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如果說2008年前後,人們對運動的空前關注是基於對於北京奧運宣傳的需要,那麼十年後的今天,運動才算是真正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
猶記得外媒的評論:「中國是運動員大國,不是體育大國。」反觀如今在健身房的 body builder和跑道上揮汗如雨的業餘跑者,只能報以會心一笑。
智能穿戴領域從出現伊始就是消費熱門,在細分領域下,智能運動設備也有井噴的趨勢,當然充足的數量也意味著良莠不齊,擁有後發優勢的斐訊W1,想這一細分領域站穩腳跟必須解決幾個痛點。
適逢固件更新,斐訊W1加入了很多新功能,在3月之前的評測也許很多印象都會被推翻,所以未來消費者想要找選購建議,還是推薦3月8日後的文章,會更接近真實的產品。
二、包裝與配件:
▼斐訊W1手環採用了迷你的白色立方體小盒,斐訊對產品的包裝一直有其底限,即使是沒能使用K3那種禮盒級別的包裝,也會做到簡單清爽。這類已經在手機領域被廣泛採用的不白盒天包地設計,也出現在斐訊S7等產品上。
▼頂部是APP的二維碼,側面是斐訊的LOGO,如果能在顯眼的地方放個Slogan也好,可惜沒有,畢竟智能可穿戴產品的包裝上來個勵志的標語很容易帶來更好的初印象。
打開盒子後可以看到斐訊W1的OLED屏。OLED的優點在於:
1.可以做得非常薄,重量也相應減輕。
2.機械結構,沒有液態材質,擁有更加優異的抗震性能,這對於運動手環而言是非常關鍵的。
3.幾乎沒有可視角度的問題。
4.發光效率高,能耗低。
因此在W1上,斐訊使用OLED屏確實是下了本錢的。
▼配件是理財提示卡、早教體驗卡、使用說明書和充電線。作為宣傳手段,和O元購的基礎,簡單做一些推廣並不過分。何況也沒印刷在包裝上。
▼這次K碼不在產品本身上了,而是在盒子的背面:
錶帶為橡膠材質,和錶盤連接處有縫隙
斐訊W1的工作裝置無法像小米手環一樣取下來,因此不會有弄丟的危險(換言之丟了那就是全丟),這個設計很難評價也優劣,寬度稍大也是事實。
三、外觀與細節:
▼W1的就外觀整體而言還是比較和諧的,沒有凸起的稜角,整體保持圓潤的效果。
▼背面的表扣用的是陽極氧化的牌子,PHICOMM的LOGO僅作為品牌的標識,算是非常低調了。陽極氧化的工藝也使得金屬牌的質感相當不錯。
▼金屬牌的反面是用來固定錶帶的扣釘。
鎖扣展示:橡膠錶帶穿過無針的金屬環,通過扣釘固定在洞眼上。
▼所以這款手環的佩戴——扣針基本靠硬塞。依靠物理上的形變而不是機械結構的鎖死錶帶,在佩戴按壓時會稍稍費力,不過在習慣之後也能接受,畢竟這是相當簡單的佩戴方式。
按照可穿戴設備的邏輯而言,也必然會選擇簡單可靠的設計來減少不必要的配件和動作。
▼下圖可以看到工字形的扣釘。當然不屬於摺疊式錶帶, 和經常看到的卡西歐式的穿眼式錶帶相比它少了一根針。
▼四個黃銅的金屬觸點用於充電,不過那個位置直接和皮膚接觸,汗液也是難免希望材質能過關,這裡我也不多家揣測了。
▼兩枚釘扣的難按程度,滿分5分我給4分,確實存在適應期這種情況,一段時間的佩戴後我感覺扣釘更加容易扣進去,不是心理作用。
▼下圖中對於斐訊W1手環的縫隙展示更加明顯:四顆集齊細小的螺絲將錶帶固定了起來。由於螺絲實在太小,沒有專門的工具還真擰不開,可以理解為斐訊也不希望消費者可以隨便拆解它,亦或者螺絲太大影響美觀。
一體式的手環和可拆卸式的相比各有利弊,區別在於消費者是否認可手環工作裝置和錶帶就是一個緊密的整體,在我看來還是易於被接受的。
底部有傳感器,會發出綠光:
光電投射法(也有人叫PPG光電容積脈搏波描記法原理),簡單來說就是手環與皮膚接觸的傳感器會發出一束光打在皮膚上,測量反射/透射的光。因為血液對特定波長的光有吸收作用,每次心臟泵血時,該波長都會被大量吸收,憑此確定心跳。
這也是目前被廣泛應用的技術,根據我的體驗,準確率還是相當高的。
▼外一個附件就是定製的充電器,線材和充電頭是固定的,不可分離。
充電接頭的設計和領帶夾類似 ,採用夾持的方式。
這一設計我也持支持態度,既然是專配的夾持充電器,那麼線材和充電頭就沒有必要分離了,減少單一設備遺失的風險。
▼夾持器上刻有斐訊的LOGO,算是一種無傷大雅的植入,至少整款產品簡單易用的風格是顯而易見的。
充電器的定製在我看來是必然的,如果用安卓micro插口,再搭配橡膠塞子來起到防水防塵的作用,那麼我是絕對不會去購買的,你別指望索尼的防水技術能用上去,就算是索尼的LT26W我也照樣進水變磚了。
▼這種封閉式的充電方式才是運動類手環比較適合的方式。
▼夾持充電演示:
▼斐訊W1支持IP67級防水防塵,對此我做了防水試驗:
除非消費者真的能做到汗如雨下,否則這款手環的防水足以使人滿意。
四、APP/功能體驗:
(在連上手機APP後時間會自動校準)
斐訊W1採用了OLED屏幕,字體為藍色,像素點當然存在,只要不影響數顯就可以,屏幕本身的功能在於顯示基礎信息,如果需要高解析度的圖形信息,那麼手機可能更適合你。在運動型 可穿戴設備中,簡單輕便是主要的設計思路。
