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別人恐懼時我貪婪!(歡迎關注空口有評NBA)
撰文|空空&編輯|雯雯
在我的印象中,Clarks是個逼格高,能和Ecco平起平坐的中高端休閒品牌,但我沒想到,它竟然到了要賣身自救的地步了!
過去兩個世紀,歷經無數變故,Clarks家族始終牢牢把品牌攥在自己手裡,但如今,他們終於撐不住了。
上一個財年,營收同比下跌4.6%,稅後虧損擴大至8290萬英磅(約7.18億人民幣),今年,受疫情影響,Clarks高層預計,營收將進一步下滑25%。
就連公司的口號都變成了「努力活下去」。
要活下去,就得開源節流,Clarks關掉了效益不好的門店,裁掉了900人,但還是缺錢。
疫情期間,百業待興,要找錢談何容易,守了195年祖業的Clarks後人,不得已使出了最後一招:變賣股權!
不光賣,還得狠狠賣,據悉,手握公司84%股權的Clarks家庭,欲變賣超過半數的股權,尋求1億至1.5億英磅現金。
雖然現在市場低迷,但Clarks畢竟是個響噹噹的百年英倫品牌,所以消息一出,不少機構都很有興趣,但一輪輪談下來,最後只剩下一家最有誠意、最出得起價的香港私募基金公司——萊恩資本(LionRock Capital)。
說萊恩資本,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它的董事長,卻是赫赫有名的李寧!
事實上,去年8月,李寧公司就在中報發布會上透露,已投資6100萬美元,與香港萊恩資本成立私募基金,準備投資布局海外消費和體育品牌。
所以,雖然李寧官方一直在打官腔,這筆潛在的收購案是萊恩資本與Clarks之間的事,與自己無關,但明眼人都知道,這背後的推手究竟是誰。
事實上,這並不是李寧第一次通過公司控股企業實施併購,今年早些時間,李寧公司控股的另一家企業非凡中國,就曾以3折的白菜價,收購香港休閒品牌寶獅龍。
寶獅龍年輕的朋友可能不熟悉,但在空哥上大學那會,在優衣庫、Zara和H&M興起前,寶獅龍曾與佐丹奴、班尼路一道,並稱為香港休閒品牌三巨頭,一度是學生黨的衣櫃。
當然,現在選擇這麼多,自然沒有多少人看得上寶獅龍這樣帶著土味的假洋品牌。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問,為什麼李寧不自己收購,非要通過底下的公司來?
這裡頭原因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李寧收購的這些公司,近幾年業績都很差,如果直接收購,這些糟糕的業績會合併到李寧母公司的報表上,讓公司的業績變得更難看。
其實在國產體育品牌中,李寧是比較早開始通過收購,實施多品牌戰略的,但效果並不好,這些洋品牌非但沒能助推李寧成長,反而成為李寧沉重的負擔。
而李寧的主要對手安踏,卻將多品牌戰略玩得很6,FILA這個曾經退出內地市場的義大利品牌,在安踏手中,煥發第二春,搖身一變,成了能與安踏主品牌平分秋色的現金奶牛。
嘗到甜頭的安踏,還「蛇吞象」吃掉了頂級戶外品牌始祖鳥的母公司Amer Sports,成為全球第三大運動用品公司。
儘管在創始人李寧先生回歸後,李寧公司迅速扭虧為盈,走出了逆境,市值不斷創新高,但它與安踏的差距卻越來越大。
在李寧公司的營收中,李寧主品牌佔比高達9成,一方面說明李寧主品牌運營卓有成效,但另一方面也凸顯集團其他品牌的薄弱。
而且,作為一個自主品牌,李寧距離發展的天花板越來越近,在這種情況下,想完成對老對手安踏的趕超,必須藉助外力。
從李寧公司今年這兩筆重量級併購來看,顯然,李寧本人依然對多品牌戰略寄予厚望,而且,和安踏不同的是,李寧繞開了相對狹小的運動用品市場,轉而擁抱客戶群體更大的休閒鞋服市場。
Clarks和寶獅龍,一個定位高端,一個定位低端,正好與中檔品牌李寧形成互補。
危機危機,危中有機,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份,往往能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好的企業,對於李寧這樣手裡有錢、又有想法的公司來說,如今是個「撿便宜」的好時機。
但與此同時,這些企業之所以衰敗都有各自的原因,如何將它們帶出泥淖,將非常考驗李寧的治理能力。
Clarks是個好牌子,但很可能已經不在年輕人的剁手清單裡了,想讓Yeezy、AirJordan薰陶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花同樣的錢,去買一雙皮鞋,不是件容易的事。
本文為空口有評NBA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並只允許微信公眾號轉載,不可發在其他渠道,違者必究。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