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在踏入室內設計行業時,首先想到的便是選擇一家既正規又專業的室內設計培訓學校進行系統學習,這樣既能縮短掌握行業必備技能的時間,又能在就業時享受到該培訓學校歷年來積累的行業資源,不僅可以降低行業入門難度,又能極大縮短入行的時間。
那問題來了,該如何選擇室內設計培訓學校呢,或者說室內設計培訓學校哪家好呢?下面我們以瀋陽室內設計培訓學校為例,列舉五大技巧,幫你輕鬆選擇理想靠譜的設計培訓機構。
一、正規合法的辦學資質
培訓機構屬於民辦教育範疇,開辦是需要具備教育局或者人社局審批通過,下發《辦學許可》後方能開展教育培訓工作。也就是說如果機構不具備《辦學許可》,實質上是屬於違法辦學範疇。直接帶來的風險就是,一旦經營不善,機構隨時有跑路的可能,這樣例子近些年時有發生。如果在你學習的同時還要擔心機構哪天跑路,那這個學習質量又如何保障。所以選擇培訓機構,第一條要看的就是它的合法辦學資質。那為什麼一些機構不去辦理《辦學許可》呢?因為教育部門對具備《辦學許可》的正規機構監管的非常嚴格,這極大地保證了參加培訓人員的合法權益。
二、創辦時間與口碑
關注創辦時間的長短意義主要在教學經驗上,剛開幾年的培訓機構與創辦十幾年的培訓機構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教學經驗與行業資源。這就是好比新入行的設計師與從業十幾年的老設計師在設計、談客戶等經驗上的差距。而口碑更是需要時間來驗證,這個口碑並不是王婆賣瓜式的自吹自擂,也不是機構的招生老師忽悠人的那套說辭。而是以往畢業學員的真實情況,比如作品,訪談,甚至是其所在公司的一些信息等。網際網路時代這些信息的獲得還是很便利的,最直接的渠道就是培訓機構的官方網站,越是靠譜的、專業的機構網站上公示出來的學員信息往往會越多。而口碑差的機構,或者新開的機構展示出來的信息則非常有限,並且會大肆吹噓其學員所達到的成就,比如月薪幾萬等等。這點很好理解,這樣的機構拿得出手的畢業學員並不多,誇大薪資效果能忽悠更多的人來培訓,說白了就是利益的驅使。當然正規的機構就不會這麼做,因為廣告法有明確的約束。
三、課程結構與師資力量
對於新開機構而言,課程結構沒有比抄襲來得更快,更直接了。國家對智慧財產權的監管力度不嚴,給了一些機構可乘之機,拿來主義越來越成為一種風氣。一些機構的講師,由於教學經驗的約束,甚至連寫一套完整的課件都非常吃力。哪怕是從業多年的設計師,不經過專門的培訓和多年教學經驗的磨練,都很難稱得上是合格的講師。有經驗的講師才能編寫出更貼合設計新人的教案,才更懂得新手設計的需求。所以設計講師具備設計工作經驗的同時,更需要有一定的教學經驗才可以。結合行業需求,結合曆年教學經驗,結合學員層次,以最好的教學形式展現出來的課程體系結構才更加專業合理。
四、教學環境與學習氛圍
教學環境很好理解,就是培訓機構的硬體條件,這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關鍵是班型。市面上的培訓機構大多採取一對多或者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培訓時間段上大致分為工作日,白斑,晚班,周末班幾個時間段。有同學非常糾結到底選擇哪個班型,哪個時間段會更好。其實很好做決定,學習是需要氛圍的,一對多的模式更適合能全身心脫產投入學習,未來希望在行業尋求更大發展的同學。而一對一更適合有工作,只能利用業餘時間來學習的同學。當然一對多的人數最好控制在10人左右,因為人過多一個講師無法顧及到所有人,而人過少會導致學習氛圍極差,學習進度沒保障,從而影響最終的學習效果。
五、就業安置與協議的籤署
就業是大部分同學學習的主要目的,尤其是轉行來的同學,新的行業毫無資源,前期培訓機構提供的就業資源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十幾年以上的老牌機構,以往畢業的學員大多在行業站穩腳跟,正是其反哺母校的時候,大量優質的就業信息,用人需求,都會及時的反饋到母校。這會給即將踏入行業的新手設計師帶來最直接的好處,比如像龍銘培訓,就業形勢絕大部分都是師兄帶師弟的模式,大大加快了入行速度。至於協議的籤署,要明確一點是只有在機構具備《辦學許可》的情況下,籤署的《培訓就業協議》才具有法律效益。近些年一些培訓機構為了逃避監管,規避責任,會以公司名義跟學員籤署《服務書》、《技術轉讓書》《崗前培訓》等形式的協議合同,實質上都不合規合法,風險極大。
綜上所訴,選擇瀋陽室內設計培訓學校,還是需要同學們擦亮雙眼,辨其真偽,選擇正規合法的辦學機構,建議在選擇學校時諮詢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或者人社局主管部門,確認培訓機構的合法性後再做選擇,避免辛苦的血汗錢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