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特殊需要孩子的愛,我們有過很多報導,記錄過很多故事……
當有一天特殊需要孩子成為了父母,他們會如何表現,他們能否承擔起這個角色?
本期電影推薦——土耳其版《七號房的禮物》就為你呈現一個有智力障礙的父親與女兒的故事。
它改編自韓國同名電影。
保有原作的故事內核與人物設定,卻根植於土耳其的環境與現實情境,改編之處合理精妙,並且有了全新的治癒版結局。(所以不用擔心前面會哭得很慘,都會被撫慰好的)
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廣東省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會長雷建威都在朋友圈打過call!
01
「我的爸爸和我在同一年紀」
「叮叮噹噹!」
一放學,6歲的女孩歐娃就衝向了學校外等待著他的爸爸,嘴上喊著他們專屬的「接頭暗號」。
「瓶子!」
看到女兒,原本在原地不停踏步,一會兒抬頭痴痴地望著天,一會兒低頭傻笑的男人終於聚了焦,跳著跟女兒打招呼,擁抱。
溫情動人的畫面外,響起的是同學們的指指點點,「你看那傻子、弱智!瘋子……」
歐娃的爸爸確實有些不太一樣——
他叫麥莫斯,是個牧羊人,他給自己的8隻羊都取了名字:奈利、哈森、咖啡、牛奶……還經常跟羊對話「利扎,你讓著他一點,不能……」
他帶女兒回家,看見鳥群撒了歡地去追,好像他才是那個孩子;
睡前的故事時間,不是爸爸給女兒講故事,而是歐娃講故事,他聽著呵呵笑;
……
「我爸爸怎麼了?我的爸爸有什麼問題嗎?我爸爸瘋了嗎?」 久而久之,同學的嘲笑鑽進了歐娃的心裡,她鼓起勇氣問了太奶奶。
如何趕走小孫女的愁容呢?
太奶奶是這樣解釋的:「你的爸爸確實很不一樣,因為他跟你在同一個年紀。」
歐娃顯然很喜歡這個答案,臉上立刻有了天使般的笑容。
有個跟自己一樣大的爸爸,多好啊!
他會跟你一起躺在草坪上,說彼此的小秘密,給每個事物都取上彼此才知道的名字;
他會知道你多麼渴望櫥窗裡那個印著海蒂的卡通書包;
買書包不夠錢時,他會一大早起來做石榴和蘋果糖葫蘆,拿到街上賣……
02
智商僅有6歲的他會對小女孩下手?
沒想到,這個書包最後引來了一場大禍。
麥莫斯好不容易湊夠了錢,有人卻提前買走了書包。
那是一個中校級的軍官和他的女兒,麥莫斯苦苦哀求,希望他們可以讓出書包,卻因不當的搶奪方式,被中校一掌打翻在地。
緊接著,一場意外,買書包的小女孩失足落水。
試圖搶救的麥莫斯,巧合地被所有人認定為兇手。
那可是中校的女兒!怎麼能無故離去!
暴打和強行認罪都不足以消解中校的憤恨,他要麥莫斯當眾接受審判,以「死刑」 償命;
監獄長和中尉也對這個對小女孩下手的「敗類」嗤之以鼻,想要儘快處決;
就連獄中其他罪犯都看不下去,自發組織了一場對麥莫斯的拳打腳踢,直接把麥莫斯打進了醫院。
但這些都不在麥莫斯的關注範圍內,他只想見女兒歐娃……
他每天都給歐娃寫信,問候歐娃怎麼樣,奶奶怎麼樣,每隻羊怎麼樣……
他說自己在這裡很好,交了很多朋友,大家都對他很好……(實際上每個人都在欺負他)
當然,這些信歐娃一封都沒有收到。
漸漸地,同在7號房的獄友開始懷疑,頭腦這麼簡單的人可能殺人嗎?
