
文保級別:縣級
歷史背景及特色:1925年安新鄉紳陳起和曲堤村潘希福等人,同天津育奉軍師長李景林秘密商定,強行向安新人民徵收葦席稅。席民依持潘齡皋,痛打陳起,潘希福畏懼潛逃。經民眾鬥爭,劣紳搶手葦席稅失敗。安州席民捐款在安州北門甕城建碑立亭,以示紀念。
文物現狀:抗葦稅亭、古槐樹在同一條街上,抗稅亭結構基本良好,立柱開裂,油漆彩畫脫落。亭下石碑有劃痕、煙燻等創傷,多處刻字碑文已無法辨識,急需防雷、土建、裝飾保護修繕等。古槐樹身中空,部分枝幹枯萎,需加強保護。
編號:004
名稱:府河及古秋風臺遺址
地點:府河(橋北)、古秋風臺遺址(橋南)
建於年代:戰國
文保級別:0
歷史背景及特色:根據《戰國策—燕策三》《北京青年報》《中國白洋澱》《安州志》等書籍、文獻記載,安州古秋風臺遺址,為荊軻刺秦王和太子丹訣別之地。經文廣新局等單位走訪、考察,立石碑一座。府河發源於保定一畝泉,為白洋澱上遊河流之一,府河全年不斷流,注於藻苲澱。
遺址現狀:沿府河堤到秋風臺遺址路況較差,土路狹窄。府河及古秋風臺遺址,宣傳標識、景觀及歷史介紹尚為空白,古秋風臺遺址考古論證工作還需挖掘。歷史、景觀等影響力有待提高。
編號:005
名稱:天寧寺
地點:橋南
建於年代:唐朝
文保級別:0
歷史背景及特色:安州天寧寺始建於唐代,相傳為三車和尚窺基法師所建,從建廟於至今千百年間,幾經修復。尤其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近幾年在保定市宗教局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與寺院主持和全體僧眾的努力下,目前正在著手修繕、擴建,殿堂整修,佛像重塑,法器新鑄,使千年古剎正在逐漸重現當年棟宇摩霄漢,金碧燦雲霞的盛景。
文物現狀:天寧寺佔地面積大,各配套建築、設施較完善,香火旺盛,為佛教信徒理想的修行地。院內建築布局,裝修裝飾、植被種植、園藝小品、寺廟信物等需加強改進。
編號:006
名稱:烈士塔
地點:西角村
建於年代:1946年
文保級別:縣級
歷史背景及特色:烈士塔為八角形五層磚塔.高30米,周長21.6米,坐北朝南.第一層(底層)有石碑三座,正面刻有革命烈士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刷紅大字,背面是長達629字碑文,主碑右側豎有1.85米高的青石碑1座,刻有白區的4名烈士英名,抗日戰爭時期的1177名烈士英名.左側豎有1.9米高的青石碑一座,刻有解放戰爭時期的474名烈士英名.第二層豎有鑲嵌在牆壁內的0.55米青石碑1座,刻有抗美援朝時期的106名烈士英名.還有陳列著中國共產黨第十分區的地委"尹景汾通知千古"的靈牌.第三層陳列著熊煥章烈士遺像.
文物現狀:烈士塔為安州保存、修繕最完好的歷史遺蹟,建築特色雄偉壯觀,現為安新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首層碑文烈士姓名記載不健全,很多白洋澱籍烈士未計入,烈士姓名、籍貫等登記工作需完善。
「文化」為雄安新區的主基調,安州作為本地歷史最悠久、文物古蹟集中地之一,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現在安州本地文化研究愛好者,在趙老師的組織下,以自費的形式開始修《安州志》,這是一件事振奮人心的事。
安州鎮歷史遺蹟保護、修繕、改建、擴建、傳承等工作,需要很好的統籌安排,工作量大、任務緊。希望雄安新區及各領導部門給予幫助和支持,讓安州鎮重現昨日輝煌,成為雄安新區最佳景觀之一。
文:水鄉的孩子 安新城內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