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親戚們都喊我擺酒席慶祝一下,但我覺得要遵守村民民約,不搞這種鋪張浪費,我搬進新房子了,親朋好友隨時都可以來作客串門,隨時歡迎。」近日,興文縣大河苗族鄉落白亮村,村民梁光均前幾天搬進了新房,住進了整潔明亮的新房裡。在農村,搬新房是件大喜事,按照多年來形成的習俗,一般都要擺酒席慶祝,但梁光均卻很「低調」,既沒辦酒席,也沒收一分「份子錢」。
據了解,落白亮村現有1185戶4200餘人,民風淳樸,村民熱情好客,於2017年整村脫貧。以前村裡交通不便、通訊不發達,不論誰家有紅白喜事,鄰裡鄉親都會來幫忙,「擺酒席」成為村民互動交流的重要載體。隨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推進,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建房、喬遷、滿月等喜事越來越多,擺酒席也愈加頻繁,漸漸有了相互攀比、鋪張浪費的傾向,一度讓村民苦不堪言。
「不要小看農村辦的酒席,壞處包括耽誤時間,鋪張浪費,安全隱患大,經濟負擔重,助長不良風氣等等。」落白亮村村委副主任彭開偉說道,為推進移風易俗,村裡通過召開村民大會,把新事新辦寫進村規民約,以此抑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
根據村規民約,村民操辦紅白喜事要申請備案,其他事情一律不辦,並嚴格控制酒席的桌數、餐標,同時加強交通、食品安全的全程監管。以前全村平均每年要舉辦百餘場酒席,如今,簡辦、不辦酒席漸漸深入人心,舉辦酒席數量減少80%以上。
落白亮村只是興文縣推進移風易俗的一個縮影。2020年5月啟動社會風氣大改善工作以來,針對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存在的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時大操大辦、相互攀比、鋪張浪費、奢華墓葬、低俗婚鬧等治理難題,該縣通過黨群聯動、整治促動、創建推動、文化驅動、保障帶動等「五動」工作法,推進移風易俗,有效補齊基層治理短板,著力破除陳規陋習、樹起文明新風。
興文將「黨員幹部及其直系親屬一律不得在公共墓地之外的區域修建墳墓」納入《興文縣黨員幹部操辦婚喪喜慶等事宜的暫行規定》,廣大黨員幹部率先垂範;在全縣183個行政村成立紅白理事會,對城鄉居民婚喪事宜提前介入,有效進行制止。
大力發動群眾對「歪風陋習」實時監督,科學制定禮金標準,在各鄉鎮規劃設置公共墓地或農村公益墓地,禁止自行擇地亂埋亂葬;深入開展「慈孝家庭、最美家庭、好媳婦、好兒女、好公婆」等評選表彰,樹立「孝老愛親、厚養薄葬」的理念,對反面典型進行曝光,推動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的社會風尚。
以鄉村文明行動為載體,該縣在行政村建立文化室、在村文化廣場打造家風家訓文化牆、道德文化宣傳欄,結合「四好」新村建設,在房屋牆面繪製文化主題圖文,根據每個村實際情況打造積極向上的文化主題,並結合階段性活動成果,及時把做法固化為政策,制定系列文件確保移風易俗行動有規可依、依歸必行,有效促進移風易俗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
羅天鑫 宜賓日報記者 秦莉萍
來源:金江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作者/來源:二三裡資訊宜賓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