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建議幫孩子抓住一次,別留遺憾

2020-12-14 小婷老師育兒觀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哈佛大學曾針對大腦發育做過很多研究,最終的結果都指向一個結論:孩子的大腦有很強「可塑性」,蘊含著大量潛能,這些潛能能否被開發出來,取決於孩子早期生活的環境。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幫孩子激活這些藏在大腦中的潛能呢?

孩子一生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

哈佛大學兒童行為學家理察教授,曾帶隊進行過關於孩子的大腦發育方面的研究,最終得出結論:

孩子一生中大腦的發育有三次高峰期,如果家長能根據大腦的發育規律,給予孩子適當的幫助,就能提高大腦的發育水平。

0-2歲

從出生開始,大腦中的神經元細胞就可以飛快的增殖和建立聯結了。

這一點從寶寶的腦重增速上就能看出來,出生時孩子的腦重大約為350克,而當孩子兩歲時大腦的重量可以達到900克,幾乎增長了一半。

在這兩年的時間內,大腦不僅增長了上百億的神經元細胞,孩子在通過感官接觸外界時,更會給大腦帶來刺激,促進神經元細胞間建立聯結形成突觸,然後初步建立起神經網絡

因此,在孩子2歲前,家長要儘可能多的讓孩子接觸更豐富的環境有更多運動、畫畫、音樂、戶外活動方面的經歷,儘可能多的動手嘗試,刺激大腦更多的形成突觸、建立更全面的神經網絡。

3-6歲

3歲開始,孩子會進入一個「環境塑造大腦」的時期。

因為2歲時形成的神經網絡是非常全面的,有的神經細胞形成的路線「繞遠」了、有的一輩子都用不到。

所以3-6歲相當於一個「磨合」階段,通過孩子實際的使用情況,大腦會自行將經常使用的突觸強化、將不常使用或不使用的突觸弱化甚至清理,找出更明確的發展方向。

所以3-6歲的啟蒙是十分重要的,從品格、習慣到將來會影響學習的專注力、語文、數學的啟蒙都不能少。

而且,3-6歲孩子的身心發育情況決定了他不適合應試標準的教育方法。

就像某位教育家說的一樣,最好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在教他。

面對3-6歲的孩子,家長要將教育融入遊戲、生活中,以「潤物無聲」的方法影響孩子。

7-11歲

根據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7歲之後孩子就進入了思維發展中的「具體運算」階段,也就是抽象思維開始發展了。

這時孩子的大腦「硬體」基本已經發育完全了,需要開始注重思維能力的發展。

尤其需要邏輯推理、正向思維、反向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等高級思維的鍛鍊。

家長可以多和孩子聊一聊關於「如何解決問題」方面的話題,讓孩子接觸一些推理、判斷等邏輯方面的遊戲,以此作為學業之外的娛樂活動,提升思維的靈活度。

我根據孩子這三個階段的發育狀況列了一份書單,家長可以參考一下:

《寶貝腦力總動員》(10冊)

主題:記憶力、觀察力、想像力、專注力

適齡:0-3歲

上榜理由:

這套腦力遊戲分為4冊躲貓貓、 2冊找不同和4冊大搜索。

其中《躲貓貓》分為生活用品、美味食物、漂亮衣服和香甜水果。

《找不同》分為小朋友和小動物。

《大搜索》分為動物園、幼兒園、快樂農場和形狀王國。

寶寶通過觀察、思考、答題的過程可以鍛鍊記憶力、專注力、觀察力等智力維度。

《蒙特梭利早教》共8冊

主題:蒙氏早教

適齡:0-6歲

這套書以蒙氏教育理念為基礎,用大量相關的益智遊戲作為輔助,培養孩子在數學、語言、智力、感覺、社會生活、藝術、左腦、右腦方面的能力。

通過運用蒙氏教育對孩子的啟發,激發出孩子對數學、語言、藝術等方面的興趣,從而激發孩子學習的自律性。並利用益智遊戲鍛鍊孩子的各種能力。

書中的遊戲都有一個基本的主題,比如這個「分圓」的主題就是圖形,鍛鍊的是孩子對圓的理解和對數的組合的理解。

遊戲旁邊還會有難易程度的標識,和可以提示孩子的「蒙氏指導」。

遊戲還會有拓展部分,家長可以按照引導用其他方式或材料引導孩子自製新的遊戲方法,觸類旁通。

《IQ益智遊戲大百科》

作者:秋山仁(日本數學家)

