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柔是韋小寶七個夫人中,最溫柔的女子,其溫柔體貼不輸於雙兒,但其在《鹿鼎記》原著中,戲份卻少之又少,令人不覺遺憾。
仔細閱讀《鹿鼎記》,曾柔這個角色若有若無,許多讀者認為這個角色的設定,可能是金庸先生的誤筆。
但看過98版陳小春主演的港劇《鹿鼎記》,其中對曾柔角色故事,畫龍點睛之筆的改編。讓人不覺曾柔在原著中,另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只不過金庸老爺子沒有詳細描述,這也是其善於塑造,隱藏人物的慣用寫作手法。
一見鍾情骰子作信物,絕非如此簡單
曾柔和韋小寶的邂逅,看似突如其來,這實際背後,卻是王屋派多日偵查暗訪的功勞。一個朝廷正規的驍騎皇家護衛營,王屋派沒有十足的把握,怎敢貿然行動。
雙兒跟隨韋小寶一起行軍紮營,以韋小寶的性子,少不了和雙兒打情罵俏,可惜原著中沒有詳細描述。更沒有細緻描述,曾柔的人物特性,和王屋派如何提前偵查,驍騎營的崗哨部署。
再看98版港劇《鹿鼎記》的那段劇情,韋小寶和雙兒形影不離,在軍營中打情罵俏,更顯得雙兒對韋小寶,細緻入微的生活照顧。
陳安琪飾演的曾柔,和韋小寶擲骰子時,那股清純溫柔,天真爛漫的神情,更能讓讀者刻骨銘心記住,曾柔的人物性格,和唯一的一場重頭戲。
曾柔和雙兒的性格,都溫柔體貼善解人意,98港版《鹿鼎記》的編劇,深知此中道理。不僅安排二人相識,一起研究音律,更巧妙的安排了一場,韋小寶假為捉姦,實為識破曾柔對其暗戀的一場重頭戲。
曾柔對韋小寶一見鍾情,收藏骰子作為定情之物,這段劇情過於突兀和簡單,不足以證明曾柔對韋小寶的暗戀之情。
98版港劇《鹿鼎記》中,編劇特意安排,曾柔暗中治療,韋小寶皮膚瘙癢的劇情,來增加曾柔和韋小寶的愛戀關係。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本在原著中是一段暗戀之情,到這裡卻變成了公開的戀情。
曾柔在原著中沒有故事,不代表其沒有故事
曾柔作為韋小寶七個老婆中的其中一位,她和韋小寶之間,卻沒有精彩的情感劇情,這是《鹿鼎記》中唯一的一處遺憾。
曾柔既然收藏骰子,暗戀韋小寶,這其中必有相思之情的故事,可惜《鹿鼎記》原著中,沒有描述這一段劇情。
98版港劇《鹿鼎記》,為了使曾柔這個角色更鮮明突出,又增加了一段,曾柔搭救韋小寶的一個故事情節。從而彌補了,曾柔和韋小寶之間的情感故事。
細讀《鹿鼎記》原著不難發現,曾柔這個角色,雖表面看可有可無,但更給了讀者一個,自由發揮想像的空間。
沒有故事,實則沒有故事的背後,卻隱藏著許多故事。這也是98版港劇《鹿鼎記》,彌補完整曾柔劇情故事後,被奉為最經典金庸武俠劇的原因。
兩顆骰子背後的相思之苦,直到最後才想到曾柔溫柔的一面
金庸先生設定曾柔這個角色,看似不為重要,卻為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人物。這樣的暗中伏筆,在金庸武俠中過於常見,像阿碧、曲非煙、苗若蘭等,都是劇情戲份極少,但人物性格,極其讓人深刻記住的角色。
曾柔這個角色的成功塑造,主要還在於兩顆骰子的收藏。這兩顆骰子背後,是不為人知的相思之苦。只有戀過愛過的人,才能知道其中苦辣酸甜的滋味。
曾柔當初暗戀韋小寶,不是看中其英俊不凡位高權重,而是被其幽默風趣的行事風格,所深深吸引。
曾柔這個角色讓更多人,深入心扉,刻骨銘心,客觀分析完全來自於,影視劇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98版港劇《鹿鼎記》中,陳安琪飾演的曾柔影視形象,更接近原著中的人物原型。
98版港劇《鹿鼎記》的編劇,完全是按照原著的本意來改編劇情。尤其是成功的運用,曾柔依依不捨望眼欲穿,送別韋小寶的慢鏡頭來塑造出,原著中曾柔暗戀韋小寶的相思之苦。
細品《鹿鼎記》原著,直到最後韋小寶和讀者,看到曾柔手中的兩顆骰子後,恍然大悟明白,曾柔至此遭受的相思之苦,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這也是金庸先生暗下的聯想伏筆劇情,不由讓讀者浮想聯翩,再結合98港版影視劇的人物藝術形象,不難理解曾柔所受的相思之苦有多苦。
我是晶晶大叔,歡迎關注,書評影評獨特分析解讀,堅持原創文章,抄襲搬運者,侵權必究!(圖片來源於網絡影視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