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散裝英語」上海警界現「最強外語天團」,能講11國語言

2020-12-12 中國青年報

「居家隔離」「冠狀病毒」「及時就診」……面對來自各國的外籍人員,要如何把這些「高頻」詞彙轉換成英語、法語、義大利語等11個語種,還要見招拆招,積極解答對方的各種疑難提問?為了減少防疫工作中的各種「散裝英語」,一群「外語很6」的警察小哥哥們出動了。

為了嚴防境外疫情輸入,做好外籍人士的疫情防控工作,日前,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成立了上海公安首支防疫外語小分隊,提供11個國家和地區語言的翻譯諮詢工作。據了解,小分隊成員的平均年齡只有30歲。

圖為民警上門宣傳政策,靜安公安供圖

「散裝英語」不夠用咋辦

上周,靜安區有2名義大利籍人士返滬。正當這對義大利夫妻在家隔離時,卻意外接到了一通電話。

「Buongiorno, sono un poliziotto del commissariato di Jing』an dell』ufficio della pubblica sicurezza della municipalità di Shanghai. Parlo italiano.」(您好,我是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民警,會說義大利語)熟悉的母語從手機中傳出,讓其倍感親切。電話中,警官用義大利語囑咐這對夫妻要在家做好隔離工作,如果有相關症狀出現,要及時就醫。

圖為警界翻譯官團隊,靜安公安供圖

打電話的是防疫外語小分隊的白文超警官。他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西方語系義大利語專業。白文超警官告訴記者,他們有一個外語工作交流群。這通電話,是來源於一名社區民警剛剛發布在群裡的「江湖救急」。

在復工復產復市之後,許多民警在接110涉外警情時,經常碰到外國人求助,或者諮詢疫情管控方面的問題。因此,對於外語交流尤其是疫情方面的專業詞彙提出了新的要求。

圖為靜安區設置在機場的登記點,靜安公安供圖

這時「散裝英語」有點不夠用了,怎麼辦?

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團委書記張昕介紹,分局團委為此專門製作了「疫」卡通學習卡,「我們徵集了許多一線執勤民警碰到的問題,以及一些需要告知的事項,在分局出入境管理部門的支持下,製作成學習卡發給全局民警。」

英語專業出身的趙雅韻是天目西派出所團支部書記。在製作卡片時,她用標準的英語錄製了音頻,做成二維碼印在學習卡上,以便英語底子薄弱的同事以掃一掃學習,跟著念。

「這些都是幾個團幹部和團員青年利用業餘時間設計製作,然後委託工廠製作的。」張昕介紹,除內部學習外,公安團幹部和團員青年還組建了互相幫助、分享資源的交流群。

在交流群中,如果哪位青年民警出警時有需要,就馬上能通過團委聯繫到分局有外語特長的民警翻譯交流。後來,越來越多的翻「疫」官紛紛入群,於是一支「特別行動隊」就這樣成立了。

「豪華配置」青年民警「送溫暖」

3月7日下午,機場靜安區點位前傳來了一陣哭鬧聲。一名來自某疫情相關國家的小男孩被一群穿防護服的「外星人」驚嚇到,突然哭起來,吵著要回國。

駐點的外語應急小分隊隊員、英語專業8級的交警支隊青年民警吳瑞豐立即上前用流利的英語安慰道:「警察叔叔這裡有隻小警熊送給你,讓它陪伴你勇敢地戰勝疫情。」小男孩拿過小熊,不好意思地抱了抱,破涕為笑。

據了解,靜安分局防疫外語應急小分隊由分局團委招募各部門有外語特長的青年民警參加,目前有37名公安青年,平均年齡30歲,堪稱「豪華配置」:隊裡不乏有人參加過中意聯合巡邏、聯合國維和任務等上海公安重要涉外警務工作。

圖為懂外語的民警與居家隔離人員視頻通話,靜安公安供圖

張昕告訴記者,分局團委在前期青年民警人才庫的篩選機制上,採用招募和組織推薦形式,不到兩小時即組建而成,火線投入到防疫實戰中。

目前,防疫小分隊分成三個執勤組,分別為「駐機場火車站執勤組」、「社區工作組」、「雲平臺翻譯組」,細化成4個執勤時段24小時無縫銜接,發揮公安青年外語特長,築起從入境門戶到靜安社區的平安長城。

