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為何對甄嬛說她的熹貴妃金寶如今不是一塊冷冰冰的金疙瘩了?

2020-12-18 少年常樂遊

文|少年常樂遊

甄嬛霸氣回宮後誕下雙生子,皇上十分高興,要封甄嬛為貴妃。

冊封禮當日,蘇培盛宣讀聖旨,並把金冊和金寶給了甄嬛。

甄嬛接了聖旨和金冊金寶後,皇上便來接她一同前往景仁宮受冊封禮。甄嬛謝絕了皇上同坐轎輦的好意,讓皇上自己坐轎輦,她隨行就是。

皇上嘴裡雖然調侃「嬛嬛時時不忘卻輦之德嗎?」

要知道,卻輦之德是用來形容班婕妤的。班婕妤是漢成帝的妃子,長相美貌,十分賢德,在趙飛燕趙合德姐妹進宮前,她可是最受寵的。

有次,漢成帝在宮苑巡遊,乘坐一種豪華的車子,以綾羅為帷幕,以錦褥為坐墊,兩個人在前面拖著走,稱為「輦」;而皇后和妃嬪們所乘坐的車子,則僅有一人牽挽。

漢成帝為了能夠時刻與班婕妤形影不離,就命人製作了一輛較大的輦車,以便同車出遊,但卻遭到班婕妤的拒絕,並對漢成帝這種行為進行勸誡,說古代賢明的君王身側都是名臣,只有荒淫無度的君主同行的身側才是妃子,勸導漢成帝要向賢王學習,漢成帝覺得言之有理,只得作罷。

當年皇上帶甄嬛去湯泉宮,甄嬛曾說過皇上的後宮美貌在飛燕合德之上,賢德勝於班婕妤。

所以皇上回憶道,「當日溫泉宮浴,你也是和朕這樣說話。」當下心裡便有了主意。

去往景仁宮行完冊封禮後,皇上就以皇后身體不好為由,將協理六宮的權力給了甄嬛。並對甄嬛說你要好好用你的金寶,從此以後它就不是一塊冷冰冰的金疙瘩了。

那麼皇上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金寶又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知道清朝的很多文化制度都是從明朝繼承來的。

明朝時期的後宮就已經有了非常鮮明的等級觀念,皇后、妃子、嬪等,處在不同位份的人,所擁有的權力大不相同。

皇后處於後宮最高位置,她擁有金冊、金寶和金印,冊寶就好比皇上的傳國玉璽,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妃子比皇后低上一等,只有鍍金冊和金印,而嬪只有銀冊。而嬪以下的昭儀、婕妤、美人們則沒有這些東西。

到了清朝,皇帝授藩屬、諸侯、宗族、妃嬪與功臣等以封爵,都會舉行一定的儀式,對受封者宣讀授給封爵名號的詔書。

這種詔書叫"冊文",簡稱"冊"。宣讀後,將冊文連同印璽授給被封人,稱為冊封。

清立皇后之禮稱冊立,餘稱冊封。皇后的金冊由滿、漢、蒙、藏四種文字書寫。

清代對於後、妃、嬪等級的確定,必須通過頒發「冊」「印」的冊封儀式。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儀式隆重而繁縟;冊封妃、嬪儀式則較為簡約。

「冊」、「印」是后妃名分的代表,其文字由禮部擬定,由工部用黃金(或鍍金)鐫刻。清代冊封制度規定,貴妃以上冊封用金冊、金寶,妃為金冊、金印,嬪僅有金冊而無印。

金寶在明朝原本是只有皇后才有的,按明朝的制度,皇后冊封有金寶、金冊,貴妃以下是有冊無寶的。當時朱瞻基登基後,想封孫氏為後,但張太后以身份早定為由拒絕,所以孫氏就被封為了貴妃。不過,朱瞻基卻破格給了她金寶與金冊,所以在孫氏之後,明朝的貴妃也開始有了金寶。

《明史·列傳第一·后妃》:宣宗即位,封貴妃。故事:皇后金寶金冊,貴妃以下,有冊無寶。妃有寵,宣德元年五月,帝請於太后,制金寶賜焉。貴妃有寶自此始。

皇后的金寶在一定程度上和皇上的玉璽功能差不多。

據《大清會典》載:「皇后金寶,清、漢文玉筯篆,交龍紐,平臺,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二分,用三等赤金五百兩。寶盝高七寸八分,方八寸;寶色池,高二寸,方四寸八分,均金制。外櫝繪鳳文。」