出版社: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適齡:6-12歲

全套共5冊,分別是平面拼圖益智遊戲、數字推理益智遊戲、圖畫照片益智遊戲、立體移動益智遊戲和迷宮冒險益智遊戲。

這套書可以說是包含了世界上絕大部分的益智遊戲類型,一套書相當於玩遍了古今中外最經典的益智遊戲,真正意義上的越玩越聰明。

這裡是小婷老師育兒觀,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2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別錯過,要抓住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2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別錯過,要抓住哈佛大學曾經對孩子的腦部發育進行了一項研究,通過研究表明孩子的腦部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這個潛能代表著聰明和智慧代表著智商的開發,可是如何才能進行潛能的開發,讓孩子更加聰明,成為了重中之重。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不要錯過
    每一個家庭當中也都非常的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變得出人頭地,成為最優秀的那一個,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這一條道路上,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們需要講究使用正確的方式方法,還需要抓住機會,如果錯誤的方法,錯誤的時機,不僅會浪費大量的一些時間和精力,也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很多一些厭倦的情緒。
  •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但在初中前就定型了
    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 孕期,各位孕媽就想盡一切辦法「食所能食」。為了讓孩子變聰明吃核桃、吃堅果,為了讓孩子五官端正皮膚細膩,吃葡萄、吃燕窩。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在成長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要抓住
    在育兒方面,哈佛大學曾經就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過研究,結果發現多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共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如果家長能夠抓住孩子這3個變聰明的機會著重培養,那麼孩子在長大成人後,絕對也差不了。然而提到孩子變聰明的時間段,相信很多的父母都會認為是孩子上高中的時期,然而這個時期對於孩子來講,早已經晚了,這個時期的孩子大腦基本上已經發育完善,如果這個時候再對孩子進行格只能夠能力的培養,只會變得更加困難、吃力,那麼孩子變聰明的3次機會,都處於哪個時間段呢?
  • 研究表明:孩子10歲前,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要抓住
    實際上,主要原因是父母沒有掌握孩子大腦發育的規律,沒有在相應的階段做出與之匹配的訓練,從而導致這種結果。 哈佛大學的理察教授,曾經對大腦發育的研究進行過研究,研究表明:大腦發育的高峰期在一生中僅發生過3次,而且發生在10歲之前。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一生只有1次變聰明的機會,抓住一個就穩了
    但是很多家長一想要讓孩子變聰明的時間,就會往7、8歲,14、15歲上去猜。  認為孩子成熟了,同時也不變得更聰明。  但是其實非也,哈佛大學醫學院早就發現,其實想要讓孩子變聰明,就要抓住孩子的大腦發育高峰期。這個高峰期一生其實只有一次,而且這個階段比家長想像的都要早。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一生有三次機會可以變聰明,但並不是「初中」
    每一個人的智商都是有限的,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也希望自己能夠教育出特別聰明的孩子,讓他們能夠在未來擁有更好的生活。但要注意的是,聰明並不代表一切,聰明的孩子也有可能會有缺陷。所以在培養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方法。其實想讓孩子變聰明也並不是沒有機會,只要在一些適當的時間當中進行調整,就會有不錯的表現。
  • 孩子6歲前,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是有科學依據的,父母別錯過
    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像一張白紙,這張白紙交出什麼樣的畫作,與父母的教育脫不開關係。尤其是0-6歲這段時間,兒童的大腦、運動、語言、情商和社會性都在這個時間段形成。這個階段父母抓住機會,選對方法,有助於孩子發展更加完善!
  • 孩子的一生有4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作為父母,為孩子抓住一次也好
    孩子的未來是充滿未知的,所以孩子才是父母的希望。在孩子的一生中,有無數大大小小的機會,大致有4次關鍵的機會,是能夠改變命運的。作為父母,要做到心中有數。★馬雲的經歷告訴我們:作為父母,要努力為孩子抓住改變命運的機會★馬雲在創業之前,對自己的未來也是充滿茫然和不知所措的,但他為了充實自己,決定去給外國人做導遊,一邊工作一邊練口語,他提出要去國外參觀遊玩的時候,父母沒有反對,這才使得他擴展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有了不同於同齡人的眼光和遠見。
