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媒體8日報導,俄海軍一艘配備巡航飛彈的先進潛艇已經抵達敘利亞附近海域。雖然克裡姆林宮拒絕證實此報導,但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8日說,該潛艇當天在地中海向敘利亞境內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目標發射了「口徑」巡航飛彈。
不僅如此,俄開始向土耳其鄰國亞美尼亞增派武裝直升機。
如此看來,即使出現戰機被土耳其擊落的情況,俄羅斯方面對「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還在不斷加碼。
潛艇——號稱「大洋黑洞」
國際文傳電訊社援引一名俄消息人士的話報導,俄海軍「頓河畔羅斯託夫」號潛艇已經駛抵敘利亞附近的地中海海域。這艘潛艇攜帶反艦飛彈和對陸攻擊巡航飛彈。
「頓河畔羅斯託夫」號
「頓河畔羅斯託夫」號柴電動力潛艇是636.3型「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改進型,由俄羅斯「紅寶石」海軍裝備中央設計局研發,10月剛剛通過驗收測試。該型潛艇艇長73.8米、寬9.9米,水下航速達20節(相當於每小時37公裡),最大潛深300米,乘員52人,排水量4000噸,戰鬥力較之前型號有大幅提高。有報導稱,「頓河畔羅斯託夫」號補充給養後可在大洋中執行任務40天,裝備有533毫米魚雷和「口徑」潛射巡航飛彈。
俄羅斯海軍為黑海艦隊訂購了6艘該級別潛艇。6艘潛艇均以俄羅斯英雄城市命名。此外,該型潛艇被認為是世界噪音最低的潛艇之一,由於其靜音技術出色,北約稱之為「大洋黑洞」。
(單桂志)
直升機——共增派7架
俄新社同一天援引俄國防部的消息報導,俄軍已經向位於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附近的一座軍事基地增派共計7架米-24型武裝直升機和米-8型運輸直升機,並且定於本月再增派一批。
這座基地設立於1995年,先前一直駐紮米格-29型戰鬥機。俄羅斯在亞美尼亞第二大城市久姆裡附近還有一座軍事基地。
飛彈——俄羅斯版「戰斧」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8日說,「頓河畔羅斯託夫」號柴電動力潛艇當天向「伊斯蘭國」目標發射了「口徑」巡航飛彈。這是俄羅斯首次發射潛射飛彈打擊「伊斯蘭國」目標。
紹伊古當天向俄總統普京匯報時說:此次打擊的目標是恐怖分子在敘利亞北部拉卡地區的兩個大型據點。「發射成功,所有的目標均被摧毀。」紹伊古說,這次打擊的目標包括當地的彈藥庫、武器製造廠和石油設施。發射當天,俄總統普京表示,「口徑」巡航飛彈可裝備核彈頭,但他同時也表示「希望永遠不會用在打擊恐怖主義上」。
「口徑」巡航飛彈
這次潛射的「口徑」巡航飛彈,同樣是俄羅斯海軍裝備不久的新式武器,被稱為俄版「戰斧」。
有媒體報導稱,「口徑」於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製,其升級版於2012年開始在俄軍艦上服役。俄海軍艦船10月初從裏海發射這種飛彈,打擊1500公裡之外的「伊斯蘭國」目標。當時是俄首次動用海軍力量打擊「伊斯蘭國」。「口徑」巡航飛彈還有潛射型,配備在636.3型「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和885型「亞森」級核潛艇上,其中用於打擊海上目標的飛彈射程為350公裡,打擊地面目標射程為1500公裡,而攜帶核彈頭時,最大射程可達到2600公裡。據稱,「口徑」巡航飛彈可在低空飛行,有能力突破防空和反導系統。
(單桂志)
觀察
派潛艇意在與土耳其博弈
有分析人士指出,俄此時派潛艇靠近敘利亞打擊IS,「秀肌肉」的成分更多一些,目的是為爭奪該地區的主導權。
土耳其戰機上月24日擊落俄羅斯轟炸機事件發生後,俄土關係驟然緊張。雖然,俄羅斯表示無意與土耳其開戰,但有必要在敘利亞地區保持其軍事優勢,對土耳其形成威懾。
俄方目前正在尋找各種機會施壓土耳其。就土耳其軍隊進入伊拉克一事,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維塔利·丘爾金8日召集聯合國安理會舉行閉門會議。
關注
俄被擊落戰機黑匣子找到
據國際文傳電訊社8日報導,被土耳其擊落的俄羅斯蘇-24戰機黑匣子已經找到。
報導說,俄國防部長紹伊古當天向總統普京匯報情況時說,俄軍在蘇-24戰機墜毀的地方擊潰武裝分子,黑匣子才得以保存下來,最終被敘利亞軍隊找到並轉交俄方。
普京表示,俄羅斯必須知道所有細節,希望黑匣子能把蘇-24戰機從起飛到被擊落的飛行軌跡完整呈現在世人面前,包括飛行速度、高度等,尤其是戰機在哪裡被擊落的。他還特別強調,一定要與外國專家一起對黑匣子數據進行分析。
普京9日向英國首相卡梅倫發出邀請,希望英國專家參與解讀被土耳其擊落的俄羅斯蘇-24轟炸機黑匣子。
相關
土耳其又驅逐了俄記者
俄羅斯外交部8日對土耳其驅逐俄羅斯記者一事表示譴責,並責問土是否害怕記者「揭露土政府在土敘邊界從事非法活動的事實」。俄羅斯外交部當天在其網站公布說,本月7日,俄電視一臺的攝製組在土耳其東南與敘利亞相鄰的哈塔伊省被一夥不明身份的人扣押。
延伸
IS的資金鍊斷裂了嗎?
