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年前的今天,1824年7月27日,法國作家小仲馬出生。
前兩天剛寫完大仲馬,今天恰逢他的兒子小仲馬的誕辰,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小仲馬。小仲馬充分繼承了他爸的優良基因,也是一位聲名遠播的作家。
小仲馬於1824年7月27日出生於法國巴黎,他是大仲馬與一名女裁縫卡特琳·拉貝所生下的私生子,因與其父重名而被稱為小仲馬。大仲馬成名後,混跡於上流社會,將小仲馬他們母子拋棄掉。小仲馬七歲時,大仲馬通過打官司從卡特琳娜·拉貝手中獲 取了對兒子的監護權。那時的大仲馬開始小有名氣,他將小仲馬送進寄宿學校,而他則繼續風花雪月。
可能是從小的這種經歷,讓小仲馬遭受了精神上的創傷,,他一生都把探討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問題作為自己創作的中心主題。
1842年,18歲的小仲馬在劇院第一次遇見了瑪麗,並且一見鍾情。瑪麗出生於鄉下農村,父母離異,15歲到巴黎學做裁縫,隨後淪落風塵,成為混跡巴黎貴族中的交際花。瑪麗喜愛珠寶華服,尤愛茶花,但身體不好,患有肺結核,有時咯血。
小仲馬卻愛上了這位喜歡茶花的柔弱美女,兩人迅速熱戀,成了一對小情人。後來因為瑪麗不肯退出上流聲妓事業,又回到交際花的生活,小仲馬憤怒了,於1845年8月30日寫了絕交書。隨後,他便跟隨父親去西班牙旅行了。1847年,體弱多病的瑪麗病逝於巴黎。小仲馬悲痛萬分,他將這段故事寫成小說《茶花女》。這個小仲馬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細節描寫得栩栩如生,感情真切自然,十分感人。《茶花女》人人傳看,風靡一時,小仲馬一舉成名。
話劇《茶花女》,標誌著法國戲劇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過渡,被視為法國現實主義戲劇開端。後來,小仲馬也寫了一些其他的作品,如戲劇作品《私生子》、《放蕩的父親》等,但影響力都遠不如《茶花女》。
和大仲馬側重表現歷史,專寫歷史劇和歷史小說不同,小仲馬則專寫現代劇。由於小時候的經歷,小仲馬在他的作品中大力宣揚家庭及婚姻的神聖,對資產階級社會風氣、家庭生活和倫理道德做了比較細緻的描繪和揭露,抨擊了娼妓社會對家庭婚姻的威脅,歌頌了純潔高尚的愛情,成為社會問題劇的創始人之一。
小仲馬的作品數量遠遠不及其父。但他的思想境界遠比其父高尚,而且他扛起問題劇的大旗,獨樹一幟,成了另一種類型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