截至3月19日23時,外語小分隊共安全接管護送入靜安區外籍人員147人,參與社區防疫翻譯、在線公益翻譯200餘次。製作新媒體宣傳告知疫情小貼士、動態信息30餘條,被上海發布、上海電視臺、警民直通車上海、ICS等主流媒體錄用刊發,點擊量突破百萬。

11國「母語」釋放警方善意

「用對方的母語進行交流,一來是為了更準確地傳遞信息,二來,也能讓對方在這裡感受到溫暖。」白文超說。

隨著靜安公安分局外語應急小分隊不斷地傳播防疫宣傳知識,小分隊也得到ICS上海外語頻道、962288上海對外信息服務熱線的大力支持,分局團委根據分局黨委關於疫情防控最新部署要求,率先在全市製作發布《公安版防疫小貼士》(6國語言)。

除了常規性告知內容外,小分隊還加入了最新的疫情電信詐騙新手段、防疫物資詐騙等警方安全提示,確保外國友人在疫情期間正常工作生活。

目前,已經有8家領館聯繫到小分隊,希望提供公安版防疫小貼士,窗口發放和掛到網頁上作為提示。

圖為翻譯官小分隊,靜安公安供圖

「我們的工作有兩個出發點,一是圍繞近期疫情防控防止輸入性風險,維護好之前我們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幫助所有入境人員能積極配合本市疫情防控相關法律法規;二是為來滬旅客提供生活、工作上的便利,體現城市溫度。」張昕說。

據悉,小分隊成員大部分隊員都是90後,他們的身影也曾出現在《17年前SARS,祖國護我成長,今天換我守護祖國》系列新媒體報導中:「如今,我們已經長大,身披藏藍色制服,我們積極請戰。若有戰,召必應!戰必勝!」

