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主任的抗疫300天——記「中國好醫生」抗疫特別人物白聰達

2020-12-15 每日甘肅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李欣瑤 蘇家英

2020年,對於蘭州市鐵路東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白聰達來說,很特殊。

從1月21日接到指令,到季節再次進入寒冬,疫情防控是這300多天裡不變的主題。

每一天,又能具化成很多數字:最忙碌時,一天接待集中隔離人員210人、採集咽拭子210人;一天消殺房間80間、160次;2小時統計一次集中隔離人員情況;每天上報各類數據20餘次……

瑣碎、繁雜,是疫情防控中基層工作的最直接體現,但榮譽並沒有因為工作平凡而忽略他們。

近期,由中央文明辦、國家衛建委聯合主辦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評選中,白聰達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等300名醫生一起,接受國家的表彰,他也是我省此次唯一獲得表彰的醫生。

「疫情來了,多做一些準備總沒錯」

1月21日下午五點半,白聰達接到了城關區衛健局緊急會議通知,全區進入疫情防控緊急狀態。

回到中心後,他緊急儲備了一批防疫物資。這批物資,在中心後續工作的開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鐵路東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蘭州城關區醫院同在一棟樓,從疫情一開始,中心人員就與醫院的人員打通管理,醫院設立了發熱門診、預檢分診。

在中心的醫護人員裡,女同志居多。疫情防控任務繁重,發熱門診需要人、轄區群眾居家隔離管控需要人、蘭州市天水路汽車站防疫工作點也需要人。

白聰達忐忑著給同事打電話,接到的回覆都是:「沒問題。」

現在想起來,白聰達滿是愧疚,「有位女大夫從進發熱門診開始就和孩子隔離了,後來我們直接進了隔離點,她近90天沒見到孩子。」

疫情剛開始,大家都有些理不出工作頭緒。白聰達說,我們只好摸著石頭過河,加緊開展防護服穿脫、消殺溶液配比等培訓。

充分的準備是為了接下來的硬仗。

白聰達(右四)和同事進駐隔離酒店。

「今天進點,不知道哪天能出來」

3月15日,白聰達接到通知,帶領中心工作人員進駐城關區隔離點星程酒店,這裡主要執行入境人員的隔離任務。

3月16日中午12時,中心14名醫護人員全部到位。由於工作人員也是全封閉管理,白聰達說:「我們都不知道今天進點,哪天能出來。」

從那一天起,由鐵路東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獨立負責的星程酒店隔離點整整運行了20多天。9層樓的酒店,14名醫護人員,最多時207名隔離人員,工作量不言而喻。

最初三天,白聰達和同事每天接待入住隔離人員到半夜,還沒休息一會,又得應對新一天的工作。

最多一天,近200名隔離人員入駐,登記、測溫、發放物品、房間消毒、餐食登記、微信聯絡、身體狀況監測……

同樣的工作,一天內得重複200多次。

中心20多歲的小姑娘,背著三四十斤的消毒桶,從1樓到9樓逐一消殺,一趟下來汗流浹背。

200多人用餐,是個大問題,光餐前統計就夠「燒腦」。幾號房今天吃幾餐,幾號房需要清真餐,幾號房需要早餐不送晚餐……

為隔離人員送餐。

每天都隔離在酒店,見不到親人孩子,白聰達怕同事們情緒有起伏,就抽空帶著他們在樓道裡做做遊戲,平淡枯燥的日子,也被他們過得有點滋味。

留學生隔離結束後留下的小紙條。

「疫情不退,我們不撤」

4月10日,星程酒店圓滿完成隔離任務撤點。白聰達又接到命令,帶領一部分同事轉戰瑞達酒店隔離點。還沒來得及回家的他們,直接被一輛救護車拉到了瑞達酒店。

這裡的情況更為複雜。當時正值全國復工復產,很多外省籍務工人員回到蘭州,第一站就要先到瑞達酒店進行核酸檢測。

在這個隔離點,人員往來頻繁,大部分隔離人員入住半天或一天時間,拿到核酸檢測結果後,便可離去。但是他們復工心切,工作開展起來異常艱難。

白聰達苦口婆心,耐心地勸解每一位隔離人員:「我們唯有耐心開導,才能讓他們配合理解我們的工作。」

由於人員流動性大,隔離人員就算只住半天,所有的流程也都得走一遍。曾有一天,解除留觀200餘人,同時入住隔離點200餘人,信息登記、報表整理、房間消殺的工作量激增。

