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唐 杜牧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宋 蘇軾
二喬,皆國色。
孫策「美姿顏」,周瑜「長壯有姿貌」。
看似郎才女貌,十分般配。孫策自己也曾得意地對周瑜說,「橋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語見《江表傳》)
其實二喬不過是策瑜二人攻城拔寨後俘獲的戰利品,如此看來,即便赤壁一戰「東風不與周郎便」,二喬被曹公虜去,安置於銅雀臺也未必不是一件美事。
美女配英雄,曹操除了年齡大一點,再說年齡不成問題,他畢竟是漢末響噹噹的一號英雄。
何況大齡盛男曹操比周瑜晚死10年,比孫策晚死20年,二喬如歸曹操,也可少熬一二十年的孤寡生活。
小喬畫像
大喬小喬本是戰利品
《周瑜傳》載: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
《三國志》中寫得很清楚,建安四年(199年),25歲英俊少年周瑜,跟隨同歲的孫策攻打劉勳(這個人很重要,後面會講到)的皖城,破城後俘獲了橋公兩個女兒,都是國色天香,孫策自己納了大橋,周瑜納了小橋。
攻城拔寨俘得美人歸,這些美人其實就是名副其實的戰利品,明媒正娶為妻是很少見的,古籍中稱「納」而不稱「娶」,自然是納為妾。所以蘇軾詩詞中「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的周公瑾,也並不是什麼美事。
25歲的孫策周瑜分別佔有了大喬小喬,即便二女見了兩位少年英雄心有所屬,可惜策瑜二人皆短命,後面只剩漫長的守寡。
孫策畫像
建安四年策瑜得二喬,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就被仇家刺殺。大喬命苦,小喬的「幸福時光」也不過多十年。周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
周瑜畫像
周瑜畫像
舒城縣周氏宗譜上清晰的周瑜畫像
周瑜生有兩男一女,不知道三名子女中是否有小喬親生的,小喬只是妾,如果有生養,也不會是長子,而是幼子。女兒配太子登,孫登早逝。大兒周循尚公主,早逝。小兒周胤,娶孫氏宗女,因為酗淫縱慾,被發配廬陵郡,沒等到孫權赦免就病死了。
二喬的父親是誰?
《三國志》中稱二橋的父親為「橋公」,書中載有橋(喬)姓不過三人:橋玄、橋瑁、橋蕤。我們來看看這三人中誰更有可能是二喬的父親。
(一)橋玄
之前流傳最廣的說法認為二喬是橋玄之女。這其實是最荒謬的一種說法。
可能因為《三國志》中有幾處明確稱橋玄為「橋公」,所以致謬論流傳。
橋玄(110年—184年),一作喬玄,字公祖。梁國睢陽縣(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人。東漢時期名臣,官至太尉。就是他慧眼識曹操,稱其有「命世之才」,將曹操推薦給許劭(字子將)。
然而橋玄生於110年,孫策周瑜生於175年,年齡差距65歲,可以肯定二喬不是橋玄之女。
二喬有可能是橋玄之後嗎?按年齡算也是曾孫女、玄孫女輩,這也不大可能。
橋玄幼子十歲時被匪徒劫持為人質,橋玄不怕要挾,讓士卒強攻匪徒,致幼子和匪徒皆死,從此沒人再敢劫持人質。橋玄還有個兒子橋羽,官至任城(山東濟寧)相。睢陽、任城都與皖城(安徽潛山)相去甚遠,而《後漢書》稱橋玄「子弟親宗無在大官者」,二喬為橋玄後人可能性極小。
(二)橋瑁
