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則謎語流傳得很廣:小時候四條腿,長大了兩條腿,老了三條腿。謎底就是」人」。這個謎語也表明拐棍的力學功能,就是增大支撐面,讓人體的重心在支撐面內,避免摔倒。
根據第 2 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統計,用拐棍人佔使用輔具的殘疾人總數的 49%。隨著現代交通事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以及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拐棍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
除了強化平衡,拐棍還有別的功能:比如路遇惡犬,手中有根棍,心裡就不慌了。也有一些裝酷的人用拐杖來做裝飾,比如龍王和佘老太君。
其實有些「拐棍」不能稱之為「拐棍」,即健身爬山用的「棍」。「拐」是身體失去正常功能的人用的,而健身用的「棍」是為了正常人的平衡能力用的,後者更嚴格的說法叫「手杖」。
英文也是區分的:拐棍對walking cane,而手杖對walking stick。
手杖還可以分為登山手杖和越野行走手杖。越野行走手杖主要適用於輕鬆的登山活動和平路的快步行走。有了手杖的支撐,在登山的時候就可以節省體力,還可以減輕膝關節的受到的壓力;在平路的行走使用手杖能讓下肢得到活動的同時,上肢也得到了鍛鍊。
對於登山手杖來說,它需要承受較多的身體壓力,所以需要使用更堅固的鈦合金、鋁合金等材料製成。登山運動不是每天都有的,但是行走卻是每天都要進行的運動,那麼越野行走手杖除了承受身體壓力外,還要有一定的彈性來緩衝一些,因此越野行走手杖多採用混合型的材料製成。
拐棍對於身體失去正常功能的人,可減輕疼痛、跛行、功能障礙等症狀。拄拐能降低股骨頭的骨張力變化;減少股骨頭與髖臼在內外因素作用下擠壓產生直接作用;保持關節間隙等作用,從而可以減輕股骨頭壞死患者不同時期的不同症狀。
其次,股骨頭壞死拄拐後有利於血管的再生和骨性的修復。股骨頭壞死要保證血管再生過程不受到阻礙,首先要解決壞死周圍的應力集中。而拄拐可以減輕股骨頭的負重,從而減輕壞死的周圍應力,保證骨性修復。另外,新骨再生比較脆弱,拄拐可減少股骨頭再次塌陷的情況。
另外,著名的力學家俞鴻儒院士曾經指出:拄單拐時,拐應該放在健康那一側,而不是失去功能的那一側,小心不要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