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凝聚族人團結的聖地;
宗祠,呼喚遊子歸鄉的靈魂
在中國農村,不分東西南北,無論哪個姓氏,從古至今每個村落都有必不可少的神聖建築——宗祠 它是我國五千年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在古代,宗祠是族人議事的主要場所。但隨著歲月的洗禮時至今日,有的宗祠因管理不善也難免有倒塌或牆體傾斜的現象,現有的宗祠所起的作用基本上也就是清明祭祖的場所了。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富強,及社會的進步發展,相繼有規模的宗祠都被列入了文物保護單位。而未入列的殘缺的宗祠,隨著人民生活富裕,在族人的團結努力下得到了修復或重建。
棣棠競秀、花萼相輝。在這隆重的日子裡,我十富公派下各個叔侄村,在李仟二村仟一公後裔友軍的號召下,均相約派出代表前往祝賀。
新田李仟二村賀匾(仟一公、仟二公後裔)
寧遠李己村賀匾(仟一公後裔)
新田苟頭井村(仟四公後裔)
寧遠李仟五鯉魚塘東塘村賀匾(仟五公後裔)
新田新頭嶺村賀匾(仟一公後裔)
千馬坪田邊村賀匾(仟三公後裔)
新田千馬坪分支村賀匾(仟三公後裔)
千馬坪江邊村外嫁姑侄女賀匾
在此感謝始祖千護公祖地,嘉禾縣大塘頭村宗親代表不遠百裡前來道賀!
千馬坪風景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