相關焦點

  • 上海人「散裝英語」的祖師爺在這裡!真是百看不厭啊
    前一陣子上海警察「散裝英語」走紅,讓不少網友感嘆:像極了考試時的我~點擊圖片回顧其實,為了這次防疫工作,上海警界調動了「最強外語天團」,一群「外語很6」的警察小哥哥小姐姐出動了,能講11國語言!於是,最近有網友總結了一批新冠疫情的英語常用單詞,還標上了中文式發音~重點單詞這麼記!
  • 如何用11種語言說「隔離」? 上海公安首支防疫外語小分隊成立
    人民網上海3月18日電(王文娟)「居家隔離」「冠狀病毒」「及時就診」……面對來自各國的外籍人員,要如何把這些「高頻」詞彙轉換成換成英語、法語、義大利語等11種語言,還要見招拆招,積極解答對方的各種疑難提問?為了減少防疫工作中的各種「散裝英語」,一群「外語很6」的警察小哥哥們出動了。
  • 上海公安首支防疫外語小分隊成立,提供11國語言翻譯諮詢
    3月11日,針對外籍人士的疫情防控工作,靜安公安分局成立了上海公安首支防疫外語小分隊,由分局團委招募各部門外語特長的青年民警參加,提供11國語言的翻譯諮詢工作。小分隊目前有20名民警,平均年齡只有30歲,大部分隊員都是90後,隊裡不乏有人參加過中意聯合巡邏、聯合國維和任務等重要涉外警務工作。
  • 混血兒散裝英語笑壞美國老爸,孩子的語言天賦能強大到什麼程度?
    你以為這滿口「散裝英語」的小男孩真如網友所言,像極了只會蹦幾個單詞的我們?仔細了解一下就會知道:這個混血小男孩其實在雙語家庭環境中,年僅4歲就三種常用語言交流無障礙——跟美國老爸講英語,和媽媽則普通話和地道的重慶話無縫切換。
  • 混血萌娃講中英散裝語言,網友:像極了說「散裝英語」的我
    當寶寶到了說話的年紀,父母為了培養子的語言能力總會藉助各樣的工具,繪本教育、給孩子看開發語言潛力的動畫片、和孩子每天不斷地訓練說話……要想讓孩子有優秀的語言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語言環境;隨著對外語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有一口流利的英語甚至送孩子出國留學,讓孩子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更好地學習
  • 上外《防疫英語大家說》系列短視頻,拯救防疫前線逆行者們的「散裝...
    >連比帶劃說雙語,翻譯難度有點高隔離英文怎麼講,題目明顯超綱了日前,一段上海民警用英文詢問返滬留學生的現場視頻在網絡上走紅。暖心警察小哥的疫情防範精細管理與「散裝英語」的呆萌喜感相碰撞,讓廣大網友看到了基層管理者在「防倒灌」壓力下的工作艱難,也觸動了上海外語音像出版社編輯們的「雷達」。為了幫助廣大民警和基層管理工作人員解決防疫工作中英語交流的痛點,上海外語音像出版社推出了《防疫英語大家說》系列英語公益短視頻,方便大家「現學現賣」,更好地同外籍人士交流。
  • 上海警察「散裝英語」走紅,意外引出一條「神奇」熱線…
    這兩天一段上海警察「散裝英語」的視頻走紅網絡德國留學生返滬因語言不通被小區嚴格地「拒之門外」深夜保安求助報警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1:20       自動播放「隔離」「中轉途徑哪裡「怎麼講?
  • 學法律的廈門大叔 25秒秀11國語言
    臺海網8月22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最近,「廈門52歲大叔25秒挑戰11國語言」的視頻在網上火了。視頻中這位大叔用德、意、法、英、日、西班牙、葡萄牙、沙烏地阿拉伯等11國語言,幾乎不帶停頓地一口氣說了25秒。 讓網友嘆服的這位大叔叫鄧小忠,是一位石材商人。疫情期間,為了和海外客戶溝通,他用多國語言直播自己的產品,沒想到成了「網紅主播」。
  • 第11問:英語是母語、第二語言,還是外語?
    我們首先要搞明白,英語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母語、第二語言,還是外語,這樣才能了解孩子該學什麼!
  • 上海外國語大學,外語專業實力強勁熱愛的英語的學生值得報考
    現如今對於英語這一門口語的使用範圍幾乎是全球性的,而在英語領域內也有著很多的從事的方向,其中以英語為主要核心技能的基本工作有著下面三類:「翻譯、教師、編輯」,以這三類為主要的就業方向,在就業單位上則就更加的廣泛了,比如翻譯公司、海外工程公司、小學、中學和大學英語培訓,出版社、雜誌社等等都是這些英語領域的就業單位。
  • 瑞士人講什麼語言?瑞士人之間講什麼語言?
    相反,多數在瑞士德語區的說義大利語的人卻不太願意在家講德語或瑞士德語。瑞士的多語言性在熱播電視劇《遇見王瀝川》中,男主角華裔瑞士建築師王瀝川(高以翔 飾)誤打誤撞被英語翻譯專業學生謝小秋(焦俊豔 飾)帶去當翻譯,結果遇到三位英語不靈卻通用義大利語的法國人、德國人和義大利人,於是王瀝川以瑞士人的多語才華,成為謝小秋的天降神兵。
  • 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語言類高校,中國八大傳統外語高校