金寶作為皇后身份的證據,在舉行了相應的冊封禮之後才算生效。經過冊封禮後,寶璽便被置於皇后宮中,以證皇后的權力、身份和地位。

其實,也只有皇后的金寶帶有管理後宮的權力,其他的妃子擁有金寶也只是一塊金疙瘩,證明自己被冊封過而已,後面就沒什麼用了。

而今皇上讓甄嬛協理六宮,就相當於她也擁有了皇后管理後宮的權力,自然就不僅僅是一塊冷冰冰金疙瘩,而是權力的象徵,如同皇上用玉璽辦公一樣,這也是皇上為什麼對甄嬛說讓她好好用自己的熹貴妃金寶,如今它可不是一塊冷冰冰的金疙瘩了。

END

本期看點:金寶金冊

歡迎關注我@少年常樂遊,從影視入手,講些有趣的文化。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熹貴妃:甄嬛到底是不是雍正的熹貴妃?
    講到這裡,我們似乎明白了,甄嬛的原型其實是大家熟知的乾隆皇帝的生母。所以,今天講解的二號甄嬛實際上就是電視劇中的甄嬛本尊。大家一定會問,《甄嬛傳》中的甄嬛真的就是歷史上的熹貴妃嗎?這部電視劇中的甄嬛和歷史上真實的甄嬛(也就是熹貴妃)到底有沒有關係呢?經過查閱大量的資料,我發現有以下信息相吻合:甄嬛的出身與歷史接近。
  • 《甄嬛傳》皇上駕崩前甄嬛的頭飾是什麼?為何皇上摸到後那麼絕望?
    ,嬤嬤無意間的一句話說元澈和弘曕長得好像,被皇上聽進了心裡,皇上當場就差點暈倒了,之後皇上便一病不起也是從這時候起,皇上決心再次滴血驗親。甄嬛來看望病重的皇上,此時空氣中瀰漫著奇特的氣息,兩個人都是心知肚明,但是卻在博弈,誰都不肯放下戴在臉上的面具,所以二人說的都是虛與委蛇冠冕堂皇的話,皇上一口一句熹貴妃,甄嬛也是恭謹謙卑的喊他皇上,以前他們二人在無人處都是喊對方為四郎,嬛嬛。
  • 甄嬛傳皇上為何著急杖斃寶鵑可惜甄嬛沒明白,最後害死果郡王
    先是祺貴人她受到自己的上司,皇后的暗示,暗中尋找了靜白斐雯等人,製造出甄嬛可能出軌的假象。她先在皇后的景仁宮以告發的名義,指責甄嬛出軌,請求皇后參與調查。皇后以熹貴妃身處高位,不可隨便污衊為由,請來了自己的助力皇上。
  • 《甄嬛傳》:甄嬛一黨勝利,葉瀾依為何殉情?只因這個人容不下她
    《甄嬛傳》大結局,甄嬛一黨大獲全勝,這個功勞簿上,一定少不了葉瀾依的名字。若缺了葉瀾依,她能不能扳倒皇上還是個未知數。葉瀾依是個痴情的人,非黑即白的愛情觀,也讓她自己傷痕累累。甄嬛一黨最終勝利了,為何她還是選擇殉情呢?其實這是必然的,因為有人容不下她。
  • 甄嬛生下龍鳳胎後,皇上對她說了3個字,讓甄嬛瞬間臉色突變
    甄嬛從甘露寺回宮後,她就不再是當初那個單純的甄嬛,而是黑化後的鈕祜祿甄嬛。此時的甄嬛心機是非常深的,她對任何人都是毫不留情的,儘管對方是她曾經喜歡過的皇上也不例外。回宮後的甄嬛很少在其他人的面前顯露出自己不高興的一面,因為這樣就會讓其他人抓住自己的把柄。但當甄嬛生下龍鳳胎後,皇上對她說的三個字,讓甄嬛的臉色瞬間改變。甄嬛生下龍鳳胎最高興的莫過於皇上,因為皇上認為甄嬛能夠替自己生下孩子就代表著上天已經原諒他所做的事情,也原諒了皇上曾經犯下的罪孽。
  • 甄嬛傳:難怪甄嬛說夏刈留不得,幾句話就讓皇上對甄嬛起了殺心!
    不過相比這件事情更嚴重的一件事情是,甄嬛她不願意讓雍正發現她生的兩個孩子的身世,之前他們在第一次滴血認親的時候,雍正就有一些懷疑了,只是那個時候她有點懷疑的是溫實初,所以沒有想到果郡王身上他才躲過了這一次。不過在最後的時候他們兩個人的事情還是被皇帝給發現了,而且果郡王也沒有避免皇帝對他的猜忌。最後甄嬛還給他調了一杯毒酒,喝下去就身亡了。
