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諸葛亮稱為腦後有反骨的魏延,他死的真的很冤嗎

2021-01-19 暗黃的淡光

被諸葛亮稱為腦後有反骨的魏延,他死的真的很冤嗎

在演義中,魏延剛剛投靠劉備的時候,諸葛亮說他腦後有反骨,以後很有可能會當叛徒。但是他一生跟隨劉備四處徵戰,劉備對他也非常器重,器重程度甚至超過了張飛。而且魏延也並沒有一絲一毫的反叛之心,他既沒有投靠曹魏也沒有投降東吳,但就是這樣一個武將,卻被馬岱殺死,還被滅了三族,堪稱是三國中死得最冤的武將了。

魏延是河南人,河南這個地方自古以來都是民風剽悍之地,所以出身於河南的魏延自然也是一個好戰分子。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這件事在正史上並沒有記載,僅僅只是羅貫中杜撰出來的而已。那麼為什麼羅貫中會給編排出這樣一個橋段呢?演義中,魏延剛開始是襄陽一名將領,當時曹操南下,劉備是他攻打荊州的第一個對象,劉備因為實力比較弱小於是就棄城逃跑了,在路經襄陽的時候,劉備和諸葛亮等人就想要去襄陽避一避,但是襄陽城內的守將愣是不開門,這個時候劉備就知道他已經投降曹操了。

魏延在城中知道了劉備到來的消息,他因為仰慕劉備已久,所以就打算開城門放劉備進來,在開城門的時候,文聘發現了魏延的小動作,於是他就和魏延打了起來。劉備雖然看到襄陽的城門已經開了,但是他害怕有埋伏,於是遲遲不敢進去。魏延無奈,就只能夠逃了出去,他和劉備就這麼錯過了。從這一段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魏延對劉備是非常推崇的。

後來魏延投靠了長沙太守韓玄,赤壁之戰以後劉備派關羽去攻打長沙,韓玄不願意投降,於是就讓手下將領黃忠去和關羽對戰,黃忠武藝高強,關羽再和他打仗的時候打出了感情,所以即便是黃忠露出了破綻,關羽也沒有人心殺掉他,韓玄以為黃忠有通敵之嫌,於是就把他關起來了。魏延一看劉備居然來了,於是立馬把韓玄給砍了,然後投奔了劉備。

這兩件演義中的橋段都是羅貫中杜撰出來的,一次是魏延背棄劉琮想要放劉備進來,一次是他殺害韓玄迎劉備進長沙,這兩件事情都是為了體現魏延的反覆無常,所以諸葛亮認為既然魏延能夠背叛以前的主子,那麼他以後就必定還會叛主,於是就說出了他「腦後有反骨」這句話。但其實這所有的事情都是演義中的事情,在正史中魏延並沒有開襄陽城,也沒有殺韓玄,諸葛亮也不像演義中說的那樣看不起魏延,他在正史中對於魏延還是非常重視的。

劉備去世以後,劉禪繼位,因為劉禪年少,所以諸葛亮就成了國家的一把手,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魏延就被諸葛亮任命為丞相司馬,這個職位就相當於諸葛亮的馬前卒,是比較親信的人才能夠擔任的職位,所以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諸葛亮其實並沒有和魏延不和,他甚至把魏延看成了自己的親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魏延的官職也是一升再升,甚至還當上了前軍師,這個職位可了不得,既然是軍師,自然就是出謀劃策的那種,諸葛亮作為丞相,魏延自然是要為他出謀劃策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和魏延當時的關係的確是非常和諧的。

後來諸葛亮和魏延之所以會決裂,主要就是兩個人的思想不同,魏延是武將出身,所以他的作戰思想就比較激進,而諸葛亮作為運籌帷幄的謀士,他自然是希望穩紮穩打,所以他的思想比較保守。根據史料記載,魏延每次跟隨諸葛亮出徵的時候,他就向諸葛亮要一萬士兵,打算效仿韓信兩路並進在潼關會合,但是諸葛亮不同意。所以魏延就開始憎恨諸葛亮了,他恨得不是諸葛亮這個人,而是諸葛亮的保守思想。在他看來,蜀漢比魏國不知道弱了多少倍,一味的求穩根本沒有辦法取得進展。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諸葛亮就越來越疏遠魏延了,甚至在諸葛亮臨終前,他都沒有邀請魏延參加最後一次軍事會議。魏延的性格像極了關羽,兩個人都比較矜高,正是因為性格上的缺陷,所以關羽和魏延在朝中沒有什麼知心好友,關羽在敗走麥城的時候劉封和孟達對他見死不救,而傅士仁還有糜芳更是直接投降了東吳。魏延在和楊儀發生矛盾的時候,朝中沒有一個大臣是站在他這邊的,就算是諸葛亮親自提拔的蔣琬、費禕這些良善之人都對魏延嗤之以鼻,從這我們就可以看出魏延是多麼的不討人喜歡了。

