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1月11日消息,手機應用程式(App)隨時彈出廣告,用戶點擊「關閉」卻直接跳轉到廣告頁面;個性化廣告推送泛濫,消費者需經過十幾個步驟才能暫時將其關閉;虛假廣告肆無忌憚,消費者不勝其煩……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日前發布的《App廣告消費者權益保護評價報告(2020)》指出,58%的App含有廣告,其中,69.7%的廣告沒有「關閉鍵」。在用戶與手機如影隨形的今天,手機應用中「關不掉的廣告」成為一大弊病,不僅直接侵害消費者權益,也阻礙了網際網路經濟健康發展。App廣告與每個手機用戶息息相關,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有可能帶來大麻煩。廣告的精準推送無孔不入,由此可能產生個人信息洩漏風險。App中虛假廣告的監管缺位也極易誘引消費者「花冤枉錢」——五花八門的網絡貸款、一擦即淨的護膚品、3秒聚熱的保暖內衣……不少平臺只顧發布不顧監管,最終後果全由消費者承擔。為何App廣告的問題如此之多?這與網際網路企業的盈利模式有關。「賣廣告」是網際網路企業實現「流量變現」的重要方式。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爭奪的重要資源,誰掌握了更多、更詳細的用戶數據,誰就有可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優勢。網際網路企業可以根據用戶聊天內容、使用習慣等數據構建詳盡的用戶畫像,從而實現精準營銷。也有頭部企業走向「數據壟斷」,憑藉獨家海量數據獲得市場優勢,帶來不少市場競爭秩序、市場資源配置問題。據悉,中國市場上可監測到的App已超350萬款,且還在持續增加。為維護網際網路經濟良性發展,撕除網際網路「牛皮癬」刻不容緩。近日,工信部制定發布了《App用戶權益保護測評規範》10項標準和《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範》8項系列標準,以規範App個人信息使用。國家網信辦也發布《常見類型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徵求意見稿)》,推進行動應用程式信息內容亂象專項整治,首批清理處置105款違法違規行動應用程式。監管部門出手,為整治App亂象打造硬核標準,切實保障用戶權益。網際網路經濟的繁榮,不應以犧牲消費者利益為代價。希望在日益完善的政策監管和日益提升的技術監管之下,網際網路企業經營更加規範,從而推進中國網際網路經濟良性發展。(原題為《撕除網上「牛皮癬」刻不容緩》)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