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欄目是為廣大球友設立的技術回顧專欄,小編從過去數百篇技術文章中精選出若干最受好評的,免去球友自行翻閱之苦。相信在你進階的不同階段,重溫每一項技術時,也會得到不同的感悟。
很多時候球友們都喜歡去國外網站上看心儀拍子的參數,但這些參數究竟代表了什麼?某些參數的改變比如邊框厚度和球拍硬度的不同,對於使用者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這些問題是不是讓你覺得一頭霧水?想看資料還全是英文的,好不容易翻譯過來看的一知半解,讀完發現真正想要了解的方面卻沒有介紹。
這種情況相信在球友周圍經常發生,所以今天為大家帶來《史上最全的網球拍參數詳解》,讓大家不再迷茫,真正去了解自己的「武器」。
如果把球拍比作人的話,那參數就像體檢表裡的基本身份信息,網球拍也會有一個塗裝用來標明一把球拍的基本參數:
1.Weight:空拍重量,使用單位是克(g)或者盎司(oz)
參數概念:空拍重量是球拍參數中我們最能直接感受到的,它是指球拍未穿線拿在手裡靜止時感受到的物理重量。
穿線重量(Strung Weight):指的是球拍在穿線後拿在手裡靜止時感受到的重量(比如圖中球員現在感受到的就是穿線重量);
揮拍重量(Swing Weight):指的是球拍在手裡做揮動動作時所感受到的重量。在這裡我只介紹空拍重量對於使用者的影響,因為球線的不同也使得穿線重量有所不同,無法做一個參考。而揮重做為更為重要的參數我會在之後的隱藏參數中詳細說明。
參數影響:在不考慮其他參數時,重量大的球拍會在擊球時帶來很好的加速度,讓球有很好的速度和穿透性,也就是我們說的擊打性更強。
但並不是說球拍越重就越好,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和力量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拍子,並且考慮到揮重的因素,最好的方法是在購買自己的第一把拍子時自己去試著拿一拿、揮一揮。
推薦參數:
在這裡我建議初學者儘量選用不大於300克的拍子,女性的話由於力量偏弱建議使用285克的球拍。另外要說的是在選擇球拍時一定要看參數,而不是光看型號就直接購買,因為即使是同型號拍子的不同版本重量也會不一樣。
2.Balance:平衡點,使用單位是毫米(mm)
Length:拍長,使用單位是毫米(mm)或者英寸(inch)
參數概念:平衡點是用來表示球拍重量分布的主要參數。拍長則是指的是球拍的整體長度。這兩個參數之所以放在一起說是因為平衡點需要拍長來做參考。
參數影響:平衡點越靠近拍頭揮重就越大,平衡點越靠近拍柄揮重就越小。而拍長這個參數是有固定值的:兒童拍是23英寸至26英寸;成人拍標準版長度是27英寸,加長版長度是27.25英寸(最常見的是Babolat的PD+),超長是27.5英寸,標準版長度換算的成釐米標長是:685毫米。
這裡因為要說到計算方法,我們就以最新莎娃款L3為例:
計算方法:我們這把拍子平衡點是315毫米,也就是說平衡點在從拍柄處開始315毫米的位置,計算可以看出這把拍子的平衡點是比較靠近拍柄的,所以揮重也就相對較小一點。
平衡點還有一種表述方法是:某點頭輕/重,這裡的點(PTS)指的是長度單位1點=1/8英寸=3.175毫米
用一個帶有數學算式來表達:
假如一把球拍是x點頭輕/重:
算式為:685/2±3.175*x=y(頭重為加、頭輕為減)