在諸葛亮死後,魏延以為屬於自己的時代來了,他是蜀漢的二把手,諸葛亮死了,他覺得憑藉自己的資歷還有能力,代替諸葛亮繼續北伐完全不是問題。但是諸葛亮似乎也料到了這一點,他知道如果魏延當了最高軍事統帥以後一定會採用奇謀進兵,在諸葛亮看來這是個冒險的行為,很有可能葬送蜀漢基業。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諸葛亮就讓楊儀接替他的位置。魏延不知道諸葛亮的真實想法,再加上他和楊儀不和,所以他就不聽從楊儀的命令,堅持要繼續北伐,後來他為了北伐甚至還燒毀了大軍撤退的棧道。

而這也恰恰是魏延所犯的最致命的錯誤,阻止楊儀大軍回撤,燒毀棧道,這就相當於謀反了,在這種情況下,魏延手下的士兵怎麼還能甘願為他賣命呢,於是魏延立刻就變成了孤家寡人一個。魏延沒有辦法,只能夠逃跑了,但是最終他並沒能夠擺脫命運的束縛,他還是被馬岱給殺了。魏延其實死得一點都不冤,他雖然並沒有投靠任何一方勢力,但是他的行為已經觸犯了蜀漢的利益,所以和造反也沒有什麼兩樣了。而且抗旨不遵這本身就是一條大逆不道的罪過,所以說魏延會死全都是他自己的原因。