當前裡程顯示:
之前我在站內看過放心選的手環報告(沒有這款)明白各個手環的數據會有區別(單拿計步來說,不同手環的數據會出現偏差,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把這些數據看作一個近似值就好,畢竟不是用來科研的數據)
▼當前消耗的卡路裡量,通過APP的個人數據模型計算得出,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值。
這類數據沒有必要去它的偏離值,畢竟我們對攝入熱量進行計算的時候也是近似值,譬如香蕉的熱量為91大卡/100g,你要說印尼產的甜度更大,所以理論上熱量更高,這也沒什麼意義。
▼手環會實時顯示當前已走的步數。當然,計劃步數可以通過APP來修改。
心率顯示功能,而且會顯示近四個小時內最高、最低心率
連接藍牙需要點擊唯一的按鈕,出現二級菜單,然後劃屏,找到藍牙標誌,連接很迅速:
另外有一個比較實用的功能就是信息提醒了,剛好有左二爺的信息發過來。之前的體驗是它的信息提示不是很靈光,但W1經過固件更新後,目前的信息提示非常好用,開啟的邏輯也很清晰。
▼如果你想佩戴W1進行跑步,那麼可以選擇室內跑和室外跑,來分別適應跑步機用戶和戶外跑用戶。在更新後還加入了對騎行的支持。
計時功能,可以獲取當前的跑步時間和跑步距離
GPS定位功能,可以在地圖上顯示跑步的路徑:
這也是這款手環最大的優點:擁有獨立的GPS模塊
W1可以在跑者不攜帶手機的情況下進行運動軌跡記錄、保存本地數據、數據同步等三項功能。
▼計步功能和華為手機自帶APP計數差不多。正負4%。我就不拿同類產品比較了。使用包裝盒上的二維碼掃描下載斐訊運動APP:
▼輸入身高、體重和生日,未來的卡路裡攝入建議,和卡路裡消耗模型,都是基於這兩個基礎數據之上。
如果你想要更加詳盡的身體數據,建議用斐訊S7來進行檢測。
▼選擇通知使用權,在接收消息時可以提供提示:再次重申,目前消息提示的功能很好用,也提供了消息預覽。
有一些APP譬如各種新聞類的軟體的推送非常頻繁,可以考慮關閉它們的消息通知。
▼設計有運動等級制度,伴隨著運動量的提升會升級,算是一種激勵機制。
T1=運動小白 5公裡
T3 =運動初級 50公裡
T10=運動超人 5000公裡
▼配對需要在手環裡開啟藍牙模式,配對還算迅速,完成後立馬同步當前時間
▼選擇左右手,聯網後開始固件更新,最新的固件讓W1手環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軟體邏輯強化,功能也更加可靠:
▼斐訊手環可以設置一個鬧鐘,另外有久坐提醒功能,對於長時間對著顯示器和伏案工作的上班族而言,是一個很實用的功能。
還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
雖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但這份計劃在我看來足夠盡,有比較強的可操作性。
▼更新之後的訓練計劃有了更加簡潔的UI:
我們可以隨時制定訓練計劃,斐訊訓練計劃一如上文,這個著重講的是目標訓練,新增的可選項有戶外徒步、戶外騎行和越野:
相比之前僅有跑步選項,是比較有意義的進步。
在選擇好具體的項目之後,會有目標距離的選項:
如果我們缺少鍛鍊的自覺性,那麼軟體也提供了運動提醒功能,在置頂日期的固定時間會提醒用戶開始運動計劃。
運動軌跡功能也是必備的,斐訊W1擁有獨立的GPS模塊,可以實現無手機記錄運動軌跡,非常適合跑者。
獨立的GPS模塊也可以讓我在不帶手機的情況下完成運動軌跡的記錄,只需要事後將手環的本地數據導入到APP中即可。
下圖就記錄了我一次三公裡跑的數據:
其中紅色線段代表滿足,綠色則為快速,對整個跑步過程的速度變化有清晰直觀得展示。
另外APP上可以清楚得看到本次運動的心率、配速、基礎代謝率和卡路裡消耗值,這些數據對於有計劃的健身很有指導意義。
主界面是用戶最關心的數據,斐訊W1 APP主界面UI設計很合理,基本涵蓋消費者最關心的幾項內容,當然也少不了目前比較流行的睡眠監測功能。用戶可以根據手環提供的參考數據來分析自己的睡眠質量。
五、產品總結:
優點:
1. 0元購,使得消費者購入的門檻大大降低。
2. 獨立的GPS模塊可以脫離手機使用,這也是它非常優秀的一個功能。
3. APP的功能比較豐富,不論是業餘還是專業,都可以制定出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案。
4. 消息提示功能,給了用戶提前預判是否值得解鎖手機的機會。
5. IP67級防水防塵可以無懼絕大多數的突發情況。
缺點:
手環整體體積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