那此拍的平衡點就在從拍柄處數y毫米的位置,通過反推我們可以知道圖片中的球拍是9點頭輕的拍子。
推薦參數:現在流行的趨勢是球拍重量與球拍揮重相近,也就是說平衡點在靠近拍子中心即342.5毫米左右位置是較為理想,這樣會讓球拍重量和揮重更趨於平衡。
3.Headsize:拍面大小,使用單位是平方釐米或者平方英寸( sq. in )
參數概念:球拍的線床大小即是球拍的拍面大小
參數影響:球拍的拍面大小決定了擊球甜點區的大小,雖然拍面小的球拍甜點區小,但是能帶來更好體驗的拍頭靈活性、控制性,小拍面在擊球瞬間線床力量也更為集中,對球的推進也更好,能給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擊球效果,但也增加了「打不準」的概率;而拍面越大甜點區也就越大,更容易接到球,並且在擊球瞬間線床能分散擊球帶來的震感,但大拍面球拍對球的控制程度不如小拍面。
參數推薦:小拍面對於使用者在擊球時的技術和力量要求都比較高,更適合專業運動員來使用;在這裡我建議業餘選手選擇MP(Mid Plus)尺寸的拍子,即拍面在96至100平方英寸之間。
這個尺寸區間的球拍甜點區大小適中,對於「打不準」的情況也有很好的寬容,並且不會像大拍面球拍那樣在擊球時力量分散得很大,造成無法打出有穿透性擊球。
4.String Pattern:線床類型,Mains為豎線,Crosses為橫線
參數概念:是指球拍的豎線橫線數量,例如一把球拍線床類型是16X19,豎線在前,橫線在後,即16根豎線,19根橫線,除了16X19外還比較常見的是:18X20的線床。
參數影響:大家看到我這張圖可能覺得很奇怪,因為很少見過16X16的,其實我也沒穿過這樣的拍子,但這張圖可以很好的表達出不同線床類型在球拍上的區別。左面部分是同一把球拍不同橫線數量時的密度比較,而右面是不同球線類型線床與擊球影響的關係,依此得出: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線床越密,與球接觸的線就越多,控制力也就越好;線床越疏,線床的形變就越大,「吃球」更深,也就越容易產生更多旋轉。
參數推薦:偏向旋轉打法的使用者比較適合16X19的線床,而偏向平擊打法的使用者可以嘗試使用18X20。
5.recommended tension:推薦拉力,使用單位是千克(kg)或者磅(lbs)
參數概念:一把球拍的設計拉力,一般為範圍值,即球拍的最大拉力和最小拉力。在這裡,因為穿線機是用磅數做為拉力單位,所以我們一般也都是用磅數來表述這一項參數。
參數影響:要注意的是拍子上提供了推薦的拉力範圍,一般穿線師也會建議客戶在穿線時不要超過這個範圍,否則容易破壞球拍的材質結構造成球拍變型和損壞。
6.Grip Size: 拍柄尺寸,使用單位:英寸(inch)
參數概念:在這裡先給大家一個對照表格作為參考:
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尺寸指的是球拍拍柄的周長,而不是直徑或者半徑,國內的球拍手柄一般是2號柄居多,也就是周長是4又1/4英寸。
參數影響:拍柄越小也就相對越靈活,拍柄越大也就相對來說越笨重。
推薦參數:雖然拍柄越小球拍越靈活,但並不是說手很大的人卻選了個1號柄(一般推薦的最佳距離是大拇指與食指之間有一豎指的距離)而這裡我認為拍柄選用的原則就是親自去握握,畢竟適合的才是好的,因為球拍種類、品牌的不同拍柄形狀也各異,如都是2號柄,有的比較扁,有的就比較圓。
講到這裡大家應該對自己球拍上印著的所有參數都有個了解了吧?