  • 甄嬛傳:甄嬛生產完孩子,皇上就說了3個字,聽完後讓她一陣噁心
    文/小宇標題:甄嬛傳:甄嬛生產完孩子,皇上就說了3個字,聽完後讓她一陣噁心!甄嬛在剛剛進入到皇宮的時候還是非常純潔的,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從來都不會想要去害任何的人。但是後來之所以會成為最後的那一個樣子,也是因為這一路走來,實在是受到了太多人的迫害,無奈之下想要不讓自己受到欺負,就必須先學會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強大。這一輩子甄嬛可以說是愛過兩個男人,其中一個是皇上而另一個就是果郡王。
  • 甄嬛傳:皇上臨死前,到底在甄嬛頭上摸到了啥,才會氣得直接咽氣
    甄嬛傳:皇上臨死前,到底在甄嬛頭上摸到了啥,才會氣得直接咽氣如果說甄嬛在最初選擇回宮的時候,對皇上多少還是有一些情分在的,雖然說皇上曾經將她當成了純元的替身,但不可否認的是,皇上的確是對她寵愛有加,但後來皇上蓄意殺死果郡王
  • 甄嬛回宮後,皇上是怎麼發現甄嬛已經不愛他的?
    皇上最喜愛的小弟,在戰場立功又失而復得,正值風頭最盛的時候。讓他做冊封史,擺明了要讓天下人知道,皇上對甄嬛有多重視。那麼,這個時期的皇上,會有一絲絲察覺到甄嬛已經不愛他了嗎?應該是有的。至少,他感覺到了甄嬛的變化。不然他不會如此迫不及待地接甄嬛回宮,並為她做那麼多的事。
  • 甄嬛傳:難怪甄嬛說夏刈留不得,憑他這幾句話甄嬛是非殺他不可!
    《甄嬛傳》甄嬛回宮後面臨最大的風險就是她和果郡王的私情被會不會揭穿,不過相比兩人的私情甄嬛更不願意被皇上發現的是雙生子的身世,早在滴血認親時雙生子的身世險些就被皇上疑心,只是那時滴血認親的是溫實初,果郡王才因此躲過一劫,不過在最後甄嬛和果郡王的私情還是被皇上發現了,而且最可惜的是果郡王沒能躲過皇上的猜忌,最後果郡王喝下甄嬛所調的毒酒喪命,果郡王死後甄嬛哀痛欲絕,連浣碧也為果郡王殉情了,自此以後後宮有兩個人都在想辦法除掉皇上為果郡王復仇
  • 看甄嬛如何編段子氣死皇上!
    看甄嬛如何編段子氣死皇上!字字誅心,堪稱經典!《甄嬛傳》孫答應與侍衛私通一事,敬妃端妃都拿不定注意,讓甄嬛一個人處理就可以的,但是千萬不要告訴皇上。因為我們的皇上已經病入膏肓了,不能受刺激的。但是皇上卻懷疑六阿哥身世詢問甄嬛時。甄嬛知道她與皇上只有一人活著才能保全果郡王的兩個孩子。故意告訴皇上,還繪聲繪色、添油加醋!
  • 《甄嬛傳》聽完浣碧殉情後,甄嬛為何立馬扯斷手中的佛珠?
    誰知婚後不久,因皇上懷疑甄嬛和果郡王有私情,果郡王為了保全甄嬛,親手接過了那杯毒酒,死在甄嬛身邊。 浣碧聽聞果郡王去世的消息,選擇殉情以成全自己的一片愛慕之心,為何甄嬛在聽到此事後立馬扯斷手中的佛珠呢?
  • 《甄嬛傳》:皇上始終不知,甄嬛產子後為何打冷顫,斐雯是替罪羊
    哈嘍大家好,今天和大家一起來了解的是《甄嬛傳》:皇上始終不知,甄嬛產子後為何打冷顫,斐雯是替罪羊!《甄嬛傳》這部電視劇真的是非常的精彩,看過的觀眾們應該都知道在電視劇當中除了對於甄嬛來講,幾乎是沒有真正的朋友存在,包括沈眉莊也是因為對皇上死心以後才不想爭取寵愛的!敬妃也是因為甄嬛把孩子交給自己撫養也是給了自己改過自新的機會,端妃雖然表面和甄嬛交好,其實也是有自己的利益。
  • 皇上對剛生下雙生子的甄嬛,說這三個字,著實把她噁心壞了!
