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剛去世,近30萬的青州兵便解甲歸田,劉備為何不招攬他們

2020-12-10 談古人論今宵

公元220年正月,一代梟雄曹操病逝於洛陽。臨終之際,曹操將皇位傳給了兒子曹丕,也妥善解決了荊州危機。當時曹魏與東吳暫時結盟,徹底遏制蜀漢想要往中原發展勢頭。可沒想到,曹操剛剛離開人世,魏國有一支近30萬人的青州兵便解甲歸田。那麼當時為何劉備不去主動招攬人數龐大的青州兵呢?

青州兵其實並非曹魏正規部隊,用如今的大白話來說,所謂的青州兵乃是曹操早年間,從各地收攏的散兵遊勇。不過青州兵數目龐大,其戰鬥力也不容小覷。早在公元192年,曹操拿下兗州之後,便圖謀將青州納入其統轄版圖。當時青州內有數量龐大的黃巾軍,曹操對著數百萬之眾的黃巾軍"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從其中挑選大約30萬能徵善戰的勇士收編成軍,這就是後世人盡皆知的青州兵。

青州兵歸降曹操之後,幫助曹魏南徵北戰。這支青州兵不僅僅是為了曹魏提供軍事作戰的支持,還有一隻屯田部隊,"戰則為士兵,休則為農民"。就這樣30萬青州兵跟隨曹操東徵西討,進駐過洛陽,又來到許昌,這些人也早已經將曹操視作唯一的主人。一晃就是20多年,曹操因病去世之後,這30萬青州兵到底是去是留?也讓曹丕倍感頭疼。

根據《魏略》所記載:"而青州軍擅擊鼓相引去。眾人以為宜禁止之,不從者討之。逵以為"方大喪在殯,嗣王未立,宜因而撫之"。乃為作長檄,告所在給其廩食。"這句話意思就是,曹操新喪。青州兵便各自散去,起初曹丕無法容忍這等無視軍區的部隊,有部分大臣提出意見,想將青州兵斬草除根。賈逵則是建議,讓這些人領了通關公文回到各地安家。

那麼當時為何蜀漢劉備不能前去招攬?畢竟劉備乃是名義上的劉皇叔,且當時劉備還沒有離開人世,也已經拿到了蜀漢這塊不大不小的地盤。而之所以劉備沒有收服這股武裝力量,還是有其不為人知的背景隱情。首先便是劉備心有餘而力不足,雖說這青州兵有30萬人,可是他們每個人都拖家帶口,如果劉備想要全盤接收這青州兵,小小的蜀漢必將湧進百萬流民。蜀漢並不像曹魏地廣人稀,四川巴蜀多為丘陵地帶,不適合大面積耕種,貿然接收這100多萬青州及其家眷,對於劉備而言無異於滅頂之災。

其次便是這些青州兵前身乃是黃巾軍,劉備早年間曾討伐過黃巾起義,本質上劉備與青州兵反倒是仇家。加上這些青州兵跟隨曹操南徵北戰二十多年,然而舊主一死,這些人便作鳥獸散。以劉備諸葛亮等人計謀,他們未必不清楚,即使蜀漢有能力接收青州兵,誰又敢保證這些人能老老實實為蜀漢效力?如果青州兵在蜀漢內部發生暴亂,劉備所辛苦建立的政權,很可能會傾刻覆滅。這些青州兵非常團結,劉備也不大可能招募一半留一半。

所以出於種種考慮,不論是劉備還是孫權,他們都沒有主動招攬這30萬青州兵。其實大家可以這樣想,連實力最為強大的曹魏,都對這30萬人頭疼不已,體量更小的蜀漢、東吳,自是不可能打這些人的主意。歷史上青州兵消失之後,雖說曹魏沒了一股能徵善戰的部隊,然而卻多了30萬能種田的老百姓,其結局也是比較完美。用"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形容青州兵,是絲毫不為過。