特別是當歐娃出現在監獄高牆之外,與裡面的麥莫斯隔空對話後,越來越多人都不相信,一個如此愛女兒的人會對另一個女孩痛下殺手。
03
純真的心與真摯的愛面前,不再有「罪」
麥莫斯死刑越來越近,各方都行動了起來。
歐娃執著於幫爸爸尋找證人,獄友籌劃著讓他見女兒最後一面。
沒想到這次相見悄悄地「策反」了許多人……
歐娃不僅帶來了真相,更給這座囚籠帶來了明媚與陽光。
在天真善良的歐娃和麥莫斯面前,7號房的獄友開始支支吾吾用病來「粉飾罪行」,謊稱自己生病了,在這裡治療,還真情流露地說出自己的悔改。
因愛而自殺的人(在伊斯蘭教義中自殺是罪)說自己因為一個女孩生的病,現在他覺得「好傻,愛不是為了一個人而自殺,而是無論如何都要活下來。」
搶劫犯告訴歐娃他的病是缺錢,總是拿走別人的東西。
但當歐娃想把僅有的錢給他時,他愣住了,連忙撒謊「昨天我哥哥中了彩票,不缺錢了……」
殺人犯形容他的病是讓人過早地變成了天使,同時向歐娃承諾「我再也不幹了」。
……
他們好像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壞。
他們被定下形形色色的罪名,但唯有在父親這個角色面前,他們沒有絲毫辯解,甚至因為對子女的愧疚,而情願躲避在這不見陽光的囚籠裡。
但麥莫斯與歐娃讓他們找到的救贖的路口。
幫助這對父女!成了獄中近十個人的一致目標。
連同監獄長和上尉,也不自覺地加入到尋找證人,為麥莫斯洗刷冤屈的行動中。
但一群底層人,最終能左右權勢,還麥莫斯清白嗎,路並非想像中那麼容易。
04
「你走了,以後誰來照顧我?」
家有麥莫斯和歐娃兩個6歲的孩子,太奶奶是家裡唯一的支撐。
她也是世界上最懂麥莫斯的人。
當麥莫斯買書包不成反被人打,內心極度受挫地問奶奶「歐娃還會笑嗎?」時,奶奶把他摟在懷裡安撫他:
「會的。你不用慚愧,你和他們沒有任何不同,你比他們都富有……」
麥莫斯被抓,被宣布死刑,她也堅信麥莫斯是個好人。
但這份相信她除了傳達給歐娃,還有誰信呢。
或許是受過的異樣眼光,不公平的待遇太多,比起歐娃的執著尋找真相,她選擇了隱忍。
特殊需要家庭的終極話題「我走了,孩子怎麼辦」也是她的憂思。
以前,歐娃總是問「我的媽媽呢?」
每次太奶奶都會告訴她,媽媽變成了天使,她去了天堂。
但現在,歐娃問的對象變成太奶奶「你也會去天堂嗎?如果你去了天堂,誰來照顧我呢?」
「別擔心,我會在這裡等著你長大,我不會離開你。」
比起身陷囹圄的兒子,孫女可能更需要她。但神朝你招手之時,沒有人能抵擋。
太奶奶會離開,麥莫斯會因為強加的罪名走向絞刑架。
得知歐娃已無所依,在等著自己回家,麥莫斯第一次情緒失控了。
他緊緊抱著歐娃不放手,留著眼淚喊著「我不想變成天使,以後誰來照顧歐娃!」
「我是死刑,爸爸是死刑!」
當看到女兒眼神落寞,不再有笑容時,他卻又第一次展現了成熟,背過身與女兒揮手道別,直到走出門外,才跪倒在地。
那個6歲的爸爸好像突然間長大了,他似乎明白了父親背後的責任。
一切還來得及嗎?一個好人會就此含冤而終嗎?
相信這一次的結局會給你一個圓滿的解答。
《七號房的禮物》,正如雷建威主席所說「以父愛之名治癒每一顆柔軟的心」,這不只是送給七號房裡的「罪犯」的禮物,也是給所有觀影者的禮物。
障礙人士家長或許無法想像孩子成為父親、母親的一天,但我們相信這就是他們會有的真實模樣。
有障礙的孩子不僅僅需要我們更多的愛與包容,他們或許比我們更懂愛,更珍惜愛,愛是一種本能,無關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