    四川外國語大學是中國中西部綜合實力最強的語言類高校,是新中國最早創建的4所外語院校之一,中國八大傳統外語高等學府之一,擁有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體系。 四川外國語大學現在發展成一所外國語語種齊全、辦學層次多樣、培養高端國際型外語人才的多科性、國際化、高水平外國語大學;是西南地區外語和涉外人才培養以及外國語言文化、對外經濟貿易、國際問題研究的重要基地。
  • 圈粉無數的中國外交天團,都來自這些高校,很多人都不知道!
    近幾年頻繁在國際國內亮相發聲的外交天團徹底火了。相信不少同學在被外交部天團點燃愛國之情的同時,更是無限嚮往能有朝一日成為一名像他們一樣優秀的外交官,那麼圈粉無數的中國外交天團,究竟都畢業於哪些高校?一般來說,各大外語類高校可以說是外交官的搖籃,例如王外長就是畢業於全國八大外國語院校之一的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外語及外交在我國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到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當前「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學習外語,不僅是生存的必備,更是時代的需求。
  • 西華大學外語課堂: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傳遞中國聲音
    如何挖掘外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外語教學中,達到育人目的……這些讓不少老師一直在思考。「外語教育是中西方語言、文化、思想的交融,如何用它講好思政?」外國語學院李學芹老師說,「相信有很多老師最開始都有這樣的疑問。對於李學芹、彭旭、王成珍來說,近年他們一直在嘗試探索課程思政,卻始終沒有一套完整的、具有西華特色的課程體系。
  • 散裝菲律賓語和語言天才菲律賓人
    菲律賓語和菲律賓人一樣,呈混血散裝包容特性。深受英語,西班牙語和閩南語的影響。從菲律賓語計數可以看出,1-10用菲律賓語,10以上用英語,序數詞和時間用西班牙語。菲律賓語中的英語詞彙屬於拿來主義,菲律賓語詞彙沒有的又沒用西班牙語的即可用英語表達。英語有替換部分西語和菲律賓語詞彙的趨勢。大於10的基數詞,菲律賓人習慣用英語表達。
  • 英語外語的理念和方法——章兼中教授訪談錄
    現在,我主要關注的是學生學習外語的生理、心理認知加工過程和人工智慧問題。如果我們能基本上把握學生學習外語的生理、心理認知過程規律,就能有效提升外語教育的質量。人工智慧可以替代人的部分勞動,人就可以在其他方面得到更好的發揮。如能編出一種軟體用大數據統計大多數學生英語練習的共性和個性錯誤,這有助於編著針對性強、精準的練習,以達成減負增效的效果。
  • 讓孩子從小學起英語?孩子是否存在學習外語的關鍵期?
    但是這些做法能讓孩子的英語水平接近漢語水平?孩子是否存在學習外語的關鍵期?有沒有科學依據呢?一,兒童是如何學會一門語言的?例如我們平常所說母語,孩子母語的過程中,孩子就算沒有意識參與也能掌握,而孩子在小學時候接觸到的英語。或是讓孩子送進英語輔導班都是,都需要意識的參與,所以這個過程是學習。早期的語言習得是低級大腦區域向高層級的大腦區域運作的過程。
  • 用6國語言主持開幕式?孩子學外語有訣竅,看這3個方法就明白了
    數學還好些,不明白的話多問問老師,總是有解題思路的;可提到英語,好像除了死記硬背實在是找不到其他辦法了,可有時候死記硬背的效果似乎也欠佳。 但是讓無數家長為之驚嘆的是,這6位小朋友竟是輪番用6國語言主持。 除去漢語,剩下的分別是英、西、日、法、德5門外語。視頻中的小同學,語言流暢且神情自信。有眼尖的網友發現,6名小同學卻只有5隻話筒,便忍不住調侃: 「這麼高大上的場面,居然話筒不夠用。」
  • 2020年「深圳市民講外語」英語大賽複賽舉行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小慧日前,2020「深圳市民講外語」英語大賽複賽在深圳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管理服務中心舉行。經過激烈角逐,77名複賽選手中,最終共12名選手脫穎而出進入決賽。據了解,今年複賽採取抽籤演講和即興答題相結合的形式,更加考驗選手英語應用水平與現場反應能力。此次複賽話題覆蓋面廣,非常「接地氣」和「有溫度」。從「手機掃碼」究竟是方便大眾還是邊緣化少數群體,到疫情期間的「線上模式」對溝通帶來的雙面影響,再到「雙十一」購物狂歡是節約還是浪費,題目緊跟潮流動向,引發參賽選手激烈的觀點碰撞。
  • 康熙精通8國語言?關於學霸皇帝的外語學習,你更應看清這些真相
    可是,康學霸學這學那,偏偏沒下功夫學外語。二、精通外語實屬扯談,不學如何不精康熙精通八國語言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實際上,他的精通的語言只有四種:漢語、滿語、藏語、蒙語,另外四種——英、俄、法、德,不過略通皮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