橋瑁,也作喬瑁,字元偉,梁國睢陽人,是橋玄族子。靈帝末,當過兗州刺史、東郡太守,曾假冒三公名義給州郡寫信揭發董卓罪行,期望州郡舉義兵討董卓。初平元年(190年)起兵討伐董卓,同年為兗州刺史劉岱所殺,王肱繼領東郡太守。191年,曹操繼領東郡太守。
東郡管轄今河南東北部和山東西部,地理上與安徽皖城無接壤,人物關係上橋瑁和袁術孫策集團沒什麼關係,作為橋玄子侄輩,年齡肯定也偏大。看來他也不大可能是二喬的父親。如果二喬是他女兒,曹操繼領東郡太守時,就可以得到二喬了。
湖北嘉魚二喬公園
(三)橋蕤
橋蕤,又作喬蕤,和張勳(這個人也很關鍵)同為袁術部將。
初平四年(193年),袁術佔領揚州後,以張勳、橋蕤等為大將軍。興平元年(194年),孫策被袁術封為懷義校尉,袁術大將喬蕤、張勳對孫策都很賞識,「皆傾心敬焉」。袁術也感嘆孫策英雄年少:「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建安二年(197年)袁術稱帝,秋九月,侵陳郡,與橋蕤圍攻蘄陽,曹操親徵,袁術轉走淮南,留下橋蕤、李豊、梁綱、樂就四將,《三國志·武帝紀》載「(曹)公到,擊破(橋)蕤等,皆斬之。」建安十八年(213年) ,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策命書中記述曹操功勞有「蘄陽之役,橋蕤授首」之言。《于禁傳》又載,「(于禁)從圍橋蕤於苦,斬蕤等四將。」
曹操與袁術爭奪地盤時,戰於蘄陽(今湖北蘄春縣)、苦城(今河南鹿邑縣)一帶,曹操部將于禁攻破苦城斬殺了橋蕤。這次戰役曹操卻沒能俘獲二喬,他如果知道橋公有兩女皆國色,肯定後悔終生吧。
安徽潛山二喬故裡
橋蕤戰死苦城(或蘄陽),他的家眷可能已託付給朋友張勳帶走。再查《後漢書》確實如此,蘄陽一戰,張勳也在,後來逃出。
據《後漢書·袁術傳》記載,橋蕤、張勳曾攻擊呂布,橋蕤在下邳被呂布生擒,後來袁術留張勳、橋蕤於蘄陽抵抗曹操,「(曹)操擊破斬(橋)蕤,而(張)勳退走」。
又據《三國志·孫策傳》,袁術死後,長史楊弘、大將張勳等率眾欲投奔孫策,結果被廬江太守劉勳攔截,「悉虜之」。張勳的士卒家眷財寶都被劉勳虜去,其中可能包括好友橋蕤的兩個女兒二喬。廬江郡治所就在皖城,二喬可能就是在這時到的皖城。
孫策聽說劉勳獲得了袁術部眾,就假意與劉勳結盟,勸劉勳攻取上繚。劉勳剛走,孫策就攻皖城,取廬江,「勳眾盡降」,二喬也被孫策周瑜俘獲。
裴松之引《江表傳》載:會(袁)術死,術從弟胤、女婿黃猗等畏懼曹公,不敢守壽春,乃共舁術棺柩,扶其妻子及部曲男女,就劉勳於皖城。……(孫策)自與周瑜率二萬人步襲皖城,即克之,得術百工及鼓吹部曲三萬餘人,並術、勳妻子。
袁術部曲男女三萬餘人,包括袁術和劉勳的妻兒都被孫策俘獲。而之前劉勳又是從張勳處截獲了袁術原部下家眷。
嶽陽樓旁的小喬墓
現在我們可以還原二喬輾轉被策瑜獲得的整個過程:
袁術老部下張勳和橋蕤原本很欣賞孫策,張橋二人同在蘄陽對抗曹操,橋蕤在城破後被于禁所殺,張勳則帶著橋蕤妻女撤退。後來,張勳帶著橋蕤和袁術二人家眷欲投靠孫策,廬江太守劉勳又截獲張勳及袁術原部下家眷,安置皖城。周瑜跟隨孫策攻皖,俘獲袁術部曲男女三萬餘人,包括袁術和劉勳的妻兒,這其中可能也包括橋蕤兩女。
橋蕤此前本來對孫策「傾心敬焉」,孫策攻下皖城後對周瑜說,「橋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也算二喬的一個圓滿結局。
封面新聞 安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