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楊瑞青
12月10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活動之一——「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力量」主題訪談活動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詩人梁平,魯獎獲得者、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詩人閻安,魯獎獲得者、詩人林雪,《中國藝術報》總編輯、詩人康偉,安徽省作協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詩潮》主編、詩人劉川,《上海文學》副社長、詩人張予佳,中國檢察官文聯文學分會副會長、詩人老房子,詩人邰筐、木布木泰、施施然、安然、包苞,以及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丘特諾娃、哥倫比亞詩人李戈,美國詩人小易,斯洛伐克詩人馬裡昂·馬霍等暢談在這個「冬天」,詩歌給予人類的希望與光亮。
晴朗李寒表示,一場席捲全球的瘟疫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面對殘酷無形的死神,眼見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突然被從這個世界帶走,人們一時手足無措。大疫之年,詩人何為?沉哀時刻,詩歌安在?這個問題,又一次嚴峻地擺在詩人面前,需要刻不容緩地作出回答。
晴朗李寒說,「面對現實的災難,我幾乎失語。有對自身渺小、生命無常的無奈,也有對人類命運的不安,對死亡的恐懼。眼前平靜的生活是多麼容易破碎,沒有人可以得到死神的赦免。」
晴朗李寒認為,詩人應該是真理的鬥士,自由的赤子。他應該始終站在社會弱勢群體的一邊,不為強權收買。他應該有獨立的人格,先鋒的思想。他永遠是孤獨的,卻始終走在時代隊列的前面。他的詩句應該成為探索人類靈魂演進歷史的最完備的檔案。在殘酷的時代,人們尋找溫情的詩意;在動亂的時代,人們尋找安寧的詩意;在專制的時代,人們尋找自由的詩意;在極權時代,人們尋求民主的詩意;在庸俗的時代,人們尋求高尚的詩意。詩意,是在尋求信仰、戰勝邪惡的過程中獲得的快樂。詩意,是在平常瑣碎的日子中體味到的親情和友愛。詩意,是靈魂藉以抵達人生完美境界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