參考文獻:三國志

相關焦點

  • 田豫離開劉備,真的是因為「家有老母需要照顧」?
    而在界橋一役之前,劉備與田楷奉命駐守青州,此時的田豫未滿二十,但也和關羽,張飛一同跟隨劉備前往駐守青州。而之後劉備的歷史想必大家都清楚了,先是北海救孔融,再南下徐州助陶謙。劉備這一路積累了不少的人望。而此時的田豫也像關張一樣,全心希望能夠助劉備一臂之力!但天下無不散之宴席,當陶謙保薦劉備任豫州刺史之後。
  • 士燮割據交州,為何最後歸降孫權,而不是劉備或者曹操呢?
    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派遣步騭為交州刺史,士燮率兄弟歸附,此後,士燮被孫權封為左將軍。黃武五年(226年),割據交州近四十年的士燮病逝,享年九十歲。其子士徽因背叛吳國自立,最終為吳國攻滅。那麼,問題來了,漢末三國時期,士燮割據嶺南數十年,為何選擇歸降孫權,而不是劉備、曹操呢?
  • 三國死得最可惜的人,為何孫策打不贏,曹操用不起,劉備降不住?
    三國死得最讓人惋惜的英才,為何孫策打不贏,曹操用不起,劉備降不住?說古論今三國事,拍案奇書小蟲子。他可是孫策打不贏,曹操用不起,劉備降不住的人!先說陳元龍為何是三國死得最讓人惋惜的英才。又為何陳登是孫策打不贏,曹操用不起,劉備降不住的人?除了其人深謀遠慮、能文能武之外,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陳登和他們三人一樣,有英雄之志。
  • 曹操的小夢想和他的「青州兵」
    190年,遇上董卓叛亂,曹操在陳留招募義兵與各州郡一起討伐董卓,但是討卓聯軍各懷私心,不敢先進,曹操獨自西進,打了敗仗,獨自感嘆:「此其本志有限也」。那年的徒自哀嘆,又何以演變成以後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呢?那麼就繞不開歷史上有名的曹操的「青州兵」。
  • 除了劉備之外,還有兩人可以壓制關羽,不包含諸葛亮
    曾經有很多人想要招攬關羽,但都被關羽拒絕,甚至被關羽反壓制,連東吳君主孫權都不例外。很多人以為整個三國裡只有劉備和諸葛亮能壓制關羽,事實上劉備能夠壓制關羽但諸葛亮壓制不了。而且除劉備之外,其實還有兩個人也具備這樣的本事。
  • 蜀國劉備有五虎上將,曹操,孫權有什麼?
    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劉備稱漢中王后,關羽率軍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一度想遷都以避其銳。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去世。
  • 梟雄曹操為什麼收服不了劉備手下人才?六大原因讓他只能望洋興嘆
    梟雄曹操為什麼收服不了劉備手下人才?六大原因讓他只能望洋興嘆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層出現過很多次亂世,而最著名的莫過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了,其間誕生出了很多英雄豪傑,比如「一代梟雄」曹操和劉備劉皇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忠貞漢室荀文若,為何一直跟隨曹操,卻不投奔劉備
    三國時期有一位謀臣,心系漢室卻沒有投奔劉備,而是跟了梟雄曹操,這是為何?此人便是荀彧。荀文若是忠漢的,可為何又輔佐曹操,這的確是個令人費解的問題,但深思之後也不難理解。曹操年輕時想做郡守,又想做徵西將軍,為國家討賊立功。討董時他也是最出力的。這時候誰能看出曹操有不臣之心?
  • 劉琦死後,荊州到底該歸誰?孫權為何總問劉備要荊州?
    劉表死後,荊州該歸嫡長子公子劉琦,劉琦死後,應該回歸朝廷,誰代表的是朝廷呢?曹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然代表的是朝廷。劉備和孫權佔據荊州其實都有點理虧。你們說,這荊州該不該給我呢?赤壁之戰中,孫權到底出了多少力,這在《三國志》中也有明確記載。周瑜要5萬精兵,孫權說只能給3萬,劉備得知後心裡不大高興,而實際孫權方出動的兵力,可能只有2萬,其中周瑜1萬,程普1萬。
  • 劉備為何寧願娶吳氏,也不娶年輕貌美的孫尚香?原因很簡單
    劉備作為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一個人物之一,他在剛出場時一窮二白,靠著一個不值錢的皇家後裔的名頭,在亂世中得以安身立命,在經過了幾十年的流離失所之後,最終在西南建立了蜀國,並成就了一番霸業。
  • 曹操一死,魏國一支近三十萬的部隊突然消失,他們是誰又去了哪?