中心辦公室負責人丁雅月負責信息登記和報表整理。那段時間,她在電腦桌前一坐便是十幾個小時,一條給隔離人員的群發信息發出去,好幾個小時都在不停地答疑解惑。

消毒間隙,短暫休息。

「疫情不退,我們不撤」,是白聰達和同事共同的心聲,他們雖未身處隔離病房,與新冠病毒正面「交手」,但卻一直都在疫情防控一線,守護著抗疫大後方。

300多日的工作,雖然瑣碎、繁雜,但卻盡顯基層醫護人員的奉獻敬業。白聰達說,這樣的日子繼續多久,我們就一直堅守多久。

相關焦點

  • 「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發布
    新華社武漢10月23日消息,10月23日,由中央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主辦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發布活動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舉行。 此次發布的300位「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是經過廣泛推薦、網絡點讚、審核評議等程序產生的。
  • 「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發布
    10月23日,由中央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主辦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發布活動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舉行。此次發布的300位「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是經過廣泛推薦、網絡點讚、審核評議等程序產生的。
  • 鄂州市中心醫院餘顯霞獲「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
    (通訊員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劉麗容)10月29日,鄂州市中心醫院傳來消息,在由中央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主辦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發布活動中,鄂州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餘顯霞等300位「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獲得表彰。
  • 雲南六位英雄入選「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
    10月23日,由中央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主辦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發布活動舉行。共同向「逆行者」致敬此次發布的300位「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是經過廣泛推薦、網絡點讚、審核評議等程序產生的。
  • 「內蒙古好醫生 內蒙古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在烏蘭察布發布
    劉俊平 攝人民網呼和浩特11月23日(陳立庚)近日,由內蒙古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和烏蘭察布市委、市政府主辦,烏蘭察布市委宣傳部、烏蘭察布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承辦,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協辦的「內蒙古好醫生 內蒙古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發布活動暨烏蘭牧騎+健康義診啟動儀式在烏蘭察布市舉行。
  • 重慶潼南:楊東入選「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
    中國網1月8日 近日,從潼南區衛生健康委獲悉,潼南區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長、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楊東在中央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中,光榮入選「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楊東,男,48歲,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擅長多發傷、休克、呼吸衰竭、重症胰腺炎、嚴重中毒等危急重症的搶救。
  • 北京友誼醫院吳正芳榮獲「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
    10月23日,由中央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主辦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發布活動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舉行。北京友誼醫院感染內科主管護師吳正芳榮獲「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稱號。此次發布的抗疫特別人物,是經過廣泛推薦、網絡點讚、審核評議等程序產生的。
  • ...榮獲2020年「內蒙古好醫生、內蒙古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榮譽稱號
    2020年11月21日,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烏蘭察布市委政府主辦,烏蘭察布市委宣傳部、烏蘭察布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承辦,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協辦的「內蒙古好醫生內蒙古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發布活動暨烏蘭牧騎+健康義診啟動儀式在烏蘭察布市舉行。
  • 當好首都抗疫「守門人」——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急診科抗疫...
    新華社發(李悠 攝)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題:當好首都抗疫「守門人」——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急診科抗疫記事張汨汨、劉一諾、羅國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急診科,在首都北京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接診急診患者2萬餘人次,發熱患者7000多人次,收容醫學觀察患者近
