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看百度新聞,常見一個詞——「美籍華人」,總感覺這個詞陳舊之中帶著新鮮。思索很久以後,感觸頗多。
首先,「美籍華人」是要脫離與「華人」的關係的,可是脫離的又不徹底。正如「傻子瓜子」始終是瓜子,「傻瓜相機」終究沒脫離與相機的關係一樣。如果要徹底脫離,那就徹底些,叫「傻子」和「傻瓜」,那大家就徹底不會知道會與瓜子和相機有什麼關係了。現在倒不如把「華人」兩字去掉,大家也就看不出你與「華人」有關係了,如果要填祖籍或出身之類的,那就毫不猶豫填「無」就可以了,或許「美人」是不問出路的。
其次,總感覺「美籍華人」是一投機取巧的代名詞。既然已經「美籍」了,那就在你的「美籍」呆著好了,既然已經宣誓,如果再冒充「華人」那就有遭天打雷轟的可能。這批人之所以還在「華人」區呆著,這不過是既想享受「華人」的權利同時又想逃避「華人」的義務。哪種身份對自己有利,那就拿出自己的哪種身份罷了。
再有,「美籍華人」似乎成了諷刺的代名詞。在「美籍」之時被要求與自己的祖宗徹底脫離關係,宣誓之莊重好像與「華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宣誓之後便有了「美籍華人」的稱呼。都那麼忠誠了,怎麼你還不是一等一的「美人」呢?你在是「華人」時可是「超等公民」的。看來光宣誓還不行,得把身體裡流的血液全部「美人」化才行。可是之後問題又來了,肉體仍然不是「美人」,怎麼辦?於是有人就去國外生孩子,孩子一出生就是「美人」了。可是這邏輯又有些可笑,是徹底的「美人」嗎?還不是吧?得了「美籍華人」的稱號清明時節祭祖,你們心裡肯定五味雜陳,當然別人是不得而知了。
最後,總感覺「美籍華人」有賣主求榮之嫌。古人有「一僕不伺二主」的骨氣,人人都恨見風使舵之人。自己父母傾其所有將你弄成「美籍華人」,或是享受國家優待讓你出國,可是你反過頭來就華人叫囂,你是否忘了你的父母還沒有「美籍」,當然或許你已經徹底忘了自己還是有父母之人。
我不仇富,我羨慕、嫉妒,但不恨,我只是發表一下我個人對「美籍華人」這個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