  • 孩子一生僅有三次的大腦發育高峰,錯過不可逆!
    美國的哈佛大學兒童行為心理學教授理察,對嬰幼兒的身心、腦部的發育展開過一次調查具體研究,其結果表明:絕大部分孩子一生中會有3腦部的發育高峰期,換句話說,也就是孩子其實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加入父母們能抓住這3次機會,讓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和腦部開發,孩子長大後大多數會成為社會上的可用之才的。
  • 哈佛研究:孩子12歲前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要牢牢抓住機會
    因為一個人大腦的發育是有規律的,如果太早了進行鍛鍊,幾乎是看不到什麼效果。錯過了這個重要的時間段,那麼就晚了,想要彌補都來不及了。哈佛的一項研究發現,人的一生大腦是有三個發展關鍵時期。在這些階段中,如果父母可以很好地把握住機會,那麼智力是會得到很大的提高。第一個時期:零至三歲這個時期的寶寶大腦發育的速度是非常快,足以稱得上是黃金時期了。
  • 阻止孩子吃糖果,等於阻止孩子變聰明,別做這種「傻媽媽」
    如果家長注意到孩子吃糖時候的神情的話,就會發現孩子在吃糖之後會感到很開心。而孩子很有可能會為了這種開心而想要吃糖。3、孩子脾胃虛,而甘味入脾孩子的脾胃負擔是很重的,因為它們每天都需要消化很多的東西來幫助孩子進行成長。而生活當中很多孩子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主要也與孩子脾胃虛有關。
  • 高中是孩子一生中最為關鍵的時期,家長要做好陪伴,勿留遺憾
    高中是孩子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三年,這三年孩子如果學習好,把握住了,就能去一個他想要去的學校,選擇一個他喜歡的專業。我們讓孩子努力學習,並不是希望孩子以後能夠多有錢,而是希望孩子有更多的選擇。高中三年是最關鍵的三年,有的孩子在這個期間談戀愛,玩遊戲,高考一敗塗地,只能去一個專科學校,渾渾噩噩的過完這一生。有的孩子抓住了這三年,這三年拼盡全力,選擇了一個重點學校的重點專業,之後考取研究生,考取碩士,博士,眼界有所提升,也有時間陪伴家人,對下一代也好。高中是孩子最關鍵的時期,家長要做好陪伴,勿留遺憾。
  • 兒科醫生直言,給寶寶添加輔食有三次機會,抓住一次,受益一生
    兒科醫生直言,寶寶的輔食添加有三次機會,抓住一次,受益一生同事菲菲這兩天正在為寶寶的事情發愁,明明寶寶已經一歲多了,每天母乳吃的也不少,可為啥總是比同齡的寶寶看起來要瘦小呢?需要注意的是,在寶寶6個月時添加的輔食需要有豐富的鐵元素。第三次機會:8~12個月專家建議,寶寶的輔食添加最晚不能超過8個月。
  • 吃了「聰明藥」,孩子就能變聰明?
    實際上聰明藥並沒有那麼神奇,吃了並不會真的讓人變聰明。要知道人類的智力水平是由先天生物學因素和後天學習共同決定的,在影響智力的諸多因素並沒有「聰明藥」什麼事兒。但是要知道,這個所謂「好」,是基於孩子本來存在病理性的注意缺陷和多動症的問題,並因為這個問題導致學習無法投入;通過治療後,孩子注意力缺陷等問題得到改善,學習變好是相對以前的病理狀態,這個「好」還是與實際智力水平相符的。
  • 如何抓住智力開發的「關鍵期」,讓孩子變聰明?哈佛教授這樣說
    科學研究表明:要開發孩子的智力,3歲以內是黃金時期。美國人類潛能開發專家葛蘭道門教授認為,每個正常的嬰兒,出生時都具有像莎士比亞、莫扎特、愛迪生、愛因斯坦那樣的潛能,聰明和愚笨同是環境的產物。根據這種種的研究與事實證明,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否聰明並不在於他的天賦如何,而是取決於家長是否能夠抓住大腦智力開發的關鍵期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但是大多數父母對聰明都有一個錯誤的理解,覺得聰明是天賦從小遺傳的,所以無一例外,忽略了孩子智力開發的關鍵期!
  •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一生中變聰明的時機很短暫,家長千萬不能錯過
    做了父母以後,我們都能體會到孩子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孩子是我們心中永遠的寶貝,是父母一生的牽掛,也是父母一生的驕傲,更是父母的精神支柱。作為父母,都想培養一個令自己驕傲的孩子,那麼,如何培養一個聰明的孩子呢?
  • 3大信號,暗示孩子「骨垢線閉合期」快來了,孩子還有機會再長高
    「骨垢線閉合期」之前的3大信號,錯過就沒機會了1、 孩子腿疼不少孩子在進入快速發育期時經常會和媽媽說,「媽媽,我腿疼,要不然就是晚上經常抽筋而痛醒。」那一次,叔叔留我在他家吃飯,飯桌上,叔叔的孩子食量比正常男生大了些。叔叔解釋道,「這孩子,也不知道最近是不是學習太累了,飯量大了不少。」我一聽這話,就猜孩子是進入發育期了,當時就讓叔叔多給孩子準備點營養。
  • 春天是孩子身高猛漲期,家長抓住了機會,可幫孩子長高10釐米
    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和統計表明,一年四季中,孩子每個時期長個的高度都不一樣,其中以春節長個子的速度最快,主要集中在五月左右,生長最慢的就是冬季10月。而孩子身體猛漲的時候,孩子也會有不同的變化,家長抓住了機會,可以有效幫助孩子長高10公分,要是被家長忽視了,孩子的身高可能又會差同齡人一截了,給孩子留下遺憾。
  • 美國兒科學會:孩子變聰明有兩個「黃金期」,家長要及時把握住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有一位教育界的大家曾經預言:從20世紀之後就是腦力的世紀,誰的大腦能夠得到充分地開發和利用,誰就能抓住先機,擁有更好的發展機會。成人的世界必然如此,但是放在孩子身上,同樣適用。大多數的中國家長,都會把對未來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的大腦足夠聰明,那麼也就意味著學習成績優秀,人生發展光明。