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2020-12-16 中國青年報

認識歷史離不開考古學。12月1日,《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文章指出,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文章強調,「要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講清楚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讓世界了解中國歷史、了解中華民族精神。

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屬於我們,也屬於子孫後代。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要加強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指出:「經過幾代考古人接續奮鬥,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本質是建立在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真正有前途、有力量的國家和民族,必然有其燦爛的文明、輝煌的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然召喚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中華文化既蘊含著協和萬邦、天下大同的豐富思想,又具有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的深厚傳統。建設文化強國,需要堅持以我為主,但決不是搞自我封閉,更不是搞唯我獨尊,而是立足中國、面向世界,更好促進中華文化和各國文化相互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為建設命運與共的美好世界提供持久而深厚的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就此強調: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鑑,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只有堅持推動文明相通、文化相融,拉緊各國人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紐帶,才能更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為《求是》雜誌社副編審)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望海樓: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認識歷史離不開考古學。12月1日,《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 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望海樓)
    認識歷史離不開考古學。12月1日,《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文章指出,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文章強調,「要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講清楚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讓世界了解中國歷史、了解中華民族精神。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
  • 習近平:要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屬於我們,也屬於子孫後代。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我們要加強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我國很早就有了考古學研究。
  • 向世界講好建黨故事
    雙方將基於各自優勢,共同開展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的研究、教育和傳播工作。據悉,雙方將合作打造「中共建黨歷史多語種語料庫」,推進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歷史檔案文獻的梳理與翻譯,圍繞中國共產黨的世界視野與全球話語體系構建開展專題研究。此外,還將充分運用上海外國語大學現有29個語種網站等對外傳播渠道,多語種講好黨的誕生地故事。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中國故事|用英語講...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主講 斯明誠:我覺得從一個教育者的角度,通過學習你自己非常熟悉的內容,熟悉的故事來學習外語,其實本身是一件很有價值,而且很有效果的一件事。希望更多學生意識到,通過學習英語,可以把中國文化傳遞給全世界。
  • 向青少年講好文化傳承的故事
    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需要提高政治站位,重塑功能定位:打造上傳下達的治國理政新平臺,打造內引外聯的國際傳播新格局,打造惠國利民的美好實用新服務。向青少年講好文化傳承的故事,成為中青報加快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和傳播重點。首先,為黨育人、服務青年,需要更多的文化自信。
  • 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助力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提出要求,到地方考察時也看了不少當地重要歷史文化遺產。講好中國歷史故事,走好大國復興之路,需要我們保護好、利用好歷史文化遺產,讓深埋於地下的文物遺蹟「浮上來」,讓記載於史籍文獻的文化「走出來」。  講好中國歷史故事,要堅持保護優先。浩如煙海的歷史文化遺產具有無比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對於揭示我國文明起源及其演進序列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英語|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中國故事|用...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主講 斯明誠:我覺得從一個教育者的角度,通過學習你自己非常熟悉的內容,熟悉的故事來學習外語,其實本身是一件很有價值,而且很有效果的一件事。希望更多學生意識到,通過學習英語,可以把中國文化傳遞給全世界。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主講 斯明誠:我覺得從一個教育者的角度,通過學習你自己非常熟悉的內容,熟悉的故事來學習外語,其實本身是一件很有價值,而且很有效果的一件事。希望更多學生意識到,通過學習英語,可以把中國文化傳遞給全世界。
  • 回溯會計歷史 講好中國故事
    世界會計史學家學會主席約克大學加裡·斯普拉克曼教授以視頻方式宣布2024年第16屆世界會計史學家大會由中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承辦。這將是該國際性學術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辦。  中國會計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周守華,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張金元,湖北省財政廳副廳長劉仁樵等出席並講話。北京大學教授吳聯生,清華大學教授於增彪,首都經貿大學教授付磊代表協辦單位出席並講話。
  •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7委員專題會議現場交流交鋒
    1月11日,黃浦區政協二屆五次會議開幕,在下午的「民生保障與社會治理」專題會議上,輪到朱錦川發言,圍繞加強文化建設和文化教育,他直指「講好中國故事」需要釐清的4個問題。「中國故事講給誰聽?首先要講給自己聽,當中國人對自己的故事熟悉了,有感情了,才能更好地向全世界講故事。中國故事由誰來講?
  • 講好中國故事是新時代文學的使命
    文學工作者應始終堅定文化自信,以講好中國故事為己任,表達對世界、時代及現實社會的關切,承擔起展現中國新形象、加深世界對中國歷史與現實的認識的責任。文學工作者要紮根生活、紮根人民,直面時代現實,不僅要為國內讀者講好中國故事,還應主動承擔起向全球讀者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發出富有影響力和感染力的中國聲音,塑造新時代的中國大國形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
  • 努力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有的放矢)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中,中國人民身上體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揚。當前,改進和加強對外宣傳,需要運用多種形式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需要講事實、講情感、講道理,努力在國際社會贏得人心、贏得認同。 講故事在對外宣傳中具有重要作用。
  • 張頤武:講好中國故事 讓歷史文本獲得鮮活的生命
    2020年1月14日《故事裡的中國》主創來到十八洞村,深入基層、紮根群眾,讓藝術走進生活,探尋十八洞村的精準施策,講述正在進行的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讓歷史文本獲得鮮活的生命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張頤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節目,用文化綜藝的方式來講小歷史,用小歷史來反映大歷史,在文化節目的形態樣式探索、文化內涵建立、歷史內涵探索、價值觀構建等方面都作出了突破
  • 文化十分丨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主講 斯明誠:我覺得從一個教育者的角度,通過學習你自己非常熟悉的內容,熟悉的故事來學習外語,其實本身是一件很有價值,而且很有效果的一件事。希望更多學生意識到,通過學習英語,可以把中國文化傳遞給全世界。
  • 怎樣講好中國精神的精彩故事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面向國際國內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精神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我們一方面要在傳播內容方面下「繡花」功夫,切實提高傳播內容深度與歷史文化厚度,一方面要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同時充分運用移動網際網路催生的社交媒體新業態、新平臺,藉助強大的民間動員力,講好新時代中國精神的精彩故事。
  • 在講好中國故事中提升話語權(人民要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擁抱世界、學習世界、融入世界、貢獻世界,希望與世界各國合作共贏,在與世界的聯繫互動中發展。在此過程中,我們需要準確表達中國主張、發出中國聲音,讓更多人傾聽、理解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對外傳播工作,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提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 在傳承經典中講好中國故事
    在傳承經典中講好中國故事 2020-09-17 15: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孫來斌:不斷提升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當前,「中國奇蹟」、「中國震撼」催生了國際上「讀懂」中國經濟、「解碼」中國道路的現象。世界關注中國,這是好事,但中國故事不能任由他人來演繹,中國人理應講好自己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優化戰略布局,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
  • 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
    原標題: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   近來,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節目精心推出的「傳播十九大精神系列節目」在海內外引起積極反響。節目播出同時,《歐洲時報》推出《中國正在說》十九大專版;華人頭條還將該期節目譯製成英語、西班牙語等版本,依託數十個海外站點向全球推送,受到廣泛關注和歡迎。   向世界傳播黨的十九大精神,講述新時代中國的精彩故事,我們的理論宣傳品牌可以大有作為。《中國正在說》節目的實踐與探索,是新時代中國媒體更加自信、更加睿智地面向世界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