  • 河北記「疫」捐贈文獻展亮相河北省圖書館
    長城網訊(記者 王璇)8月25日,「眾志成城 共譜新篇——河北記『疫』捐贈文獻展」在河北省圖書館雲水展廊開展。展覽以抗擊疫情為主題,講述河北省戰「疫」時期逆行者的先進事跡。河北省圖書館特藏部主任(河北省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蘇文珠向記者介紹,今年2月下旬,河北省圖書館(河北省古籍保護中心)面向社會發布徵集倡議書,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徵集河北戰疫相關的各類文獻資料。  「徵集開始到現在,我們得到了各媒體單位的大力支持,在他們的宣傳下,我們一直源源不斷地收到各界捐贈的文獻資料。
  • 上海市公衛中心主任朱同玉:抗疫仍在進行,要持續加強科學研究...
    在後疫情時代,我國的抗疫工作面臨哪些新挑戰?又該如何應對?針對上述問題,《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了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主任、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副主任朱同玉。 得益於在研發上的發力,朱同玉在採訪中向記者透露,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還在疫情期間研發出了一系列「抗疫新產品」。在抗病毒的藥物方面,有了抗病毒噴劑;在新冠疫苗研發上設計了幾款的新冠疫苗,目前在動物試驗上已經取得了一些好結果。除了藥物和疫苗,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甚至在快速診斷方面也進行了研究。朱同玉介紹,「目前我們正在研發新冠快速診斷的核酸,不需要任何設備,45分鐘就可以出結果。」
  • 戰「疫」線上的巾幗英雄蕙質蘭心——記廣西醫科大學一附院兒科抗疫
    戰「疫」線上的巾幗英雄蕙質蘭心——記廣西醫科大學一附院兒科抗疫 2020-03-13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講好中國抗疫故事?中央指導組與抗疫一線媒體記者這樣說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央指導組組長孫春蘭當天與抗疫一線媒體記者的座談會。慰問和感謝新華社3月27日晚間從武漢發回的電稿稱,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部署,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央指導組組長孫春蘭與抗疫一線媒體記者座談,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戰鬥在抗疫一線的新聞工作者表示誠摯的慰問和衷心的感謝,希望再接再厲深入報導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強信心、暖人心、
  • 十堰急救中心主任劉家敏:十堰120抗疫的「定海神針」
    楚天都市報記者 關前裕劉家敏今年57歲,現任十堰市急救中心書記、主任,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他指揮十堰市120及時準確高效有序地戰「疫」,全面完成十堰急救防控任務,被稱為十堰市抗疫「急先鋒「。抗疫以來,劉家敏每天到十堰市急救中心120指揮臺實時掌握數據,了解全市120調度、救護車轉運情況,全天候協調處理新問題。十堰120一開始就堅持分病種、分病情、分區域,分車型轉運救治,保證了全市急救及時準確、高效有序。
  • 2020年終報導·重返抗疫現場丨萬裡馳援——中國醫生感動塞爾維亞
    環球資訊廣播推出年終特別策劃《重返抗疫現場》,通過經歷疫情的醫生、志願者、夜市攤主、華人華僑和中資企業員工等多方人士的視角,看看在疫情之下,他們的生活經歷了怎樣的變化,他們在全球抗疫進行時中的體會和感悟。今天推出第一篇《萬裡馳援——中國醫生感動塞爾維亞》。
  • 全國20人「抗疫巾幗英雄譜」名單公布,紹興1人入選
    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中宣部、全國婦聯、國家衛健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7日聯合發布「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向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巾幗英雄致敬。此次發布的「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共20人。
  • 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專家:82天走訪22個疫情較嚴重的城市
    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專家:82天走訪22個疫情較嚴重的城市 2020-06-26 20:41:45    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結束隔離休整返穗 何麗平 攝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專家:82天走訪22個疫情較嚴重的城市  中新網廣州6月26日電 (蔡敏婕 何麗平)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26日結束隔離休整返穗。
  • 石家莊記「疫」|同心抗疫 一家三醫齊上陣
    石家莊記「疫」|同心抗疫 一家三醫齊上陣 2021-01-14 2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意抗疫漫畫浙江首發 為義大利青少年科普抗疫知識
    浙江傳媒學院供圖 中新網杭州12月17日電(童笑雨)「雖然這只是本抗疫漫畫,但它的意義遠超本身。我們傳遞的不僅是抗疫知識,更是一種文化,展示的是中國和義大利的友誼。」12月17日,浙江傳媒學院校長徐小洲接受採訪時說。 12月16日,中意抗疫漫畫書暨紀念郵冊首發式在浙江杭州舉行。
  • 致敬英雄 楓林街道舉辦社區最美抗疫人物事跡報告會
    新民晚報訊 (記者 袁瑋)「穿上防護服,我們就是居民的屏障」「我們居委幹部守在社區,就是要扛起防疫『大旗』」……徐匯區楓林街道今天舉辦2020年楓林社區最美抗疫人物事跡報告會。作為徐匯乃至上海醫療機構和生命健康關聯產業最為集聚的地區之一,「健康」是楓林街道的一塊金字招牌,此次報告會以「健康楓林 有你有我」為主題,再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守望相助、聯防聯控的楓林抗疫精神。圖說:徐匯區楓林街道今天舉辦2020年楓林社區最美抗疫人物事跡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