備受國際社會關注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每月「吸金」能力在8000萬美元左右,主要通過向其控制區域內的民眾徵稅和沒收財產等途徑。不過,由於多國空襲導致石油收入下降,「伊斯蘭國」的資金鍊已出現捉襟見肘的狀況。
每月收入8000萬美元左右
法新社7日援引西方研究機構《IHS衝突觀察》發布的報告稱,與「基地」組織不同,「伊斯蘭國」並不需要依賴外國資金,因為其控制了敘利亞和伊拉克大片領土,可以從其控制的區域獲得。
通過對一系列公開和內部情報的分析,一個名為《IHS衝突觀察》的研究機構認為,截至2015年底,「伊斯蘭國」每月獲得的總收入在8000萬美元左右。其中,約一半通過徵稅或侵吞他人財產的手段獲得。大約有43%的收入來自石油銷售,其餘則通過販毒、供電收入和接受捐贈等手段獲得。
多國打擊下入不敷出
直至今年9月,俄羅斯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實施空襲以後,才重創這一極端組織。《IHS衝突觀察》報告說,「伊斯蘭國」已下調武裝人員的薪水,上調供電和其他服務價格,並引入新的農業稅,這些跡象表明,「伊斯蘭國」的資金狀況在多國打擊的壓力下已入不敷出。
其中主要原因在於,以美國為首的打擊「伊斯蘭國」聯盟和俄羅斯對「伊斯蘭國」控制的油田、油罐車以及油田設備給予持續性轟炸,對其原油冶煉和運輸給予重創。
觀點
小心IS被打敗後「化整為零」
對於「伊斯蘭國」而言,斬斷「伊斯蘭國」的資金鍊,或將加速其滅亡。但反恐專家指出,如果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某天被打敗,其招募的數以萬計極端武裝人員可能會「化整為零」,分散到世界各地,散播極端思想,造成更大威脅。
拉登死後「基地」碎片化
據美國情報部門估算,已有來自全球大約100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人加入「伊斯蘭國」。與此同時,還有大量武裝人員還在為「基地」組織等老牌恐怖組織效力。一些專家認為,如果「伊斯蘭國」被打垮,必須警惕其殘餘勢力。
法國土魯斯大學專家馬蒂厄·吉代爾說:「別忘了,我們當年以為打死賓·拉登,『基地』組織就完了。事實上,『基地』組織的碎片化反而讓情況更糟。」吉代爾說,這些有經驗的極端武裝人員「非常清楚如何適應新的形勢。他們會創建新的組織結構,採取適應新環境的新行動方式。這讓打擊他們變得更困難」。
對歐洲構成長期威脅
英國簡氏恐怖活動與叛亂研究中心主管馬修·亨曼說,「伊斯蘭國」可能會讓外籍武裝人員回到自己的國家「行動」。
巴黎政治大學專家讓-皮埃爾·菲利於同樣警告,「伊斯蘭國」一旦覆滅後,過去多年被放任坐大的宗教極端勢力仍會讓歐洲付出代價。「肯定是在歐洲,因為那裡至少有5000名『伊斯蘭國』極端人員。歐洲受的影響將是最嚴重的。」有政府官員指出,這些有經驗的極端人員會構成長期威脅,讓歐洲國家頭疼。
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法國反恐部門高官說:「比如現在這一波回流,就有大約250名極端武裝人員回到法國。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這名官員說,這些人大部分會被審判、被判入獄,其他也會受到嚴密監控,但因為很難找到他們的犯罪證據,其中很多人只會服刑5至7年。考慮到可能的減刑,這意味著「4年或5年後,第一批人將陸續出獄。那麼問題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