    但是還是遇到了緣分,雖然甄嬛一直藉口說自己生病了,但是和皇帝遇到第1面的時候,兩個人就一見鍾情,而兩個人剛剛遇到的那一段時光,幸福且短暫。剛開始甄嬛知道一直陪自己在御花園玩的人是皇帝時,甄嬛也愣住了。而當時皇帝不僅扮演了英雄,還把甄嬛直接抱到碎玉軒。當時皇帝也是給了甄嬛無盡的寵愛,別人侍寢都是被小太監抬到床上去的,只有甄嬛是皇帝親自下旨賜了湯泉浴。
  • 甄嬛傳:難怪葉瀾依被迫「自殺」,你看驗血時,她對甄嬛說了啥?
    自華妃倒臺後,這宮中就在沒有敢與皇帝頂嘴的,這葉瀾依卻是繼華妃後的又一個皇帝喜歡的妃子,要說在朝廷辦事更是皇室,沒個自己人怎麼行,這葉瀾依便是果郡王允禮派在皇帝處的眼線之一,都知道允禮和甄嬛好過一段時間,這葉瀾依最後的結局卻是被迫自殺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且聽小編細細道來。1.
  • 葉瀾依一句話點明了果郡王對甄嬛痴情背後的細思極恐
    其實甄嬛選秀的時候見過皇帝,但是在後花園相遇時,皇帝說自己是果郡王時,甄嬛選擇了相信,也可以說甄嬛知道皇帝在演戲,所以陪著他演戲。甄嬛和果郡王第一次見面時,她和流朱在園子裡戲水,果郡王看到了她光著的腳,在古代看光腳的女子是非常不禮貌的,可果郡王不僅不迴避,還言語輕浮,那表情寫滿了得意。
  • 甄嬛:皇上好無情.皇帝:我要真無情,你早就死在甘露寺了
    芳若原本是皇帝的人,她來看望甄嬛,有一大半的原因是皇帝默許的。芳若是宮裡的人,如今成為太后身邊的人,她私自出宮,皇帝怎會一點不知道?但是,皇帝卻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正因為祺嬪小主說了句孩兒家都長得像極了父母雙親,皇上當時並沒說什麼,許是敬妃娘娘也想勾起些皇上對娘子的舊情,所以說了這一句,惹得皇上立時發作了起來。"這就是人常說的:「愛到無法原諒。」芳若在宮中也是閱人無數,洞明世事人心,怎會不明白皇帝發火是因為放不下才耿耿於懷?倘若皇帝徹底對甄嬛敬謝不敏了,那這甄嬛才真是「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太后與芳若也就沒必要過來「顧惜她了。」
  • 甄嬛傳:害死宜修的不是甄嬛,不是皇上,而是劇中從未露面的嫡母
    ,不是皇上,而是劇中從未露面的嫡母如果你看過《甄嬛傳》,可能就不會喜歡劇中陰謀陽謀的皇后宜修,她算計了甄嬛、沈眉莊、安陵容的姐妹情,讓甄嬛的第一個孩子流產的真正元兇,應該是她,華妃的倒臺是她借甄嬛這把刀殺人,還有劇中妃子們流產的流產,痴呆的痴呆,裡頭她有十足的功勞。
  • 甄嬛傳:皇上命甄嬛毒死果郡王,危急時刻甄嬛為何還要去更衣?
    許多觀眾看到大結局時,皇帝被活活氣死或許會覺得心裡很暢快,但是小編心裡只覺得悲涼,他不是個好夫君,好兒子,好父親,但他真的是個好皇帝。甄嬛回宮後皇帝一直很高興,但宮中流言紛紛,從雙生子落地到滴血驗親,皇帝的疑心從來沒有消停過,而果郡王這邊,因為瑛貴人和三阿哥的事情,皇上也開始對他留心了。
  • 《甄嬛傳》甄嬛做夢都想不到,自己能多次脫險,全因果郡王送的這件...
    甄嬛原本對後宮就不感興趣,誰知道皇上竟然一眼看中了她,敞開心扉真心真意對待皇上的甄嬛,還是遭到了後宮不少算計,因為誤穿了純元的一件舊衣服,皇上大發雷霆,至此甄嬛才得知皇上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