    正所謂英雄惜英雄,關羽於219年12月被害,之後曹操也一病不起,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於洛陽,兩位英雄可謂不求同生,但求同死。荊州危機也成了曹操生前最後一道難題,曹操雖然解決了荊州危機,可曹魏政權內部的危機卻應運而生,曹操之死留下的權力真空,讓曹魏朝堂再次變得風雲難測。最大的危機發生在軍隊內部,一支近三十萬的部隊,竟然隨著曹操之死而突然消失了,這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 劉備入川的3年,曹操孫權為何坐視其壯大?曹操想管但失去了時機
    劉備入川的3年,曹操孫權為何坐視其壯大?,曹操和孫權為何沒有對劉備有什麼針對的措施,坐視劉備壯大呢? 劉備在益州可以說算盤打的叮噹響啊,初期劉璋為了讓劉備去打張魯將白水駐軍交給了劉備,而劉備到了葭萌後,開始收攬人心,已然為何劉璋開戰做準備了,張魯也沒有心思和劉備打,這就導致劉備成了劉璋的「帳主子」,什麼東西都向劉璋索要,劉璋表示很不開心啊,所以在劉備藉口說要東歸的時候,又從劉璋那裡騙到了兵馬了錢糧,劉璋是希望劉備趕緊走,畢竟曹操短期內不打漢中了,哪有在自己地盤上養肥劉備的道理
  • 曹操去世後,劉備和孫權,為何還是沒有機會統一天下
    曹操死後魏國內訌,劉備為何還是沒能統一三國?曹操在歷代開國皇帝中(雖無稱帝,但事實已是,只不過把皇位讓給兒子曹丕罷了),曹操最苦了,徵戰了三十年,勉強統一北方,更不要說統一天下。所以晚年就「得隴望蜀」,生平與劉備最後一戰(漢中爭取戰),小負於劉備,但已經膽怯了,只有退走。《三國志》: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
  • 曹操帳下為何謀士如雲、將士如雨?原因這點劉備孫權自嘆不如
    曹操之所以能成為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於他不管別人出身有多麼卑賤,地位多麼低下,也不管你過去投靠過誰,屬於哪個陣營,只要有才能,願忠心效命與他,他都能量才錄用。比如,于禁原是鮑信手下的一個士兵,樂進原是曹操帳下的一個小吏,由於具有才能,曹操敢於放手在實踐中使用他們,鍛鍊培養他們,後來都成為曹操的重要將領,毛玠原為縣吏,滿寵原為軍督郵,蔣濟原為郡計吏,後來也成為曹操的重要隸屬。張遼原是呂布的部下,張郃原是袁紹的部下,徐晃原是楊奉的部下,投到曹操陣營後,曹操盡悉重用。
  • 曹操拿下漢中後,為何不趁勢進攻益州,消滅劉備呢?
    與此相對應的是,曹操則迅速擊敗張魯,拿下了漢中之地,避免劉備進一步擴張自己的地盤。那麼,問題來了,曹操拿下漢中後,為何不趁勢進攻益州,消滅劉備呢?對於當時的劉備,剛剛奪取益州,正是立足未穩之際,所以,曹操沒有攻打益州,無疑是在座視劉備變強。一首先,從曹操的戰略規劃來看,他取漢中,是為攻取益州做準備。
  • 曹操手下的青州兵「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為何仍能受到他的倚重?
    (影視劇中的曹操)而現在,這支親軍不但不主動做表率,穩定洛陽城內治安,反而是誰也不告知就離開了這裡。青州兵不服從調遣,讓接班人曹丕如芒在背,於是,在他即位以後,立即著手於削弱青州兵,由此可見曹操為子孫留下來的不僅有長江以北的大好河山,還有"青州兵"這樣的不安定因素。
  • 劉備奪徐州後,士兵們為何願意效力?兵符比領頭的將軍還要重要
    劉備在歸順曹操以後,假借攻打袁術之名,再次前往徐州,殺掉徐州刺史車胄,奪取了徐州的地盤和人馬。他奪取了兵權以後,為什麼他奪取的人馬就甘心聽他的呢?當曹操大軍殺來的時候,這幫人為何又跟曹操的人馬打了起來呢?01士兵互相不認識,有奶就是娘。三國時期,基本上到了全民皆兵的地步。為什麼呢?因為亂世沒法讓你做一個普通的老百姓。
  • 劉備、孫權、曹操各佔了幾州?
    剛開始兗州是兗州刺史劉岱的地盤,曹操後續消滅了劉岱,把兗州變成了自己的大本營,也是曹操發跡的地方。 四、豫州 豫州的大概位置是今天淮河以北伏牛山以東的河南東部,安徽北部。
  • 公孫瓚麾下三員大將,曹操劉備各搶走一個,最厲害那個卻無人能降
    公孫瓚實力這麼強大,除了他個人勇武睿智之外,還與他手下的三名大將有關係,他們分別是:趙雲、嚴綱和田豫。 趙雲我們大家都知道,他後面跟了劉備。趙雲一開始是公孫瓚手下的得力幹將,184年23歲的劉備因為鎮壓黃巾軍而被封為一個小官,但是終究因為當時的官僚集團不接受他這個平民(雖然是皇族,但其實已經很窮困了)的將軍,於是他前往河北投靠自己的好朋友、老同學公孫瓚。
  • 號稱臥龍的諸葛亮,為何三顧茅廬的是劉備,而不是曹操和孫權呢?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被譽為一段佳話,充分展示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同樣的也說明,諸葛亮恃才自傲、寄貨可居,不願意隨隨便便的就把自己給賣了。自稱臥龍,又常以管仲、樂毅自居,不是一般人還真不敢這麼稱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