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無
【引觴漫談】
楊廣這個人,大家心中的看法是什麼樣子的?
還是那個不可一世,弒父篡位,為了美女而修大運河去揚州的昏君嗎?
的確,在很多的歷史電視劇中,甚至是歷史課本上,大家都有意的將楊廣塑造成一個昏君的形象。畢竟他是亡國之君,歷史擺在那裡,對於這一點,倒也沒什麼好辯解的。
不過,他的昏庸,更多的在於不珍惜民力,不重視當下國情,其實他對於治國,還是頗有見地的,可惜的是沒有與當時剛剛立國的實際結合。
亡國之君中,喜歡文學和藝術的佔比重很高,李煜、宋徽宗、隋煬帝,這些人的詩文,也是一水的寫得好。
大家都知道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是張若虛寫的,而這個題材最早的記錄卻是來自楊廣,他的兩篇《春江花月夜》之前已經做過分析,清麗婉轉,自然可讀。張若虛的作品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受楊廣影響的痕跡。
修建汴渠的時候,他還寫過一首《水調歌》,也是流傳千古的作品。
張溥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隋煬帝集》中這樣評價:「陳隋文哀,帝王有作,與眾同波」。就是說這時候帝王的作品,與普通人所作看不出什麼差別。這樣的趨勢是好是壞呢,也沒有定論。說它好,皇家帝王更貼近民間,更知民間疾苦;說它不好,多吸取民間的豔情歌曲,以娛耳目,不過是為了縱情聲色。不過從中仍舊可見隋煬帝主要的創作風格。
【臨其詩境】
今天要欣賞的這首詩,大概是隋煬帝最著名,也最美的一首詩了,名字叫做《野望》。
《野望》這個名字的詩,在網上一搜可以搜出許多篇,尤其是杜甫,特別喜歡以此為題。大概詩人們跨馬出郊,見到一些平日裡書房中見不到的東西,就會激起一些不一樣的心緒。
其實這個道理放在現在也是一樣,你想要把文章寫好,把小說寫好,就必須要走出家門,去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各色的世態人情,只有自己的人生經歷豐富了,才能夠寫好作品中的人心。
而你的人生閱歷越豐富,面對一種事物,所能激起的感慨和聯想也就越多。創作,終歸是基於人生的,你所寫下的,就是內心中掩蓋不住的真實的自己。
楊廣的這首《野望》,一直為人們所稱道,甚至被評為最美的帝王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首詩美在哪裡吧。
【經典原文】
野望隋代:楊廣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條分縷析】
這首詩是他即位之前的作品,但是已經代表了他比較成熟的文學風格,反而是當皇帝之後,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和進步,可能是政務太忙了吧。
詩最精妙的部分就是第一句。遠方幾處鴉飛,一派蕭索之下,流水彎彎,繞著一座孤村。
這樣的寫景,簡直就是一幅畫好的山水畫。然而,從他的描述中,我們又能很明顯的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感情線索。烏鴉是寒鴉,只是天邊的幾個小點,村落是孤村,茫然的坐落在天地之間,流水無情,終日裡繞著它兜兜轉轉。
寂寥,蕭索,抑鬱,惆悵。
有了這樣的氛圍,下一句的出現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如此蕭瑟的景象,又被夕陽籠罩,望著天邊將要落下的夕陽。
黯然銷魂。
這首詩妙處在哪裡?他在唐代之前,就已經能夠非常自然地塑造一個詩境出來,在詩境中盡情揮灑自己的情感,意境渾成的同時,語言自然流轉,最後的抒情也恰到好處。
楊廣想要表達什麼具體的東西嗎?
沒有,在詩中,我們只是感受到一種情緒,一種心境,這也正合了唐詩含蓄蘊藉的特點,可謂是開唐詩先聲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