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月13日訊(全媒體記者 楊蔚然 通訊員 曹佳茹)「冬春季是腎症候群出血熱的高發季節,進入冬季後,人們被感染的可能性隨之上升。」長沙市傳染病醫院(長沙市第一醫院南院)感染科肝病中心四病區主任、主任醫師蔣芳清今日向媒體透露,患者廖先生便是最近成功救治的重症患者之一。
一月前,吃住都在工地的廖先生突然發熱,伴全身乏力,肌肉酸痛不適,食慾減退,他誤以為是感冒在當地治療。但很快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輾轉多家醫院後,來到長沙市傳染病醫院感染科肝病中心四病區。
入院後,蔣芳清憑藉多年的臨床經驗和「火眼金星」,在患者腋窩處找到多個出血點,結合病原學檢查,終於找到了「真兇」——漢坦病毒。明確病因、積極治療後,廖先生的各項檢查結果都恢復正常,目前康復出院。
蔣芳清介紹,腎症候群出血熱由漢坦病毒引起的,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過呼吸道、消化道、接觸等途徑傳播,吸入病毒感染的灰塵、吃了被鼠排洩物汙染的食物或水都會引起發病,但不會出現人傳人現象。
「每年11月至次年1月為該病的高發季節,發病區域集中在農村和城市邊緣地帶,發病人群以農村人口為主。」蔣芳清稱,該病以發熱、出血、充血、低血壓休克及腎臟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早期症狀無特徵性,與普通感冒症狀有些類似,比如發燒、頭痛等,因此很容易誤診。「高燒臉紅酒醉貌,頭痛腰痛像感冒,皮膚黏膜出血點,噁心嘔吐蛋白尿」可以形象的總結該病特點。
腎症候群出血熱病情危急,對健康危害大,但出血熱的診斷與治療方案很成熟,只要及時診治效果及預後都很好,該病可有效預防,市民不必過於緊張。
「滅鼠、防鼠,是預防該病的關鍵。」蔣芳清提醒,要注意食品衛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防止鼠類排洩物汙染食品食具;注意好環境衛生,以減少鼠的食物、隱蔽場所及鼠繁殖地;注意個人防護,發現有死老鼠應深埋或焚燒,不直接用手接觸鼠類及其排洩物;對流行區16歲至60歲的高危人群,接種腎症候群出血熱雙價滅活疫苗是最有效預防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