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一輩小品藝術家趙本山、潘長江、宋丹丹等逐漸離開舞臺,沈騰、馬麗等演員逐漸在春晚的舞臺上站穩腳跟。作為開心麻花團隊的兩大核心,沈騰馬麗在話劇、小品、電影、電視劇領域都深耕不息,成為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一代笑星。
從《扶不扶》、《佔位子》到《走過場》,兩個人總是讓人充滿期待,又讓人滿意而歸。他們的小品不會讓人失望,細心的朋友們會發現,他們的作品有如下幾個特點,這是他們的風格,也慢慢成為小品的特徵。
首先,作品緊扣時代熱點,對觀眾具有很強的代入感。《扶不扶》描寫的就是老人碰瓷訛人的故事,當年社會上出現了好多這樣的新聞,一些做了好事的人反被誣陷,需要承擔莫須有的賠償責任。因此媒體上出現了扶與不扶的爭論,作為老百姓面對這樣的情況,難免也會動搖自己的人生原則。
《佔位子》充分揭示了父母們的焦慮,為了孩子的學習,他們承擔了太多的工作。不管有多大能耐,是個爹媽就要為子女拼一把。有錢的拼錢,沒錢的拼體力,反是能拼一把的都拿出來了。這樣的現狀,人人都知道不正常,但誰也不願做正常的事,因為隨大流才是安全的,沒有人願意拿自己的孩子做實驗。
《走過場》選題更加大膽,直面基層官場的官僚主義與形式主義,弄虛作假,欺下瞞上。把綠植刷漆這個事情還真是挺普遍的,比如某地方為了迎接領導的視察,把街頭所有的樹木都刷上綠漆,美其名曰美化市容。為了慰問而慰問,也不管被慰問者是否真的需要。把領導PS到一些場景也有新聞報導,上半身鐵鏟飛揚,下半身皮鞋錚亮,這種情況非常多見。這樣的選題也突顯了開心麻花的社會責任感。
其次,作品具有一定的預見性,保持作品的新鮮狀態。拿《走過場》來說,郝科長因為走過場,弄虛作假被上級撤職調查,小品演出不久,一些冠狀病毒多發地區的領導就因為走形式主義,在其位不謀其政而被撤職,而且這樣的情況還會被不斷地揪出來。
然後,個人風格的形成,某種內容或形式上的連續性。比如沈騰,小品中的姓名一直是郝健,賤兮兮的這個樣子不管演什麼角色都會有,就算混成郝科長,那步調,給領導打電話那語調,真是賤在骨子裡的。
如果說沈騰的風格看表情的話,那麼馬麗的特色就要看動作。在《扶不扶》中老太太摔得很有節奏感,那個地方先著地,那個地方後著地,都可以清晰地羅列出來。在《走過場》中動作分解得更加到位,「肩帶肘,肘帶腕,腕帶手,夠」這種精細程度,沒有刻苦鑽研的精神是梳理不出來的。
最後,真實感。這種真實是演員與角色的充分融入,比如《走過場》馬麗扮演懷孕的馬主任,她的肚子裡是真的有貨,不是填充物,馬麗真的是孕婦。因此網友笑稱「有些人還沒出生就上春晚了」。
沈騰馬麗小品的幾個特點,掌握好了,不妨在家練練?盟友還有哪些發現,不妨留言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