本文由暗黃的淡光原創,以上內容僅為小編個人觀點,如果大家還有什麼其他的意見或者建議請在下方評論留言,歡迎點讚收藏,謝謝觀看

相關焦點

  • 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其後必反,反骨是什麼
    魏延剛剛投靠劉備的時候,諸葛亮便要將他拉出去咔嚓了。劉備問其原因的時候,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其後必反,說的劉備和在場的人都一愣一愣的。那麼諸葛亮說的反骨是什麼呢?難道魏延的腦袋和別人的腦袋長得不一樣嗎?諸葛亮已經不在世了,沒法詢問,其也沒有留下關於腦袋長反骨的具體描述。
  • 諸葛亮殺魏延的真正原因,不是其腦後有反骨,竟然是這個!
    對於這樣的一個人,許多人以為魏延死得有些不明不白,甚至有些冤屈。魏延可能是蜀國死的最冤的一員大將。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是,諸葛亮看到魏延腦後有反骨,料定魏延必反,所以留下遺囑讓人殺之。按照《三國志·蜀書》易中天教授的理解是被楊儀、費禕、姜維等人陷害而死。理由是楊儀和魏延性格不合,導致楊儀嫉恨心中,趁機殺了魏延。無論是諸葛亮遺命殺之還是楊儀嫉恨殺之,都是由於魏延的性格造成的。
  • 小說中諸葛亮看出了魏延的反骨,反骨到底是什麼,魏延真有反骨嗎
    劉備不明就裡,而諸葛亮卻振振有詞地回答道: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故而斬之,以絕禍根。所以,隨著《三國演義》的長盛不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與魏延可憐的反骨一起,成為人們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印象。然而,到底什麼是反骨,從反骨真的能看得出一個人的奸邪嗎?其實,根據現代醫學、生理學、解剖學等等學科來看,人的骨頭數量都是一樣的,絕對不會因為是奸臣就多長出一塊,也絕對不會因為是忠臣而少長出一塊。
  • 魏延真的「腦有反骨」嗎,諸葛亮為何要殺他?忠心還是暗藏禍心?
    魏延之死真是「腦有反骨」?諸葛亮為何一定要除掉他,有何私心? 其中,最為人所爭議的莫過於諸葛亮判斷「魏延腦有反骨,必反」而留錦囊妙計殺之。那麼,魏延被殺時反了嗎?
  • 腦後有反骨的魏延,後來果然造反了,是諸葛亮將他逼反的嗎?
    說到魏延,可能大家印象中最深的莫過於「腦後有反骨」了。魏延最後也沒有「辜負」腦袋上的反骨,在諸葛亮死後終於謀反,最後死於亂軍之中。有人說魏延的死諸葛亮有非常大的責任,因為諸葛亮不重用魏延,導致他懷才不遇,最後才憤而造反,所以說是諸葛亮逼反了魏延。
  • 三國最大冤案:立下汗馬功勞卻死得極慘,是因為他腦後有反骨嗎?
    此時孔明語出驚人,說出了一句非常玄妙的幾乎沒有科學依據的話作為要殺魏延的原因,那就是「吾觀此人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後患。」「腦後有反骨,就日後必反?」不得不說中國道家幾千來之看相精髓也是非常厲害了。此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此時魏延百口莫辯,幸好劉備求情,請求把其魏延的命暫且留下,孔明才放了魏延一馬。
  • 三國魏延,孔明說他腦後有反骨,到底是冤不冤?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爭長沙,魏延在長沙殺了原長沙太守韓玄,歸降了劉備。而諸葛亮說他腦後有反骨,要將他斬首,說他「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魏延遊戲中形象但演義中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是極有可能看出魏延的端倪的。我們往玄乎了說,魏延,是不是有魏國延續之意。
  • 歷史解密 || 魏延腦後真有反骨嗎?
    《三國演義》中的蜀國大將魏延,字文長,義陽人。此人勇猛過人,能徵慣戰,文武雙全,但性格高傲。關羽戰長沙歸順劉備,後隨劉備入川作戰,多次榮立戰功,被提升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提拔他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後又被拜為鎮北將軍。        當年關羽戰長沙,與長沙守將黃忠交戰,黃忠馬失前蹄,把他跌落在地,關羽仁義,並不殺他,讓黃忠換馬再戰。
  • 腦後長有「反骨」日後必反?諸葛亮是否對魏延有偏見?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所魏延腦後長有反骨,他日必反。那麼所謂的「腦後有反骨」到底指什麼呢?其實這是小說中虛構的情節,遍翻史書,所謂的「反骨」之出現過一次。那是記載在《北齊書.皇甫玉傳》裡,皇甫玉擅長摸骨相面,曾經為北齊權臣高歸彥相面,然後當著他說的;「閣下將會位極人臣,但是不要謀反哦。」高歸彥一臉不解的說道:「我怎麼可能會謀反。」皇甫玉回答他:「不對,公有反骨呀。」果然,高歸彥日後就造反了。這是正史唯一一次對「反骨」的記載,但是皇甫玉並沒有交待說明,這個所謂的「反骨」到底是什麼?是長在腦後還是屁股後?
