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龍珠是日本著名漫畫家鳥山明繼長篇搞笑漫畫《阿拉蕾》(也翻譯為《IQ博士》)之後推出的又一部經典長篇連載漫畫。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日本漫畫還是以熱血格鬥為主,當時主力漫畫是原武的《北鬥神拳》,北條司的《貓眼》以及車田正美的《聖鬥士》。
鳥山明在《龍珠》初期,依然想延續自己獨特的詼諧幽默風格,並加入尋找龍珠的冒險經歷,不過這個設定在當時大環境下並不討好,已經有了《阿拉蕾》,讀者似乎對於早期《龍珠》的冒險設定並不感冒。
於是集英社方編輯建議鳥山明加入更多的打鬥,說白了就是隨大流,去抄襲像《北鬥神拳》這類硬派格鬥漫畫。
於是鳥山明接受了建議,開始加入更多的打鬥,推出了轟動日漫史的「天下第一武道會」從武道會篇開始,龍珠開始嘗試引入格鬥,並且開始逐漸轉型,人氣方面也開始逆襲,一度超越了當時集英社的臺柱《北鬥神拳》。
儘管如今很多人都認為《龍珠》早期的冒險兼具鳥式幽默的輕鬆以及詼諧的成龍式格鬥,不過現在看來,龍珠最成功的轉折點就是集英社方提出的格鬥轉型。
從短笛大魔王篇開始,龍珠正式進入「武」的篇章,之後23屆武道會成為龍珠的轉折,包括人物形象更加硬朗,格鬥場景更加刺激,這都預示了七龍珠即將正式成為一部徹徹底底的硬派格鬥漫畫。
賽亞人-弗利薩篇開始,《龍珠》已經徹底碾壓同時期一眾日漫,大有一覽眾山小的趨勢,無論是集英社自家的《北鬥》還是對手高橋大媽的《亂馬》以及其他一眾作品,七龍珠都狠狠地踩在腳下。
這個時期開始,鳥山明展現出他無與倫比的高超畫技,電影式的打鬥分鏡極具視覺衝擊。不僅在當時,放在今天,七龍珠從那美克星篇開始的戰鬥都代表了整個日本格鬥漫的最高水準。
老鳥對於七龍珠的格鬥可以說開創了先河,在鳥山明之前,日漫格鬥都具備一個不成文的規則,雙方"2D回合制"戰鬥,你來我往喊出大招對轟。老鳥成了第一個吃螃蟹,也是吃的最香的人,他捨棄了這種回合制,轉而變成「3D即時戰略」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龍珠式的戰鬥場面和其他漫畫的戰鬥場面,基本上不用語言,單純的從讀者角度來看,龍珠強在哪裡,大家一目了然。
北鬥神拳的部分截圖,可以說北鬥神拳是龍珠之前格鬥日漫的巔峰神作。
這是七龍珠的部分戰鬥場面,經典的那美克星大決戰
龍珠式的戰鬥最大的特點就是快速而連貫,由於沒有回合制的對轟,雙方你來我往,上一個分鏡還在千裡之外,下一張分鏡已經纏鬥在一起,相當震撼。現在再看龍珠的戰鬥,依然極具視覺效果,動作之流暢,場景之連貫,基本上塗上顏色就可以當成動畫。
除了本身高質量之外,龍珠中無數腦洞也碾壓同時期各種作品。比如龍珠中一些新奇的小玩意,萬能膠囊,戰鬥服,探測器,以及時間機器穿梭,未來現代同時開戰的經典平行宇宙。
單單這些小道具以及設定,在當時機甲泛濫,各種雷射炮,宇宙飛船堆砌的科幻漫畫中,都可以說是碾壓態勢了。
現在來看,《七龍珠》就像日漫的一個大寶藏,有著取之不盡的財富。時至今日,日漫中依然大量的去借鑑七龍珠。從人設的參考,比如雙主角沒頭腦加不高興的套路,最典型的就是鳴佐,路飛索隆。再到經典的分鏡,格鬥漫畫幾乎都在參考鳥山明的分鏡,教科書一般。
而像是現在著名的漫畫家,尾田榮一郎,岸本齊史,村田雄介,久保帶人,無疑不是鳥山明和七龍珠的粉絲。這些著名的漫畫家總能在訪談中聊起自己孩童時期追更龍珠的生活。很多漫畫家也正是因為老鳥和七龍珠才開始走向漫畫之路。
比如當年龍珠30周年的時候,尾田聊起七龍珠,就曾說當年最期待的就是每周能買到新的漫畫,尤其是那美克星篇,看到弗利薩的震撼,以及悟空變身超賽的經典。
岸本同樣回憶起,當時學校裡的同學都在追更七龍珠,甚至約定俗成不許有先看到內容的人劇透,然而自己每次總能搶先買到新刊,於是自己就成了最愛劇透,最「不受待見」的那位。
甚至聊起自己連載火影時,收到讀者一封來信,說看到忍界大戰時,有種那美克星大決戰的既視感而感動不已。
可以說沒有七龍珠,就沒有90年代的民工三大漫,你說七龍珠的歷史地位如何,算不算的上神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