但別急,其實球拍另外的三個隱藏參數:拍框厚度、硬度及揮重才是影響一把球拍性能的關鍵參數:
隱藏BOSS(一)
Swingweight:揮重,使用單位是千克每平方釐米(kg/c㎡)
參數概念:指的是將握在手上的球拍進行水平左右擺動時所感受到的重量,與揮重相對應的是球拍的淨重,這一參數已經再之前給大家介紹過了,這裡也就不在多說,通過參數的概念大家可以看出來揮重才是我們在打球揮拍時感受到的拍子的真實重量。
其實很多時候兩把同一款的球拍由於重量分布情況導致揮重也會有一定的差別,拍子重量分布的越靠近拍頭,揮重就會越大;拍子重量分布的越靠近拍柄,揮重就會越小。這個十分好理解,就相當於掄鏈球和甩鞭子。
參數影響:相信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覺得即使知道了概念對於實際打球來說並沒有什麼價值,那麼我們就來說說拍子揮重的大小對於擊球的影響:在這裡我們為了方便比較,就只討論揮重這一項數據,而假設其他因素不變。
在這種情況下球拍的揮重越大,擊球瞬間的球拍穩定性就越好,也就是說拍子的抖動就越少,這意味著球拍在擊球瞬間傳遞到手腕的震動就會越少,對手臂也就越友好。
但這並不是說揮重越高就越好,該選擇多大的揮重要看使用者的核心力量的大小,拍子揮重越大就要求使用者具有更大的力量:因為揮重越大,揮拍速度就會越慢,如果力量不足的話,就無法使拍頭獲得強有力的加速,也就無法打出速度和旋轉兼備的擊球。而當揮重過低時,則會讓球拍在擊球的瞬間抖動加大,導致無法做進一步推進,也就無法打出有穿透力的球,同時揮重過低也會增加手臂受傷的機率。
推薦參數:現今的趨勢是球拍淨重與揮重相平衡,如淨重300克的拍子,那它的揮重應該在300到330之間,這樣使用者在揮拍過程中才不會因為重量改變較大而不適應。
隱藏BOSS(二)
Beam Width:拍框厚度,使用單位:毫米(mm)
參數概念:球拍的橫截面寬度,即球拍水平放置時的邊框高度。
參數影響:拍框厚度決定了球拍的力量指數,拍框越厚,線床就越小,相對的減震就越好,擊球的力量也會增強;同時對使用者手腕、臂肌肉會更友好,也就是力量要求相對較低。但拍框較厚導致了拍子的靈活度會有所犧牲,所以薄拍框雖然對使用者的力量要求較高,但靈活度也隨之更優;雖然上手難,但在對球控制方面要好於厚拍框。
參數推薦:邊框薄厚最典型的就是Babolat的PD和Head的L5,PD就是邊框厚的代表球拍,邊框厚減震好,易出球,適合新手進行動作訓練,因為對手臂友好不容易受傷,而L5適合有一定基礎的業餘玩家。
隱藏BOSS(三)
Stiffness:硬度,使用單位:維氏硬度級
Power Level:力量等級,每個品牌的力量等級表達方式有所不同
參數概念:硬度表示了球拍的自身彈性,之所以將兩個數據一起說是因為硬度是決定球拍力量等級的重要參數:硬度越大,力量等級也就越高。
由於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力量等級表達方式,沒法逐個說明,在這裡我就用Head的等級劃分來說明:海德的拍子等級是使用一個字母加一個數字組成的,分為2個系列:S系列和L系列。
字母代表的是揮動幅度:S為Short,即揮動幅度小;L為Long,即揮動幅度大。從S6~S1,數字越大代表力量等級越大;從L1~L6,數字越大代表力量等級越小。
當然也會有L7這種,由於我們更多的是面對網球愛好者和業餘選手,所以我們只討論普遍情況,力量等級越大彈性也就越大,球拍的硬度也就越大,也就是說S系列裡S6是硬度最大的,L系列裡L6是硬度最小的。所以我們說從S6到L6硬度是逐漸降低的。
參數影響:一般大家喜歡說:硬度越大拍子的彈性也就越大,而很多人卻容易將硬度等同於剛度來理解,導致覺得硬度越大彈性應該越小這樣的想法。而其實這裡說的彈性指的是相對球離開線床後的速度。
為了方便理解我更喜歡換一種說法來表達:硬度越大,球拍的形變就越小,擊球時球也會越快的離開線床,從而可以使用相對較小的動作將球擊出。但硬度大的缺點就是由於球在線床的停留時間較短導致控制變差,而硬度小的拍子會讓球在線床的停留時間變長,從而獲得更好的控制,由於形變幅度變大而導致揮拍幅度加大,也增加了對使用者的力量要求。
說到這,球拍的所有參數就講完了,據身邊朋友反饋,他們看完此文後的第一反應會不禁想要拿起拍子來重新認識一番,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