  • 諸葛亮為何一見面,就說魏延腦後長「反骨」?二人關係究竟如何?
    在《三國演義》後期,諸葛亮去世之後,蜀軍一時間方寸大亂,本來團結的蜀軍內部,卻出現了兩極分化,一下子出現了兩位主帥。一個是蜀軍大將——魏延,另一個是蜀國大臣楊儀,二人都聲稱自己是諸葛亮指定的繼承人,難道諸葛亮生前的安排出現了錯誤嗎?
  • 腦有反骨卻不知權臣術,魏延是諸葛亮最佳繼承者,為何反遭猜忌
    三國名將魏延從加入蜀漢陣營開始,一直就是飽受爭議的角色,諸葛亮認為魏延此人腦後有反骨,不適合委以重任,的確魏延從參軍開始,一系列做法讓堅守道德情操的劉備和諸葛亮都是十分不滿。 但是即使魏延表現這樣,在前期為何不趁早殺掉他,為反而還是給他重要的職位呢?
  • 魏延的腦後真有反骨嗎?他有謀反嗎?學者:我們都冤枉他了!
    魏延有沒有謀反,從歷史記載來看,似乎可以回答:有。諸葛亮死後,楊儀與魏延發生激烈衝突,直至兵戎相見,都上書稱對方謀反。劉禪與諸位大臣討論,眾大臣一致認為:楊儀不可能造反,謀反的只能是魏延。魏延被馬岱斬殺後,夷滅三族。
  • 魏延真的是因為腦後有反骨才被殺的嗎?別再被小說騙了!
    或許很多人都讀過小說《三國演義》,對魏延這個人物形象有一種天然的排斥,尤其是諸葛亮說魏延腦後長有反骨,更讓很多人對魏延產生了偏見,實際上魏延對蜀漢王朝是非常忠誠的,在對魏作戰過程中,魏延常出奇策,大敗敵軍,論忠誠度和軍事能力,魏延雖然比不上諸葛亮,但是和姜維有一拼,魏延本以為諸葛亮死後,自己理應被當作諸葛亮的繼承人,全面負擔起伐魏的事業,但是魏延卻大錯特錯,甚至因為這個想法給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
  • 諸葛亮臨終前為何執意要殺魏延,難道就只是因為有「反骨」嗎
    魏延最初在長沙歸順劉備的時候,諸葛亮看出魏延腦背後有"反骨"料,到此人日後就會造反, 本想著除之而後快,最後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魏延果真造反了。以降服葛亮逝世 ,沒有人可以那他怎麼辦 ?很典型的"老虎不在家,猴子稱霸王"當時幸運的是諸葛亮提前授予馬岱的計劃, 才殺了魏延。
  • 孔明為何死了也要除掉魏延?不是魏延有反骨,原因讓人難以接受
    ,不如說是諸葛亮想要魏延有反骨,被他們生生逼出來的!諸葛並非完人,從街亭一役中就可看出,諸葛亮看人並沒有劉備準。劉備生前就告訴過諸葛亮,馬謖不可大用,而諸葛卻不聽,導致街亭失手,又是魏延「擦屁股」才能全身而退。由此可見,劉備死前說了馬謖的不好,如果魏延有反骨,為何沒有說魏延的不是?如果魏延有反骨,劉備會看不出來嗎?魏延因謀反而被殺,在筆者看來,簡直是天大的冤案!
  • 魏延的反骨長哪兒,諸葛亮搞明白了嗎?
    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諾諾連聲而退。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對這段描寫不會感到陌生。魏延後來果然造反,印證了諸葛亮的先見之明。
  • 腦後有反骨是人才!
    腦後有反骨是人才!腦後有反骨,俗成了一句貶義的名詞。通常指的是某人本質叛逆,不仁不義,賣主求榮,篡權奪位。腦後反骨這個詞最早是出於[三國演義]的第五十三回。這人正是長沙守將之一魏延。當 關羽引魏延拜見劉備時,孔明卻「喝令刀斧手將魏延推出斬首」。劉備驚問為何斬殺獻功降將?孔明說:「魏延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反……」經劉備求情,魏延保住了性命,但卻一直不受重用。諸葛亮死後不久,魏延果然帶兵謀反。副將馬岱遵照孔明的遺命誘殺了魏延。 從此,魏延與腦後反骨成了反叛與不軌的代名詞。往往上司斥責不聽指揮的下屬,會直言你是魏延再世;你腦後有反骨;反骨仔。
  • 揭秘:魏延是真有反骨還是被人誤解?不怪諸葛亮
    隨著諸葛亮的離世,魏延之死就成了所謂的千古謎案。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中說魏延是因為諸葛亮早就看出了有反骨,所以臨死前吩咐楊儀和馬岱殺掉魏延,一句魏延反,馬岱斬的話影響了多少人的判斷,那麼魏延是真有反骨還是被人誤解?
  • 諸葛亮說他天生反骨,此人死不瞑目,被冤幾千年
    諸葛亮說他天生反骨,此人死不瞑目,被冤幾千年魏延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大將軍,立下赫赫戰功,最初劉備入川時殺了自己當時的主子投降於劉備,《三國演義》中描寫到,諸葛孔明看到魏延腦門後的樣子,大喝一聲,讓劉備立即誅殺此人,這個人天生反骨,無論跟隨誰都不會忠心,一定會發動叛亂的。
  • 魏延墓前長跪的3個石人,其中一個是諸葛亮,其餘兩人分別是誰?
    ,由於史書上稱其腦後有「反骨」,在古代,腦後「反骨」通常被視為不吉利、不忠不義的象徵,所以,魏延不僅在諸葛亮眼中是一個隨時可能賣主求榮的人,在諸多史學家印象中同樣也是如此。但凡事皆有例外,歷史真的如此嗎,魏延是否真的就是一個賣主求榮,見利忘義的小人?其實,聰明人從魏延墓就能看出些許端倪。01這一切還要從劉備諸葛亮一夥攻打長沙郡說起,在《三國演義》中,當時長沙太守韓玄胸無大志,並且疑心很重,黃忠魏延等在韓玄手下鬱郁不得志,藉此機會魏延打算投降劉備故而勸降黃忠但遭到後者拒絕,隨後,斬殺韓玄獻出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