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編一直循環聽到的一個網絡詞彙,就是:
「頂流」
從字面意義上不難看出,這個詞形容一個人的地位到達頂峰,就像那個時候香港「四大天王」↓
張學友、劉德華、黎明和郭富城,在當時擁有著亞洲級的影響力,放在現在的社會,稱得上是「頂流」。
然而時過境遷,隨著內娛發展迅速,香港的造星能力卻日益下滑。
《創造101》
前有內地大火的《偶像練習生》男團選秀節目和《創造101》女團選秀節目,後有ViuTV選秀節目《全民造星》引人注目。
就像香港熱播劇集《大叔的愛》裡的呂爵安、盧瀚霆兩位男主角,都是在第一季《全民造星》裡成功出道。
詳情點擊下方文字即可直接觀看原文↓
全香港都在看這部劇,看完內心久久不能平復!?
以及如今被稱為「港娛頂流」的idol(偶像)姜濤,同樣也是從《全民造星》這個節目C位出道。
近期小編打開豆瓣的綜藝條目,在眾多內地綜藝還未開分的情況下,一檔來自TVB的《聲夢傳奇》卻拿下了8.4分的成績。
在港樂式微的當下,中國香港兩大電視臺TVB和ViuTV在做同一件事:造星。
然而四大天王的時代早已過去,從《全民造星》到《聲夢傳奇》,內娛和港娛之間的壁壘似乎還是難以被打破。
ViuTV 2018年5月推出的《全民造星》,被視作港版《Produce101》,因其獨特的畫風在內地也受到了不少關注。
節目開頭街採路人,提問香港現在有哪些男偶像,路人舉不出一個例子,因此《全民造星》就肩負起打造下一個偶像巨星的重任。
雖然是「港版101」,但香港並沒有那麼多經紀公司在培養練習生,相當於把99個素人放進了這一選秀體系裡相互競爭,角逐最後的出道名額。
選手們水平參差不齊,無論是海選或是小組舞臺表演,其出圈程度火爆抖音圈。
網友們直呼:
「對比內地選秀節目上的修音,這個節目實在太過真實!」
此刻應該放上
網友剪輯《全民造星》的出圈視頻
點擊上方視頻即可直接觀看
《全民造星》第一季以12人的MIRROR和4人的ERROR成團結束;團體成員差別巨大,反映出內地和香港觀眾價值觀的差異。
香港年輕人非常看重個性和思想的獨立,節目明顯也傳達出對韓風的抗拒,身高僅163的肥仔在選秀節目第四名出道,放在內地是難以想像的事情。
而在評審和觀眾兩個群體都拿到第一的姜濤,並非典型的港仔。
用粉絲的話說:
「綜合唱、跳、年齡、潛力、性格、颱風、身高,打造一個藝員,姜濤最合適。」
這一標準化愛豆類型在香港十分稀缺,也決定了姜濤為什麼能夠圈粉大量初戀追星女孩。
看回姜濤的履歷,這位曾經的2017年《快樂男聲》30強,在2018年「港版101」《全民造星》第一季C位出道,現今成為了港圈新一代「頂流」。
姜濤自身也是經歷了不少努力,才能獲得這個機會展示自己的實力,現如今他享受著內娛流量應有的基本待遇。
香港街頭隨處可見姜濤的代言地廣,「薑糖」姐姐樂此不彼地為偶像應援,為「秒切」代言集資,產出各種小作文,控評的觸角甚至伸到了小紅書。
作為年輕藝人,姜濤也遭受了「德不配比特」的爭議。
今年一月,姜濤擊敗陳奕迅與鄭中基,摘下香港商業電臺叱吒樂壇「我最喜愛的男歌手」,也憑藉歌曲《蒙著嘴說愛你》獲得「我最喜愛的歌曲」大獎,港娛為此一片譁然。
常言道「黑紅也是紅」。
姜濤如今作為香港最紅的新生代藝人,MIRROR成員也活躍在香港各個領域,《全民造星》為港圈注入新鮮血液的目標算是達成。
對於內地觀眾而言,能夠隨口說出TVB的經典劇集,卻不太清楚TVB有哪些節目。
小編印象中香港節目似乎還停留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而《聲夢傳奇》有著從欄目到真人秀的巨大轉變,成功打破了大家對TVB的既定印象。
《聲夢傳奇》曾在2020年4月播出過一期,後因TVB高層變動擱置。
今年1月,TVB原綜藝科總監餘詠珊被調任助理總經理,星夢娛樂行政總裁何哲圖離任,由曾志偉擔任副總經理兼行政委員會特別顧問,全面負責綜藝及資訊娛樂節目板塊音樂,王祖藍擔任首席創意官。
《聲夢傳奇》被重啟,從原本普通的歌唱比賽陞級為大型真人秀,於今年4月播出。
節目旨在發掘香港樂壇新「聲」力量,15位選手將通過初舞臺、分組對決等多輪比拼,爭奪最後的總冠軍。
據悉,光是選手前期的訓練費就達到了3000萬港幣(約合2471萬人民幣),節目的嘉賓陣容和硬體設定也在向外界宣告:我們是花了錢的。
節目邀請李克勤擔任主理人,泳兒、周柏豪、王灝兒、江海迦、衛蘭、李幸倪擔任導師。
每期還有25位行業大佬坐鎮,包括音樂公司代表、資深音樂監製、製作人、電臺DJ、音樂雜誌負責人等,對選手進行按鍵打分。
在內容方面,《聲夢傳奇》由「賽前準備真人秀+舞臺表演」的小單元構成,與內地選秀節目無異。
而最打動網友的,還是區別於大部分選秀的真實與誠意。
選手演唱都有現場樂團伴奏,且不進行後期修音;嘉賓們不說場面話,都是進行簡明扼要、言之有物的點評,觀眾從中也能學到不少東西。
自播出以來,不少觀眾都將《聲夢傳奇》與《全民造星》進行比較,《聲夢傳奇》作為後來者本就不佔優勢。
就像有一集,導師在選擇淘汰人員時,保留了外形姣好、具備唱跳能力的HUGO黃奕斌,淘汰了另一位聲樂能力較強的選手,也被網友認為是有打造第二個姜濤的企圖心。
但總體來說,《聲夢傳奇》的選手素質相對來說比較好,舞臺表現佳、歌聲出圈的選手比比皆是。
「術業有專攻」,相信從《聲夢傳奇》出發的歌手,應該會給到現在的香港音樂圈注射新的力量,發揮作用,越來越好!
不論是在內地還是香港,友臺之間的良性競爭,都能夠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
《聲夢傳奇》與《全民造星》打動內地網友的共同點在於「真實感」:
節目無濾鏡無劇本無修音,展示出年輕人勇敢追夢的過程。
選秀無疑是一種有效的造血管道,而香港想要打破封閉的娛樂閉環,一個自產自銷的「頂流姜濤」還遠遠不夠。
一切都需要開始改變,開頭雖難,但堅持一定會等來回報,期待香港未來的娛樂圈內,可以產生超越「四大天王」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