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氣象臺6日9時發布:今天白天晴間多雲,北風五級左右(陣風八九級),最高氣溫零下10℃;夜間晴,北風三四間五級,最低氣溫零下17℃。
冷空氣如約而至,截至今早6時47分,南郊觀象臺氣溫為-9.4℃,北風呼嘯, 風寒效應顯著,體感特別寒冷,市民外出務必做好防風防寒防凍。大風黃色及持續低溫黃色預警中,請注意防範。
豐臺蒲黃榆路口,寒潮中市民紛紛加衣禦寒。鄧偉 攝
根據7時的實況顯示,通州風速達到19.5米/秒,石景山風速19.1米/秒,對照風力等級表,這樣的風速已經達到了8級風。8級風什麼概念?微枝可以折毀,迎風步行會感覺阻力很大。
由此來看,今天北京的大風加上-10多度的氣溫,真的是天寒地凍。不過,這次只有來自西伯利亞的強冷空氣,卻沒有暖溼氣流的輸送,所以下雪看來是無望了。
為應對此次大風降溫過程,昨天下午,北京市氣象臺先後發布大風黃色預警信號和持續低溫黃色預警信號。今天1時至22時,本市大部分地區將有5級左右偏北風,陣風八九級。受強冷空氣影響,1月5日至7日,本市將出現持續低溫天氣,平原地區日最低氣溫低於零下12℃。北京市氣象局1月5日17時啟動重大氣象災害(低溫)Ⅳ級應急響應。
此次冷空氣過程一點兒也不輸去年底的「跨年」寒潮。
一是降溫幅度較大,過程降溫幅度6~8℃。預計6—7日氣溫降至最低點,6日平原地區白天最高氣溫降至-9℃左右,夜間最低氣溫-16℃左右;山區最低氣溫低至-22~-20℃。
二是風寒效應明顯。6日凌晨至夜間有四五級偏北風,平原地區陣風七八級左右,山區陣風可達9級左右;7—8日仍有3三四級偏北風,體感十分寒冷。
三是低溫持續時間長。6—13日氣溫持續偏低,夜間最低氣溫均在-10℃以下。
據資料統計,2000年以來南郊觀象臺(冬季)極端最低氣溫為-17℃(2001年1月16日)。預計1月6日夜間至7日早晨最低氣溫在-16℃上下。本輪冷空氣預計有可能創下近20年來冬季最低氣溫的歷史新低。
應對極寒天氣
三大科室大夫發布健康提示
「北京或刷新21世紀以來最低氣溫紀錄」,昨晚,這條信息在朋友圈裡刷屏了。極寒天氣下如何禦寒強身,來看三位專家的貼心提示。
預防心梗腦梗:臉部保暖很重要
氣溫驟然下降會導致血管收縮,讓一些患者血管壁上的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形成血栓,發生在腦血管,就會導致腦梗死,發生在心臟,則可能導致心梗或冠心病患者急性發作。北京天壇醫院心臟及大血管病中心學科帶頭人金澤寧提醒,這些情況都是非常危急的,不少心臟病患者在嚴寒天氣,一出門就會感覺有心絞痛等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溫差是一個很重要的風險因素,溫差越大,導致血管痙攣的風險越大。金澤寧認為,辦公室、家中的溫度不要太高,同時在室內也不要穿得過於厚重。在必須要出門時,到戶外之前最好在門廳、樓道或者地下車庫等過渡一下,防止室內與環境溫差過大對人體產生較大刺激。
此外,對抗寒冷,大家都會自覺穿上厚厚的羽絨服、保暖的靴子,但往往會忽視「臉」這個重要的部位。其實,由於血管非常密集,頭部和面部對於寒冷的反應非常敏銳,身上暖了頭面部暴露在寒風中,同樣會引起血管的收縮。
所以,一頂柔軟保暖的帽子,堅持規範佩戴口罩,不僅響應了疫情防控號召,還能有效地幫助頭部、面部抵禦寒潮。
預防感冒:多穿衣,勤洗手
感冒常常伴隨寒冷而來。對於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來說,普通感冒也可能轉變為嚴重的肺部感染,危及生命健康。
北京世紀壇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專家介紹,感冒的唯一傳播途徑是接觸感冒病毒。雖然冷空氣和感冒沒有直接關係,但氣溫驟降的狀態下呼吸道的抵抗力下降,讓病毒有機會「趁虛而入」。
專家提醒,寒潮來襲,老年人要降低出門頻率,減少戶外活動量,注意保暖。另外,預防感冒最好的辦法就是勤洗手,在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遮擋。多喝水,充足的水分也能防止其他病原入侵。
預防膝關節疼痛:避免長時間暴露
關節炎是中老年人關節疼痛常見的原因,空氣溼度和氣溫變化與關節疼痛有關,突然降溫容易誘發關節疼痛。北京世紀壇醫院疼痛科專家介紹,寒冷會影響膝關節血液循環,降低人體損傷修復能力,同時會刺激關節周圍無菌性炎症反應,釋放大量刺激性炎症因子,放大膝關節疼痛感。
專家提醒,氣溫驟降,要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寒冷環境中,可適當增加膝關節周圍衣物,但應注意切不可局部包裹過緊,否則可能會過度壓迫膝關節,影響血液循環。
另外,多數老年人存在末梢循環不良的情況,特別容易在寒冷時誘發凍瘡,所以注意局部保暖很重要。
(原標題:北京或將創21世紀以來最低溫紀錄,這波寒潮降雪無望)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駱倩雯 孫樂琪 楊緒軍,綜合氣象北京
監製:童曙泉
編輯:張楊
流程編輯:TF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